导图社区 自媒体运营【追热点】
自媒体运营将会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追热点,是自媒体运营的必须课,热点能带来大量的流量。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编辑于2021-03-10 23:44:04自媒体运营【追热点】
a. 追热点理论
为什么要追热点?
流量
热点本身就带有大量的流量。
纵观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一件事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社会人民的关注,同时又被传播得很快。
热点的本质?
热点就是在某个时候,能引起大家关注的事物或地方。其实就是广大群众最受关注的,或者是最受欢迎的新闻,还可能是某一刻的话题、事件等内容。
用户的本质需求是什么?
获取信息增量
展望事件进展
寻求价值认同
满足好奇心
解决自身问题
例子:以罗志祥为例子
获取信息增量:罗某到底跟谁发生了关系,他是如何实现高超的时间管理的?
展望事件进展:他的演艺圈生涯会因此而终止吗,会不会彻底糊掉?
寻求价值认同:在亲密关系中,如果遇到了这样严重的背叛,应不应该原谅对方?
满足好奇心:娱乐圈真的很乱吗,这样的事件是孤案,亦或者只是冰山一角?
解决自身问题:另一半如果也是时间管理达人,我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识别出轨征兆?
热点为什么能被广泛传播?
热点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其实是因为人们热衷于“分享”;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分享”,这是由于“分享”能够为人们创造“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是什么?
1. 什么是社交货币?
社交币的定义
a. 那些能让你作为谈资或者脸上有光,能让你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事情。就像货币一样,在社交中,就可以拿出来使用,就能换取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
b. 社交货币的学术定义是:社会货币是一个通用术语,可以理解为社会网络和社区中存在的实际和潜在资源的整体,可能是数字资源或离线资源
c. 社交货币其实利用的是人们自私的天性,希望在社交互动中,为自己赢得尊重、好评、关注度等,满足马斯洛需求5层次的中尊重需求。
d. “社交货币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社交币的价值组成
实际使用价值
虚拟价值
希望在社交互动中,为自己赢得尊重、好评、关注度等。
满足虚荣心
尊重需求
也就是说,一条信息,如果能满足分享者的虚荣心,那么,就会有人愿意主动的进行分享。分享的人面对听众,这条信息必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如果大家对将要分享的内容都不感兴趣,那么,分享者的虚荣心就会受到打击。如果,大家都对将要分享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每个人都十分的好奇,那么,这条信息就会被听众再次传播。
虚荣心与好奇心,其实就是社交货币的一体两面,是社交货币存在的基础。广泛流传的社交货币,必须符合这个基础,
所以,被分享信息的内在吸引力,才是社交货币形成疯传效应的关键。
社交币例子
体现了身份的奢侈品。
可以增加活动影响力的大V
社交货币作用
寻求谈资
也就是能为用户的交谈提供素材,促进更好的社交连接;
例如我们日常刷微博看到的明星八卦,这些就是热点的一种,它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引发热议产生上热搜的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内容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为用户提供了谈资,让群众“有瓜可吃”。
表达想法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引用别人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别人的内容成为了自身某个论点的依据,另一个则是别人的内容,恰好说中了自己内心想说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还说得比自己说的好,想表达观点又想省事,当然是直接分享转发更为明智了;
例如之前引起热议的阚清子分手事件,很多人会转发一些带有明确观点的推文到朋友圈,以表示他个人对这个事件的看法,甚至是爱情观层面的观点等等,帮助用户在自己的社交圈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帮助别人
其实也就是让用户觉得,自己分享的这个东西,对于别人来说是有用处的,帮助用户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中找到存在感;
例如近期发生的滴滴事件,有的公众号会总结一些女孩子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选择做出的适当防御行为,这类推文的内容,也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分享转发,原因正是在于这类内容起到了帮助他人的作用,从而起到加强自身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表达善意;
试想你看到这样一个常见场景——打车,而且是白天打的车,还发生了如此耸人听闻的事件,想起身边某位很常单独行动,甚至是偶尔单独行动晚归的女性朋友,你是否会转发提醒她注意安全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塑造形象
也就是让内容传达的信息去
映射自己的形象
例如你看到有位朋友,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书摘、书籍某一页带有深意的语句,或者是一些拆解书籍的推文……你会怎么看?
按常理想,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是个爱读书的人”,如果对方还会写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那么你对 ta 的印象又会有所升级,“是个爱读书并且能独立思考的人”,这种人难道你不会想多交流沟通吗?
对应的,你也会想成为这样的人吧?再对应的,假如你是一位内容创作者,你也可以应用这个点,创造相关的“社交货币”,尝试用你的内容去“介入”别人的这段关系。
社会比较
本质上满足用户的
荣誉感 ,以及对 “攀比心理” 的满足;
例如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足迹地图”,利用的正是用户这种“攀比”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去过多地方的朋友,他们更愿意晒出他们的足迹,因为这个行为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誉感”;
另外还有些公众号会出一些关于全国平均工资或者生活水平统一相关的文章,也能够引发大家的分享热议,
通过比较去讨论 自己生活水平所在的层级,进而产生或兴奋、或自嘲等等的情绪。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热点包含了新闻,它自身其实也具备了相似的特性——
时效性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已经是快转入秋冬的时节了,你的朋友却突然拉你聊春夏新出的款式怎么怎么样,你作何感想?
所以追热点还有一个注意的要点:
快!
2. 社交币的构建逻辑
货币是一种财富的所有者和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由此看来,关键点在于“契约”的达成.那么社交货币背后的契约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对你的人格背书和价值观认同.
在构建你的社交货币时候,首先要想清楚基础和底层价值逻辑是什么?稳定的行动、正确的价值导向、可靠的服务、有价值的思想,都是社交货币构建的基本前提。
3. 如何创造社交货币?
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充分挖掘信息的内在吸引力。通过信息的内在吸引力,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
大部分普遍对熟悉的事物,缺乏了解的兴趣;对奇闻逸事比较感兴趣,对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当一个事情,越违反常理,越新奇,人们的兴趣就越大。
人们成年之后,这种行为特征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那些神秘事件、好玩有趣的事情、有争议的事情、反常的事情、非常规的事情,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只要了具备这些特征的事物,就拥有了走进人们内心世界的入口,就有机会实现疯传效应。
好奇心例子
婴儿和儿童,他们对玩过的玩具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对新玩具却充满了好奇。所有的孩子们,都不喜欢自己的玩具,对其他小伙伴的玩具却很感兴趣。
比如东北鹤岗的房价串红网络,一套房子的价格只要1万多,一平米的均价才三四百元,这样的价格相对于北上广深以及一些省会城市,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鹤岗一套房子的价钱,不够在北上广深买一平米的价钱。即使在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是1万多元一平米。高房价已成为全民共识,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高房价的时候,突然媒体爆出一套房子的价格才1万多元,房子呈现出本来面目,脱掉了金融外套。房子就是居住的房子,房子不再是金融产品时,人们却感到新奇。这种打破房地产市场的超低房价,经过媒体的报道放大之后,让想买房子的人、想卖房子的人、房地产相关的从业人员等,对未来的房价走势产生的焦虑情绪。想买的人,担心房子买贵了;想卖的人,害怕房价迅速下跌;房产从业人员,担心交易量下跌,导致收入下降;买房人、卖房人、房产中介等,这种焦虑情绪的传染,让鹤岗房价成为了人们的社交货币。
把产品或者内容制造成社交货币的三个方法
一、找到非凡之处,内在吸引力
1. 找到非凡之处
产品和内容的非凡之处包括有趣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超过期待的,离奇诡异的,颠覆认知的。
而其中有趣的居多,包括一些微博,微信的大号,并且很多都是以高效,有趣的内容起家的。
作为新颖和独特来说,比如每次新款苹果发售之后呢,都会在朋友圈看到在晒开箱图的场景。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豪华超跑时,也会随手拍拍发到朋友圈。
再有就是颠覆认知的内容,再比如一篇名为《一个人一生等红绿灯的时间加起来会超过两个星期》的文章,这样的内容就超越了我们平时的认知,也就非常容易引起转发和分享。
很多人会问,我的产品或者内容并不像苹果或者豪华超跑那样,没有什么非凡之处,怎么办?
其实,每一个产品都可以找到或者创造出它的非凡之处。比如卫生纸:假如你在你的卫生间放了一卷黑色的卫生纸,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同样可以引起关注。
二、提供方便用户转发的道具和方法
2. 提供方便用户转发的道具和方法
当人们获得某种成就,是非常愿意把它展示和炫耀出来的,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方便用户转发的道具和方法。而这一点,往往互联网公司做的是最好的。
支付宝在年度会成给用户生成一个年度账单,这一年花了多少钱,消费多少,转账多少等等,还会有排名,每年都会在朋友圈疯传一遍。还有就是晒运动步数,每天走了多少步,排名第几。
这些APP经常被人晒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它帮你把你的成就形成一张方便你炫耀和展示的图片,并且支持你一键转发到朋友圈,有效的提供了方便你转发的道具和方法。
三、制造稀缺性和专属性
3.
制造稀缺性和专属性
一种东西如果很少很难买到,比较稀缺,或者说是只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获得,也就是专属性,当人们获得这种东西时,一般都会忍不住发个朋友圈炫耀一番。
互联网公司在这个方面做得依旧不错。
把稀缺性用的最好的就是限时限量打折。比如唯品会的特卖,淘宝的秒杀,美团网的团购,它们都是利用了稀缺性这个原理。
小米的饥饿营销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了,小米手机每周二限量供应,也就是稀缺性,小米忠粉利用特殊码就可以购买,这也就是专属性。把这两种性质运用的这么好,也就难怪小米的手机卖的这么火爆了。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是疯传的有效秘诀:制造社交货币,而制造成社交货币有以上三个方法。通过这三个方法,能够使你的产品或者内容在朋友圈里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关注。
因此你的营销内容需要足够有意义,让他们愿意拿出去传播,来体验阅读者的见识之广或人品之高。或者让你的营销内容足够有趣并能在朋友圈里分享。
方法之一:内在吸引力 (内容本身的确有特别价值,好玩,有趣)
客户洞察,即进入客户的体内,比客户自己更了解自己。通过沟通或观察客户的行为习惯,来了解他不做购买决定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麽?
干货,原理,tips, 几分钟了解日本史。起标题微信内容传播中最重要的一项。
方法之二:杠杆原理 (通过比较及排名显示自己的成就并做到记录感)
人人都受不了排行,放大人们对这个事情的感受。人们需要秩序感
方法之三:别告诉别人。好事只让自己人知晓
分享优惠码而互惠 让人因为激励动机而分享 而有独特的优惠
方法之四: 调动成就动机 给与道德感而不是仅仅金钱
4. 五种神奇的社交币
第一种社交币,为用户提供谈资
比如刚才讲的第一个案例,康师傅公众号,大家想一想,里面的董事长发言倒逼食品安全,这样的内容能给用户提供谈资吗?你会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晚上回去跟朋友吃饭说:“小张,康师傅董事长说要倒逼食品安全吗?”我想大部分人是不会这么说的。既然不会说,当然就更不会转了。
然后这时候就要想,康师傅卖方便面的能提供怎样的谈资?这可能几千几万种方法,之前我看到这样一个答案,是“如何把方便面吃出法餐感觉?”
当你看到这个内容之后,如果你跟女生约会,共同去了一家人均一千块的法餐厅,你就可以说“你信不信我可以把康师傅方便面做出法餐的感觉?不信今晚去我家我给你展示一下。”
这个案例就是,同样是说方便面,一个给别人提供了谈资,一个没有。这种谈资实际是一种货币,有时候比一百块人民币还有效,因为可以迅速拉近你和别人的关系,可以有助于你俘获某个女生的芳心。
如何赢得谈资?那就是想办法让内容违背人的预期和直觉。
你想一下我的企业,我的产品、用户、员工有哪些可以违背别人预期和直觉,这种内容很有可能变成谈资。我们的大脑本身对变化比较敏感,你发一层不变的东西是不会变成谈资的。
比如:他竟然开奔驰车送煎饼果子!另一个人就会说这在哪里看到的?那为什么这样的内容可以得到大家的转发?因为塑造了谈资,违背人的预期和直觉,假如你说你发现一个人骑着电动车送煎饼果子,别人肯定就会说你好无聊。
所以我们要不停问自己,我的产品,我的公司,甚至我公司新采购办公桌,某个员工,某个用户有哪些是违背预期和直觉的,你都可以想办法贴上想表达的内容。
第二种社交币,想尽办法表达我的想法
我想办法表达我的想法,我想办法说服别人,我想办法证明我是对的。
如果你仔细看老板的朋友圈,就会发现经常有这样的内容。比如说“全力完成任务才是好员工”、“如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八个细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等等等。老板最喜欢转这样的文章,来表达了他想表达,因为不好意思直接对员工说或者觉得这个说得更好。然后他就把这个转到朋友圈,还偷偷观察谁没有点赞。
相反如果你看员工的朋友圈,会发现是另外一番景象。“70%优秀员工都被中层管理逼走”、“哈佛大学心理学发表新的研究文章,发现过度加班有害工作效率”。为什么员工会主动转这样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帮这些人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想法。
再比如很多公司广告文案也在想办法帮用户表达想要的内容,比如陌陌,可以看到之前陌陌发一组非常有名的文案策划,大致是:不要追求改变,一成不变最好,就这样最好;不要去冒险,不要探索新世界,就这样活着。大家觉得为什么大量用户转这样文案?帮自己用户表达哪些?
所以当你在分析自己用户的时候,你要不停问自己,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我到底能不能帮上忙?除了他们日常工作中想要表达的,你还要想他们到底有哪些表达障碍? 再举这样一个例子,我看到微博热榜排到前三名,各位想一下为什么大部分人转这些无聊的图呢?

这张图其实就是一种神奇的社交币,帮无数人表达了无数的想法,有一些美女有这样需求,她每到新环境最害怕一件事情是什么?最怕别人担心她不是单身,所有美女想塑造我是一种可获得的状态,这样可以提升在周围朋友的吸引力,大家一旦认为有男朋友吸引力就直线下降,办很多事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比如加微信好友发朋友圈,各位大家好,我是XXX,我是单身,各位都来追我。这样表达会奇怪,大家说简直装,但是她用这样图帮她表达了思想,而且找了非常好的理由。 这个是第二种社交币,我们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想法,想说服别人,我们想向别人表达我单身,聪明,睿智,向别人表达你好好写文案,总之很多想要表达的话,很多时候又说不出这些话,所以需要帮用户创造内容,说出这些话。
第三种社交币,我们都有帮助别人的需求
我们知道除了刚才两种社交行为,所有的人都有帮助别人的需求,就像同事请求楼下拿快递你欣然拿快递一样,所有人想在别人面前体现自己的价值,当某些内容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很有可能转发这样的内容。
如果让你的文章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那么别人就很有可能转发你的文章,为什么?所有人眼中你被需要,我认为这几乎是最佳的赞美,人们最喜欢的赞美,希望在朋友圈体现价值,希望帮到别人。
比如发现一个朋友最近去健身房,你可以去转一个健身房私教不得不知的内幕,又谈资又帮助他,所有这些内容都会变成社交币,变成礼品,你就会送给自己的朋友。没有钱送脑白金,不如送文章其实也一样,你给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总之,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帮助别人的信心,迫不及待告诉朋友有那些干货技巧,我们作为内容创作人员或营销人员,我们要帮助别人来帮助别人,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会转我们的内容。
第四种社交币,我们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要
第四种社交币也是第四种社交行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巧妙动作让别人觉得我们睿智,有钱,是聪明的,是高大上,如果你创造内容以及写的文案以及产品可以帮助别人塑造这样的形象,别人就很有可能真的转这样的内容。
有人转最近飞美国机票涨价了,好奇怪,转这个内容什么用?各位想到转这个内容为了让别人认为他是一个经常飞美国的人。所有的人想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是塑造形象方式并不是直接发朋友圈说各位关注一下,我很酷,或者说各位关注一下我很帅,或者我很聪明,这样的话大家觉得你是神经病,所以如何优雅塑造自己形象,优雅低调不失谦虚塑造自己的形象呢?很明显你就去找各大品牌,各大公司,各大微信自媒体发的内容和文案,总是会悄悄帮你塑造你的形象。
一个用户转你内容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支持你,或者说并不是你的粉丝,只是为了借你的内容塑造他的形象。所以我甚至看到很多人没有加自己妈妈的微信,却在朋友圈不断分享母亲节快乐,为什么?爱可以帮助别人塑造自己的形象,让别人知道我是关心母亲的人,即使我母亲从来没有看到这个。
比如大家一定看到前段时间反手摸肚脐活动,刚被发明出来两天之内大量转发,没给钱为什么参加?我认为这样一个活动也是帮助别人塑造自己的形象。比如说你是一个美女,你最引以为豪的是有迷人小腹部,这个时候不好意思直接炫耀,怕别人骂你或者拉黑或者XX婊之类,如果你真的参加这种活动,你会说好多人邀请参加,不好意思我也参加一下,这个时候别人直观感觉就是为了参加活动而拍照,然后大量的人终于为自己的塑造形象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理由,大量人就会转。
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渴望塑造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不是批评,你如果策划活动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完成这样一种诉求,别人就有可能去转发你的内容,疯狂参加你的活动。
第五种社交币,人的攀比心理
人与人有相互比较的需求,所有人都想知道在朋友当中是什么位置?如果你可以想办法让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别人就可能去参加你的活动,可能转发你的文案或者说可能积极阅读你的文章。总之别人想了解自己的位置,想跟别人对比,所以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活动,比如说微信运动,当你带某个智能手环跑步,会记录过去一周跑多少公里,告诉你在好友当中排多少名,你会不停努力刺激自己的名次。
而且,当你想要用户参加你的活动,转发文案,有时候还可以给用户设计KPI,形成用户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人与人之间本来就需要的,如果提供便利化竞争方式,别人很有可能会参加你的活动。如说微信游戏刚推出来,微信飞机大战有无数人参加,每周刷新榜单,周日刷到第一名过了十二点又清零发现一周努力成果又白费了,然后你又刷,你被KPI作出各种竞争行为。
还有支付宝十年活动,你更新最新版支付宝,上面告诉你过去十年一共花多少钱,收入多少,把收支明细打出来告诉朋友圈排多少,形成对比,这样的活动会刺激你参与,因为你很想知道你KPI是多少。
再比如美国好多航空公司他们率先发明让你积累里程数,比如积累十万公里兑换免费机票,最后发现好多顾客积累里程数可以免费买很多机票,但最后没有兑换,为什么?因为一旦兑换里程数就让自己在社交竞争当中失利。所以这为什么即使兑换积分让很多人真正得到人民币这种利益,但是却经常发现大家没有兑换,他们想要跟别人对比,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的KPI,所以可以为用户设计KPI,这也是大部分所见过微信疯狂转发各种各样测试类的游戏,之所以得到转发的原因。
刺激分享的核心,帮助用户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事情
再回顾一下这里所说的五种社交币,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想让别人转发我们的内容,但你想让别人做一件事情不能让别人无缘无故的为你做,必须让别人觉得是为自己而做,必须给别人提供利益,与其提供人民币不如提供社交币。
想办法让你的内容帮助他社交,既然他们想寻找谈资,你就提供谈资,既然想表达想法,就帮助他进行表达,既然他们想帮助别人,你就提供有用信息帮助别人,他们想要展示自己形象,你帮他塑造自己形象,他们想要进行人们对比就设计KPI,你仔细思考让你内容给用户社交产生帮助,而不是像自嗨企业盲目发内容,你会发现够更多人参与你的活动,转发你的文案。
5. 社交币,如何刺激用户分享?
几百万粉丝基础的公众号发出的内容只有几千阅读量,为什么?
大家是否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发出东西没有用户分享?其实大部分企业都很想刺激用户分享,但是效果却非常不好。
举个例子,康师傅公众号的几篇文章,第一个题目是“挖掘康康的新恋情”,第二个是“英雄难过美食关,约会三国美女”,第三个是他们董事长的一个发言“以0容忍倒逼食品安全…”,你会发现这样公众号百万粉丝,但是这样的文章却经常只有几千阅读,说明什么?说明根本没有人打开或者没人分享,那么,这样文章问题出在哪里?
实际上,整篇文章打开,基本上符合所说的文案写作正确要求,写作行文流畅,写作能力也符合基本要求,但是为什么就没人分享呢?
我凭什么分享?
最简单原因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我凭什么分享?”
发这样的内容,讲你企业的现状,企业开了一个会也讲,新推出一种全新绿茶也要大讲特讲,我经常称这一类内容为自嗨内容,我们花很大精力创作出来却没有人分享,为什么会导致这一现象?
因为我们很多企业都把自己当成明星,企业微信公众号负责人也把自己当明星,他们使用的路数竟然跟很多明星相似。
你可以翻开新生代明星的微博看看,比如TFBOYS,他们随便发一个在台湾旅行的自拍,就有25多万次转发,他的粉丝跟刚才这些企业的粉丝量基本都一样。他们还会发更无聊的内容,比如有点饿了大家推荐点好吃的啊之类的。没错,明星这样发内容,会有很多转发,但是我们很多企业也把自己当成了明星,觉得我无论发什么内容,介绍企业日程、董事长开会,就像明星发个今晚吃什么饭一样会有很多人分享,那才怪!
人家TFboys有粉丝,但是你的企业有粉丝吗?苹果发布一个新品,随便说一句“再一次改变一切”,就有大量粉丝转发分享,引来大量媒体关注。然后很多企业就觉得,你看,这肯定就是好文案了吧!于是不知名团队,也用同样的文案“再一次改变一切”。但是,你就会发现没人转,为什么?因为你的企业其实没有粉丝。
如何在没有粉丝的情况下,刺激别人分享呢?
当普通消费者对你的关注度没有那么强的时候,TA只是一个路人的时候,你如何才能刺激TA帮你分享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
所有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想要别人分享,给点利益就可以了。
你不给别人利益,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做事呢?
我经常遇到一些互联网营销界的奇葩现象。比如遇到求转发的小女孩,目测大约20岁左右,长的很漂亮,过来就让我分享一下最新的代驾服务,我就说我不会开车没有驾照,但她还是不停求我分享,说分享之后送你充电线,我说我不缺,她就说你父母可能缺,我说父母在山东,那儿还没有这个服务,她就说他们早晚会来北京的…总之这个对话大约持续了五分钟,我最后没有办法拒绝。她还不停要求说大哥,你只要转发我今天就可以下班了。迫于无奈我还是分享了,不过等他们走了我就删了。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我们是很难让别人分享的,你为了让别人分享就要给别人提供利益,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奇葩行为。大量企业投入很多预算,让别人去转发分享,给别人提供利益,不然别人根本不会无缘无故为你做事情。
还有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他想把旧微信号搬到新微信号去。我问他怎么做?他说他向公司申请了一万多预算,关注新微信号就能有几率抽到苹果。然后,我问他那你最后搬了多少粉丝去新号?结果他说70多个。70多个粉丝花了一万多块预算!微信广点通一个粉丝才两到三块钱。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套理论是对的,当然要给别人利益,别人才会分享啊。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大家想到利益可能只会想到人民币,比如那个求转发的女孩送数据线,比如刚才说的关注新号抽奖之类的。我们总是忽略一点,利益不只这一种,除了人民币还有其他的利益可以提供,其他利益可能是免费的。这种利益,就是我要讲的社交币。
社交币就是创造内容帮助用户完成社交过程中的某个任务,即使你不给钱别人还是会分享,很多时候提供人民币不如提供社交币。
随便举一个例子,在座各位想象一下,如果你有这么一个男性朋友小A,很屌丝,他昨天去夜店发生了艳遇,约会了超模,还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当你得知这个消息时你会怎样?这时候小A给你两条选择:第一是你刚才听到这个事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第二是你只要给交十块钱就可以让你告诉其他人。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呢?
根据实验发现,基本上99%以上选择第二种,为什么?各位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讲的案例是我要交十块钱,我还会分享,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为了这么大一个谈资,十块钱算什么!今天晚上你就能跟一堆人分享这个谈资:“你知道我一个朋友可牛了blabla~~~”,于是大家所有的关注焦点都到你这儿了。
所以谈资其实就是社交币,它像人民币一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因为所有人都需要社交,你如果观察周围朋友,就会发现拥有大量谈资的人往往比有钱的人更容易受欢迎。
分享转发本身就是人的天生欲望,人需要社交,而社交核心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内容。这个时候,如果你创造内容,帮他社交,那就相当于创造了社交币。
人有哪些社交行为呢?你会经常寻找谈资,你会急于表达自己想法,想要说服别人,想证明是对的,你在社交过程中需要帮助别人,想要展示自己的好形象,想让朋友认为你睿智、聪明、有钱。除此之外,还有跟人之间比较的需求,经常有意无意跟别人进行比较,希望了解你在朋友的心目中处于什么位置。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社交行为。
人不会无缘无故为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想让别人转发分享你的内容,你必须帮用户五种忙,为他们提供社交币。
6. 如何构建社交货币
子主题
我们理解了社交货币的基础,再来看下如何构建社交货币的。
社交货币,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交场景下构建出来的基本价值体系和信任体系,由此进行的货币化。
朋友圈作为一个强关系聚集地,就是一个社交货币构建的基本场所。我们可以观察下不同类型的朋友圈分享内容:有的人热衷晒娃晒美食晒旅游,有的人喜欢晒加班晒读书、有的人则喜欢分享很多行业新闻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这3种人带来的社交资源就是不同的,第一种可能会有大量的点赞,但是却是无效社交资源,因为别人不知道你除了吃吃喝喝以外,还有哪些价值?第二种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员工,老板看到可能会给加工资晋升,第三种则会给人比较有思考有观点的印象,也许不小心哪天就会有人找他一起合作事情。
同样的,在其它社交平台,公共平台上你所输出的内容、观点都会成为对你个人定位的社交货币。
在职场上,你是否能够把事情做成,拿出对应的成果达到老板预期,这些都是属于社交货币积累中要关注的东西。
7. 社交币积累原则
子主题
在不同平台的社交货币积累,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逻辑就是被“看见”
。具体点说,就是你有多少传播力,比如你朋友圈里面有多少好友,有多少值得被看见的人。你的微信、微博有多少粉丝。你的观点被多少人认同,带来多大的影响? 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你的思考和行动不被看见,只有自己或者几个人小范围互相加油鼓劲,其实社交货币的积累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社交货币的构建中,需要考虑如何形成传播,如何触达以及选择对应的受众,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社交货币的价值。 “慢慢来,比较快” 是大熊在《格局逆袭》里面的一句话,用在社交货币的构建上面也非常有用,围绕着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去不断积累价值货币,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收益,而做一些忽悠、虚假的行为和言论。不要试图欺骗他人,这样只会带来一时的好处。而 名声和口碑坏掉了,是多少年都无法弥补回来的,相当于货币背后的信任机制坍塌,对个人发展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8. 社交币的核心
这几年在社群领域或者内容领域做的好的人,无不是把社交货币这个逻辑想透彻并付诸实践的前辈。
货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形态,不论是知识货币还是社交货币,抑或将来新出现的智能货币,本质都是对“个体价值”的衡量。 因此, 最核心的还是对自我价值体系的塑造和稳定有效的输出。
9. 社交货币的六个维度。
第一是归属感,
品牌要给用户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场景,去建立用户的归属感。
第二是人际交流,
你要让用户主动讨论你的品牌,比如两个人聊天,一个人提到了小米,两人聊了半小时小米的营销模式,在这里,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货币。
第三是实用价值,
你的品牌是不是大家在社交的时候必需的用到的?如果是,品牌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创造价值。
比如啤酒就是很多人的社交必备产品。很多啤酒广告都是用亲朋好友一起喝酒的场景。
第四是拥护性,
你有多少铁杆粉丝?这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向别人推荐你的品牌。
第五是知识信息,
也就是知识型的社交货币。比如,一个餐馆上完菜之后,服务员会对每一道菜的食材啊,起源文化啊。
烹饪方法什么的做介绍,顾客听了之后就获得了知识型的社交货币,下次和别人提起时,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关注。
第六是身份识别度。
身份识别度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就是品牌出现的频率、品牌使用的场景和品牌的识别度。
只有当产品在三个方面都高的时候,身份识别度才会高。比如说,牙刷我们每天都用,使用频率很高,但使用的场景很私密,品牌的识别度也很低,没人能一眼看出来牙刷是什么牌子的。
再比如很多那种包裹着耳朵的耳麦,外观都差不多,很少有人能看出来是什么牌子的。所以,有个厂商把耳麦的外观改成了很多种颜色,还印上了品牌的商标,识别度一下就提高了。
10. 怎样才能打造自己的社交货币呢?
第一步,
先定义好你的目标用户,想想他们每天都有哪些常规的社交行为。举个例子,你发现你的典型用户是这样的,每天都会做早餐,然后拍下来发朋友圈。
去公司的路上会买一杯星巴克,午休的时候看《太子妃升职记》,下午去见客户。晚上睡觉前要发个自拍,还要配上很文艺的文字。
第二步,
你要挖掘出,在他的这些社交任务里,有哪些地方能产生有价值的社交货币。
比如,目标用户每天都要做早餐发朋友圈,那你就可以想,能不能送给他一个很有设计感的原木餐盘?
这样他每次晒朋友圈,不仅能显示自己很有品位,还能让他每天都想到你的品牌。他去公司的路上会买星巴克,那你的品牌可不可以和星巴克玩跨界营销?
海报可不可以出现在他们公司的电梯里?他午休时会看《太子妃升职记》,你能不能定期做一些和热播电视剧相关的小活动?或者和电视剧的主创们一起做个娱乐营销?
他下午见客户时,你的品牌能不能让他显得更有知识?他睡觉前发的朋友圈,不知道配什么文字,那你能不能帮他提供素材?能不能让产品出现在他的自拍里?
最后第三步,
就是整合你的资源和渠道,看看上面挖掘出来的社交货币,哪一个是你能够实现的,然后执行你的策略。
所以在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关注的KPI是社交货币,而不是常说的涨了多少粉丝,转化率是多少,阅读量有多少这些。
你看,这样推导出来的策略,都是围绕着目标用户的日常生活,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整体,不是纯靠灵感想出来的。
11. 疯传的六个原则
让一切事物疯传的STEPPS的六个原则: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和故事,总结得还是很到位。
想要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1. 让你的产品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交货币。2. 将你的产品和某种常见事物联系起来,生成诱因。3. 增加有感染力的内容。4. 公共性。5. 实用价值,产品真的有用。6. 通过故事讲述产品思想。说白了,人们倾向于分享他们所见到的能对自己有益的事物。
1、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
人们都倾向于选择标志性性的身份信号作为判断身份的的依据。人们喜欢分享,因为他会觉得这是他个人的身份的体现,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的精明、机智,获得更多好评。策划一个东西,能体现他们的身份,比如;杠杆游戏原来;稀缺性和和专有性增加其归属感。
货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是所需要使用到的资金,而社交货币呢,是我们在社交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谈资”。比如,民国时候的书上都会印一句话叫:有助谈资。这时候书就变成了社交货币。所以,这类“谈资”,是会让你脸上有光、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谈话内容,和前面提到的货币一样,换取的是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行为和思想可以流行起来,就要先把这些变成一种社交货币,让别人在谈论起这些时,能展现自己有格调的一面。三个方法:
方法1 提供具有感染力或吸引力的情结
人们喜欢传播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使谈论这些事情的人更容易受别人的关注,这是社交上的潜在需求。越夸张、离奇、超乎想象、有趣、生动和感人的事情越容易被传播。
方法2 利用杠杆原理,提供展示和炫耀的方法
当人们获得了某种成就或恩惠时,会使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人分享,进行展示和炫耀。这就是典型的杠杆原理,借助某一个利他点撬动人们进行口碑传播,在《增长黑客》中也提过这一层意思。
方法3 制造稀缺性和专属性,让人们产生归属感
当产品具有稀缺性和专属性,能够让人们看起来更有身份,人们的满足感提升的同时,还会产生对产品或品牌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于是会愿意向自己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受到的待遇,从而促进产品的流行。
铸造社交货币 有助谈资
因此你的营销内容需要足够有意义,让他们愿意拿出去传播来体验阅读者的见识之广或人品之高。或者让你的营销内容足够有趣并能在朋友圈里分享。
方法之一:内在吸引力 (内容本身的确有特别价值,好玩,有趣)
客户洞察,即进入客户的体内,比客户自己更了解自己。通过沟通或观察客户的行为习惯,来了解他不做购买决定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麽?
干货,原理,tips, 几分钟了解日本史。起标题微信内容传播中最重要的一项。
方法之二:杠杆原理 (通过比较及排名显示自己的成就并做到记录感)
人人都受不了排行,放大人们对这个事情的感受。人们需要秩序感
方法之三:别告诉别人。好事只让自己人知晓
分享优惠码而互惠 让人因为激励动机而分享 而有独特的优惠
方法之四: 调动成就动机 给与道德感而不是仅仅金钱
2、诱因(Trigger):
简单的来说就是让你的产品于一件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东西挂钩,不断激发人的联想(增加其激活率)
如何让人们愿意谈论我们的产品和创意呢?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场景下,不断激发人的联想,也就是给个由头让人情不自禁想起,让人脱口而出,这就是诱因发挥了作用。有效的诱因点出了非常明确的场景。让我们在潜意识中就与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状态联系到了一起,制造了相当充分的诱因。
2。 诱因 (高频热点)
方法一:产品的使用频率
让你的产品和最常出现的高频事件联繫紧密。话题,活动,状态,行为,习惯等。只要是高频且习以为常。 例如:城管,地沟油,小孩上学难,高考等。读书会和开车,跑步相关
所有人关心的高频事件或生活习惯。送礼就送脑白金。送礼是一个高频事件,但一定和产品挂钩。红牛和运动和开车相关。脉动和不在状态相关。巧克力饼乾和咖啡相关。
营销人跟热点,段子。几天内大家都讨论的事件,想办法挂钩
方法二:易于理解得观点
方法三: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协同
3、情绪(Emotion):
情绪的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光这样区分是不全面的,还要评价情绪是否具有高的唤醒性,这种唤醒可以变现在生理和心理的方面(美国人对健康和教育话题感兴趣);单独的激发心理或者生理的反应也会影响人们传播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通过另外一种维度对情绪进行了分类,这个维度也就是心理唤醒,也就是某一个感情的刺激,会让我们所有的感官更加敏感,身体肌肉紧张,对各种气味、声音、动作都十分警觉。当我们处在心理唤醒的状态,我们的行为就会被触动。无论是虚拟的互联网产品,还是生活中的实体产品,作为设计者都应该想方设法地让产品可以触动人们的情绪,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欢乐和触动,并从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共鸣。
3。 情绪 - 助燃剂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高唤醒:听完情绪之后想行为 敬畏,兴奋,娱乐 , 生气, 担忧
低唤醒:听完情绪之后想休息 满足,悲伤
4、公共性(Public):
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增加营销的可视性,放大这种从众性。证明我是社会的一部分,(FB的引导评论);利用行为剩余,增加可视性,增加公众性。
公共性这一原理的关键词就是观察,如果我们很难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并无从去谈如何模仿别人的行为。我们通过让思想或产品具备更高的公共可视性,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人使用某一产品或接受某一思想,驱动人们相互之间进行共享。这本书里还提到了一个概念,也就是“行为剩余”,这是指人们消费了产品或接受了某一思想之后还会做些什么,能否对周边的人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行为剩余同样具备公共可视性,便于人们相互之间模仿。
4。 可视化
消费消费行为者剩馀 - 既花钱买了产品还在使用过程中无意免费帮产品做广告。让你的产品能够被其他人看到。让隐蔽的产品公开化
模仿产生的原因就是旁人都在用。从众。
5、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
你这个东西对人到底有何好处,如何把这个好处放大, 应用前景理论(要设置参照点;同样的折扣价值会随着其基数的增大而变小)、增加其限制性、100原则等;这个主要是作用于接受信息的人
人们共享实用信息是包含着利他的态度,与他人共享有用的信息能够最快捷、最方便地帮助他人解困。对他人而言,信息是有价值的,因而不会招致反感,甚至是会感谢传播者,而传播者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社交货币,提升了自己的形象,也会从帮助他人解困额过程中增加成就感。
5。实用价值- 折扣,优惠,小便宜,省钱,节省
营销上製作占小便宜的价格,而不是降价。
数目小的时候说百分比,数目大的时候说金额
6、故事(Stories):
这个和《粘住》中的有点像,果然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么。。。不过我们要做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把我们产品的利益点和故事相整合。
故事除了有趣好玩,也是有效地传播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载体,能够发挥直白的叙述所无法达到的传播效果。显然,有趣好玩的故事比枯燥无聊的产品说明书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就像很少有人能说清特洛伊战争的过程,但是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却几乎是家喻户晓。
6。故事
把产品变成故事,集大成者。
12. 社交币分类
子主题
13. 六个原则
原则一 社交货币】
特点
存在事件长短
有的热点存在的时间长,有的热点存在的时间短。
每一个热点都会拥有一定的受众面。
受众面越广的人群,热点所存在的时间就越长。
热点分类
人为干预
人为干预,其实只是人为的去加快这一个发酵的过程,从而将这个事件快速的被广为人知。也就是将或许之前需要半年,两个月,一个月才会自然发酵出来的热点,通过营销,炒作的各种方式,在短短的几天内将这个事件传播出去,热度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自然发酵
通过自然流量浏览评论,从而产生热度。
b. 找热点
原则
如何结合公众号定位跟热点?
热点分类
找突发热点的渠道很多,
百度搜索风云榜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搜狗微信搜索
今日头条
每天逛逛这几个网站,基本上可以掌握绝大部分突发热点了。
还可以结合凤凰、腾讯、网易、搜狐等老牌门户网站的实时新闻。
周期热点
一般包括著名的节日、历史事件和群众周期性爆发的情绪等,
这些都是可以提前预测并做好策划的,一般大公司会提前一个月做好下月策划,有的甚至在年初就做好了全年的热点策划
如何做好热点事件的运营
每年 1 月都会出现的热点为例
《北京四环房价每平3千元的那年跨年,这个时代在干些什么?你呢?
“喜迎新春,便宜购年货”是一个不错的热点主题。
1 月 8 日,周总理逝世纪念日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亲友超负荷关心
这几乎是中国亿万漂泊的吃瓜群众的一个周期性痛点,
过年一回家就被逼问学业,恋爱,婚姻,工作,想想都头疼,比年味更浓的是攀比和虚荣的味道。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针对这一痛点创作的《春节自救指南,彩虹合唱药丸》简直是模范中的战斗机!

年终旅行
「阿滋楠」的这篇《有一种旅行范本,叫黄轩的旅行》
不回家过年
渠道
清博大数据
http://www.gsdata.cn/
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微信榜单、微博榜单、头条榜单,各自会有日榜、周榜、月榜可供查询,从中找到该时期内数据走向,以及“爆文”内容,能够帮助自媒体人迅速筛选选题范围,只有精准阅读群体,才能写出他们想看的内容。
新榜排行榜
https://www.newrank.cn/
内含众多优质的文章内容,而其内容又细分为微信、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等榜单
01
从哪里找热点?
找热点的关键在于你在不在热点圈子里。
朋友圈能不能在热点发生两小时内刷爆?微博关注信息流里有没有最火的段子梗?最新的行业趋势你有没有关注?前几天的“沙雕文化”有没有听说过?
想最快地找到热点,那就要构建热点圈子,最好是让它出现在你每天都会看的信息渠道里,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成网感。(比如朋友圈、微博热搜;这里强推一下即刻,谁用谁知道。)
后续
https://houxu.app/
这个网站主打【持续追踪热点新闻】,顾名思义,主要分为【热点】和【跟踪】两个板块。
还可以结合凤凰、腾讯、网易、搜狐等老牌门户网站的实时新闻。
每天逛逛这几个网站,基本上可以掌握绝大部分突发热点了。
今日热榜
https://tophub.today/
整合了近千个平台热搜榜的网站。它分成了首页(主流榜单)、综合、科技、娱乐、社区、购物、财经和博客八大类。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今日头条
百度搜索风云榜
搜狗微信搜索
还可以结合凤凰、腾讯、网易、搜狐等老牌门户网站的实时新闻。
每天逛逛这几个网站,基本上可以掌握绝大部分突发热点了。
今日头条
搜狗微信搜索
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百度搜索风云榜
Readhub
https://readhub.cn/topics
一个风格极简,更新速度非常感人的互联网信息网站。
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热门话题、科技动态、技术资讯。互联网行业的新闻资讯会在第一时间在网站最上方进行更新。
如何快速找到热点
热点话题有两种,一种叫可以预测的,一种叫不可预测的。
可以预测的热点按重要性,依次包括:
1、法定节假日:例如春节,话题依次是放几天假,抢票,堵在路上,逼婚,城乡差距,不想上班......
2、电商创造的购物节:比如618,双11,双12......
3、重大历史节点:比如建国70周年......
4、热门电影上映:很多人不知道热门电影排期在年初就可以知道全年影院档期排期。
5、重大体育比赛:这个也是很早就知道时间段的。
6、行业特色热点:比如大学生开学季,毕业季,求职季,考四六级,考公考,考研,每年时间段接近,话题也差不多。
7、特殊纪念日:比如世界爱眼日,世界通讯日......
8、名人的重要时刻:比如每年4月1日,就有人怀念哥哥张国荣。
“对于可以预测的时间,应该每年提前做出时间地图,方便新媒体运营写作者提前安排档期,并定期完善新热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各种情感释放需求,比如到年中就吐槽熬夜加班写半年规划;到年底就焦虑人生未来规划,还没有脱单;到开学季就焦虑小孩教育;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批XX后老了,发际线高了,以及各种怀旧。
比如我们内部做了一年的常见热点地图,就是为了方便写作时,按照可以预测的热点找灵感。
不可预测的热点一般是娱乐类,八卦类,社会类,时政类新闻。
今天的一个趋势是不同的平台,会设置不同的话题,引导不同的热点,这些话题虽然无法提前太多知道,但还是有办法获得。
不可预测的热点按平台,依次包括:
1、微博话题:主要是看微博热搜,每天每小时都在更新,特别要注意热度上升快的,抓紧蹭......
2、实时热点:现在登录每家平台首页,都会推荐实时热点。
3、专业搜索:就是各种专业搜索工具,你通过关键词搜索你所在领域的热点,并看看能否和流行大热点结合。

不可预测的热点往往是指不可预测它的爆发时间,但是什么话题会火,其实还是可以预测的。比如点评林志玲结婚的情感话题肯定会火,你结婚的话题大概率不会火。
“擅长追热点=提前准备+抓准情绪+选对渠道+反应更快”
可以预测的热点难在写出新意,不可预测的热点难在快速反应(其实就是要能熬夜啦)。
热点好找,难在人人都追,你如何写出不落俗套的文章。
不落俗套,在于你写的文章切入角度超出普通人的思维,但是有言之有理,让人佩服。
c. 选热点
前排,选题思路可以理解为,观点,盘点,总结,故事,互动。
如何选热点?
要选热点,那就涉及到一个热点分类问题。
热点细分下去其实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说短期热点,长期热点,节日热点,全民热点,圈层热点等等。
必追的热点,我觉得其实只有两种,一是全民热点,二是其它大号还没开始写的圈层热点。
典型的全民热点,比如鹿晗关晓彤,朋友圈爆款;圈层热点是你所在的某一个领域大家正在关心的话题,甚至有时候就是一个段子。
第二类如果追好了效果会是惊人的,甚至可以让平时的文章阅读量翻倍。
圈层热点从哪里找,就在你目标用户聚集的地方,一个近千人的微信号,加满你的目标粉丝;其次,相关的活跃社群。
追热点的禁忌症
盲目追热点
我们不要为了热点追热点,实际上,你的领域,或者你的品牌,
完全不适合追该热点,我们打个比方,出来一个娱乐方面的热点,
我们最好写的领域就是娱乐、影视、综艺等方面。
忌追国家政治军事等相关热点
这涉及到国家政治方面,这样的热点我们普通的自媒体人就不要去蹭了,老老实实写自己的内容。
忌追负面热点
比如说,吸毒,涉黑,社会不好的风气等,这些也不要去蹭,蹭的不好
不让你发出去还好,要是被扣信用分等处罚就不划算了。
“灾难性”热点慎用
天灾人祸,都是我们大家不愿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不是新闻媒体,
就尽量不要去蹭这些热点了,除非是给大家做普及安全知识还可以,其他方面都不建议蹭这个热点。
“逝者”热点慎用
对于“逝者”,我国的优良的传统文化是“逝者为大”
所以不要乱蹭热点,实在想蹭,可以多写一下赞扬的内容。
疑似“谣言”类热点慎用
这一热点常出现在娱乐领域,XXX疑似出轨,或者是一些完全与事情不相符的事情,
这种是千万要杜绝的,每个平台都有针对“造谣党”的处罚
被发现,一般是封号处理,就算侥幸没被封号,这个账号也可以放弃了。
d. 追热点
追热点的步骤需要了解清楚
第一步
确定热点是否可追,有的热点涉及政治、金融、军事等争议敏感性,建议此类热点不要蹭
另外还有一部分热点是假热点,例如明星公关刷上去的热搜榜,对于这种情况,要有辨别真假热点的能力。
多追可预期热点,少追突发热点。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写作,不至于让自已太紧张。要知道,什么事情都是持续更重要。如果为了突发热点而打乱了生活规律,甚至是产生焦虑,那就得不尝失了。
有选择性地追热点。要与自己的专业领域、写作方向符合的热点才值得追。否则不利于写作的定位和个人品牌的建立,当然也会缺少写出干货的内容,因为对那个领域不了解。
追热点时也不要言辞过激,注意把握度。同时要基于事实,不要不了解事实真相就随意猜测或者散布谣言。
追热点也要适度,过度追热点,很容易让读者反感。热点追不好,还会产生反面的效果。
第二步
切热点的原则是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
如何把热榜第一的排名第一的回答踢下去,这就需要你找好新的角度。
请看这个回答,思路清奇,角度符合人设,结合上期李国庆摔杯热点,双热点更增热度。
追热点的定义
什么是热点?
热点可细分为很多种,如短期热点,长期热点,节日热点,全民热点,圈层热点等。
对新媒体运营来说,比较重要的就两种热点。
「全民热点」比如2019年诺贝尔奖,中美关系
「圈层热点」是你所在的某一个领域大家正在关心的话题,甚至有时候就是一个段子。
关注你目标用户聚集的地方,一个近千人的微信号,加满你的目标粉丝;其次,相关的活跃社群。
比如下面这个标题,切中关键词搞副业且赚钱,是不是很吸引人。
当然热点再高,我们也要结合到自己的产品类型中,不能为了一时的热点强加在产品上,这样长期累积只会对自己的产品起到损害作用。
追热点的阶段
如何找到切入点?你看出下图的切入点了么?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切热点的原则。
切热点的原则是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男性,相亲场景下,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个女生的前男友,还有这个女生近期相亲的对象,你需要显示出你比他们优秀的点,才能吸引到你喜欢的女生。
同理,你在追热点,
你的竞争对手就是同行 ,同行比你快,那你就只能找同行没有发现的角度,建议可以多看看《奇葩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分为四个阶段来追热点(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为场景)
第一阶段
少人知道,但你觉得会火,那么你需要尽快写出来,发表,之后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量极速提升。
第二阶段
多数人知道,写其他公众号没有写过的角度或通过标题来取胜。
第三阶段
大家几乎都知道,那就可以从更细微的角度切入,实现反转或冲突。
第四阶段
大家都知道了,看到很厌烦,这时候不要追了,追的话性价比不高。
追热点的步骤
1.罗列自身产品关键词
比如这篇文章,公众号名字是何凯文考研英语,就是讲考研的,最近要考研了,也是一个长期的热点。
何凯文考研英语的产品关键词就是考研、英语、学习。
2.拆解热点关键词
热点为离考研还有70天,关键词为:考研70天
将你的产品和热点相结合
我的产品是考研培训,近期还有考研,那很简单,起个吸引人标题,比如大家都会有的焦虑,内容跟标题不太相关也没关系,这篇文章里面就是英语的习题。
4.确定创意融合热点内容
这篇10W+,里面也还是习题。
所以只要你的号够垂直,标题切合你的目标群众和近期热点,比如考研党,就可以轻松10W+
追热点的利器
新榜热门内容
今日热榜 (聚合热点平台)
梳理热点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不要明明是做历史领域的,偏要去蹭娱乐的热点。
跟热点要独特
就拿热点类文章来说,一般公众号跟热点都是3个角度:
1、角色代入;2、置换立场;3、专业背景。
角色代入:
在众多的难产孕妇的爆文,一定会有一份以产妇角度自述的文章,这是作者带入当事人的角度写的,
置换立场:
在这件事情中,有家属方和医院方,刚开始的时候都会一面倒地倾向医院方,医院方也主动提供了很多证据,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是从导向医院方就没有很大的意义了,所以得从家属方去找到医院的责任,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同意书上有很大的漏洞,现在的时间很少不反转的。
专业背景:
当我看完了很多难产孕妇的文章之后也很气愤,但是气氛完之后并没有什么可行性的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谴责社会之余,实际做点什么?
这个时候有一个公众号叫丁香医生,发了一篇文章,他的角度就是以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无痛分娩在中国的普及率这么低,全文没有一个谴责的词汇,但却发人深省又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并且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男士都纷纷表态,一定要让老婆生孩子的时候用无痛分娩,一下子圈粉无数。
跟热点要快速
比如在产妇跳楼事件发生之后,有很多的情感号都纷纷发文谴责,比如摇铃铛在当天就发表了一篇《难产孕妇跳楼身亡:不到怀孕生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还是狗》,很多大号当天就转载了,累计应该有上千万的阅读量。
几天后咪蒙才发了一篇《我把你当老公,你把我当子宫》,这篇文章按照她之前的阅读量来说是比较低的,因为可能她当时正在签售,没赶上。
如果你的嗅觉非常敏锐,动作又非常快,平时就有积累大量的素材,还要你有不错的角度和观点,相信很容易就能写出跟热点的爆文。
但是我知道,来听我们这门课的同学,可能平时没有相关写作的锻炼,跟热点的时候就没办法那么快了。那有没有后发制人的方法呢?当然有!
拿娱乐的热点来做举例
拿赵丽颖与冯绍峰结婚这件事来说
星座领域
你可以找找他们两个人的星座生肖,再根据星座去做内容。
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你都可以分析他们的星座合还是不合,这是不是也可以蹭一波热点。
旅游领域
旅游领域也可以蹭明星的热点,
比如说,你可以写:最适合新婚夫妻度假的10个国内(国外)旅游景点,
或者盘点一下,他们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盘点一下,哪个景点明星回头率最高等。
美食领域
可以盘点一下赵丽颖最爱吃的几种美食,除了她喜欢吃,
还有X位明星都爱吃。或者再找一下,他最拿手的菜(甜点)是哪个?
情感领域
你可以写他们为什么再一起,甚至可以写一下他们的前任的情感史。
娱乐领域
这个就不用说,素材肯定更多,上面说到的点,你都可以包括进去,
还可以写是否看好他们的话题,可以写微博里面的奇葩评论等等。
4个点
一、热点是能够引发受众持续关注并引发热议的新闻资讯,需用话题性、共鸣性、奇特性三大读者点特征去评判热点的真实性
二、蹭热点宜早不宜晚,太晚热点变冷,失去热点本身的作用;
三、蹭热点不能蹭得太正,不要写热点本身,需用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去做内容外围的游击战;
四、时政、法律以及触及专业的热点不要蹭。
跟热点要专业
丁香医生是一个医学号,内容都非常专业难懂,你能连续看懂20篇算我输,要知道专业号涨粉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但是每一个粉丝都非常有价值。
所以如果你要跟热点,请结合自己的定位和专业领域来跟,就像你在看报纸,你只是想了解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可能并不关心这个记者是谁,反观我们的公众号也一样,如果读者只是想了解事件过程,对作者并不感兴趣。
就拿我自己的号坤龙老师来说,我们内容定位是运营方法论,面对的受众是0到3岁的新媒体运营,那么我在看待薛之谦事件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和其他娱乐号一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总结一遍,读者也不需要在我这里看。
所以就必须要和我们的定位有深层的关系,我们留意到这件事情中女主角李雨桐的文案能力非常厉害,甚至比许多的公关公司都强,所以我们就发了一篇《拯救不了薛之谦的人设,至少可以跟李雨桐学文笔!》
这样的选题就立马跟我们的定位产生了联系,阅读量也比平时高了很多,涨粉也很明显。
e. 写热点
标题
标题对于公众号这个平台来说,几乎可以算是一篇文章的
“门面” 了,当然,后期微信改版之后的“类信息流”形式,另外充当“门面”的要素,还有封面的质量。
说回追热点的推文,标题切记切记一定要提到热点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
“敏感词” ,也就是一些能够引发读者好奇或者其他情绪的字词。
例如 HUGO 这篇关于药神的文章标题,首先切中了热点事件“我不是药神”,同时还用“背后真实事件”这种敏感词来撩动读者的好奇心,结果当然就是妥妥的 10w+ 啦。
具体的内容
一篇内容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并且抓住人心,一般是由于满足了两大要素:
观点。
“观点”在每一篇追热点的文章中,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灵魂了,同一样事情各个号都在写大家凭什么要关注你?靠的就是你的观点足够
“独特”
至于怎么算独特呢——
“要比别人高半点”,也就是说你要在大部分人都认同的一个观点基础上去深挖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点, 而不是说去“标新立异”,例如一个好人受坏人欺负的社会案件被曝光出来,你为了博人眼球你说你支持坏人,这不是找死吗……
找到观点之后,就是对观点的不断论证加强,在这种追热点的文章中,观点基本等同于一篇文章的
“主题立意” 了,那哪有内容脱离主题的道理呢?
开头引入
“如果公号开头不能 3 句话以内抓住别人,这个开头就废了”
,开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开头的引入要怎么写呢——
讲和读者有关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
所以在文章引入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套用
“你”的句型 ,让读者在读的时候有种 代入感。
例如最近这个“上学第一天”的热点,大号“连岳”的这篇文章,开头就是运用了用“你”进行引入,另外它采用的是对话的形式,这种是在运用“你”句型的情况下,进行更进一步的“代入感”升级(虽然对话的是“孩子”,但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这个阶段,所以读起来也会有自己的情景代入)。
做公众号封面图
内容
内容为王,做好公众号,短视频等流量产品最核心的价值观。
如何做好内容
内容定位
内容定位,跟产品定位类似,做好用户前期的调查,做好用户画像,
从而统计出大部分的用户真正关心什么?从零开始做公众号的,一般都是要通过作者本身的经历
通过竞品分析,得出大致的定位,后期通过不断的写文章,分析用户,才可能做好公众号的精准定。
比如情感号,有情感需求的更多是女性用户,一般去深度阅读情感的女生
大部分都是感情受挫,孤独,被男人伤害的妹子,目前情感号的大V,都是一边倒的去迎合女性,
说尽好话,变着法的骂男人才是正确的政治主张,毕竟能够说出女生想说的心声,给出温暖安慰,
比理性劝导粉丝更好,女生心理更多的是:我不喜欢你讲大道理,我就喜欢你宠着我。
比如:星座类公众号走进摩羯,关注了它,作为摩羯座的我
看着他天天不同于样的夸摩羯,再糟糕的心情,也会变得美滋滋,人啊,总是喜欢听好话。
做好内容定位,迎合粉忠实丝的喜好,才能更好的留住粉丝。
共鸣和价值
做好了内容的定位,分析出用户的画像,我们就了解了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提供用户最关心的内容
核心就是共鸣和价值,让用户知道这事跟它有关,这就是共鸣的前提,看了会有好处,这就是价值的体现。
比如咪蒙,他的内容都是大部分都是能够跟读者共鸣的,我的朋友出轨了。
我的同事为难我了,我的婆婆爱我,写作手法第一称呼都是不是我自己,就是我的朋友
能够让人联想到真实的场景,从而自我代入,回想自己,感觉就是自己的经历,
然后跟着她活泼爽快的内容去发泄心中关于家庭,职场、情感的不痛快,读完咪蒙的文章,会感觉很爽,这就是价值
比如知识付费的营销套路,也是共鸣和价值,大V先说很现在社会很焦虑,曾经自己很迷茫,让用户联想自己的彷徨无助处境,
然后通过学习课程,自己得到了提升,我用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解脱,让用户感到价值,用户也才会心甘情愿的去为知识付费。
如何去做好内容,本质上要从共鸣和价值两点出发,
同理,抖音的百万视频,大部分都是能够引发用户共鸣的,救助帮扶、独特美丽,艰苦奋斗视频,
都是鼓励正在经历的人们,让他们得到快乐,得到安慰,得到娱乐。这就是价值。
要想做好共鸣和价值,就需要内容创业者懂人性,懂人性的人一般都善于观察生活,不断学习,这很大程度要靠经历去堆积。
追热点是内容运营涨粉关键
拉新靠运营,留存靠内容,再好的内容,如果前期没有好好通过活动运营沉淀粉丝,
根本扩散不出去,也毫无意义,但是,热点,本身自带流量,追好热点,
能够把运营顺带做好,这也是每个自媒体人经常蹭热点、追热点的根本,追好热点,能够轻松实现十万加。
TOPYS
https://www.topys.cn
全球顶尖创意分享平台,包含了各种文案创造库,包含了好多主题创意,你在创作文案时,不防在该网站看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惊喜。
套路篇
复述事件
从你自身出发,假如你现在看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八卦或者热点新闻,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
搜索 对吧?
因为这个话题内容是你感兴趣的,你会尝试通过多种搜索引擎或者渠道,去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吃瓜群众守则:不仅要吃瓜皮还要吃瓜肉!这不难理解,其实就是一种
好奇 ,甚至可以上升到人们的 “窥探欲”
那对应作为一名内容的生产者,知道了读者想要什么,你知道该干什么了吧?没错,就是
提供给他们想要的 ,这种追热点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只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搜索进行整合即可,虽然有点笨但是有效。
例如这两天刷屏的关于奥巴马的演讲,很多篇 10w+,都是通过直接翻译演讲视频的内容作为一篇推文,这种就是很典型的复述事件的应用;
也有比较复杂的应用,需要另外收集一些其他资料进行整合,例如之前阚清子事件的相关推文,有人还会整合一些之前在综艺节目上两人的表现作为事件的背景。
作者:杨坤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48225/answer/9189851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博找高赞
前面提到的“观点”,也许你会有疑问要怎么找,微博找高赞就是一个十分好用的方法了。
这个原理很简单,高赞说明有很多人认同,利用公众数据,不仅客观而且还“经济实惠”不花一分钱,
你可以从中去提炼出一个观点来,再在这个观点上面进行升华, 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满足爆款文章的要素——比别人高半点的观点了。
转换角度
有些热点,乍一看是无关的,但是换个角度去想,又会发现其实还是能追的,所以在判断某个热点是否能够追的时候,考验的就是各位文案大大
对于事件思考的多面性 了。
这里给个 tips,
大家可以将一个事件的参与者在一张纸上列出来,然后围绕这个事件,逐个从他们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不同角度是否有新观点可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热点过于“老旧没新意”,集中体现在节日热点上面,换个角度也能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例如之前七夕节,在大部分公众号都“常规”地走虐狗路线的时候,怎么反常规呢?可以写成“分手、渣男、离婚……”类似的素材嘛,给人一种“反差感”,其实说到底也算是制造好奇。
广告门
https://www.adquan.com
专注于创意广告,集合了各行各业大量优秀的文案广告创意案例那份灵感与素材。
36氪
https://36kr.com
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报道最新的互联网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的关注,为中文互联网读者提供一个最佳的了解互联网行业当下与未来的科技平台。
5118
5118内有热词排名、流量词挖掘、新媒体运营素材的查找,只需在素材、段落、图片中输入关键字词,后台就会自动生成相关的内容,在自媒体的素材方面提供很大的方便。
顶尖文案
该网站以"启迪灵感"为核心,现已经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文案、广告、创意以及设计、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分享网站,立足成为越来越多创意人资讯补给、互动交流的首选平台,因此自媒体人能够从中找到比较新颖的文案内容。
段子网
追热点的人很多,那么我们如何能做到脱颖而出呢?
盘点式
就是盘点与事件相关的素材。
只需围绕当前热点进行素材的整理即可,是比较容易的一种写作方式。
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热点背后更多的内容和知识,图文并茂则更佳。
评论式
即针对热点事件摆出自已的态度和观点,也可以例证自已的观点。
可以是先介绍热点基本情况,再论述自己的观点。
当然也可以在摆出自己的观点前,再引用一些别人的观点,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
注意一定要有理有据。
评论式的热点文章,有吸引力的标题也很重要。
分析式
用分析的方式来梳理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细小的切入点进行分析。
这个切入点很重要,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可以是新颖的、有创意的。
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赞同和认可。
吐槽式
吐槽式的行文风格要注意是有趣和轻松的。
用段子的写法会更合适。
比如搞笑表情和图片、幽默的风格等,再加之以合理的论点证据,让读者在轻松之余,也理解了你的观点。
唱反调
唱反调对写作者的要求是最高的。
如果把握不好度,观点不够独特和深入,证据不够全面和让人信服,很容易被读者反感。
但如果写得好,效果也要比其他方式明显得多的。
信息图式
信息图式可以说是在对分析式的一种升级。
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即图文方式表明观点。
需要超强的逻辑能力和清晰的展示方式,当然读者的吸收速度也更快。
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收集素材,所以对于突发式热点事件,不是太适合。
软文式
软文就是结合热点,推产品或服务。
从而达到阅读量和产品收入的双丰收。
能达到这种级别的,当然都是专业优质的写作者了。
不仅要让读者觉得质量高,还要不能明显地感觉是在推广产品,以免产生反感。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到最后才知道是在推广产品,但觉得很不错,有说服力,也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挺重要的,不小心就忍不住买了。
这是相当高的营销境界了!
2、有哪些切入热点写文章的角度?
你的追热点文章,能被读者转发,无非满足了四点:
1、抢对了时间:第一时间播报热点的人,会成为大家搜索的信源,当然很容易爆,这种只要事实准确,够快就能赢。
2、卡对了情绪:你说出了他们想说,又表达得不如你精准(解气)的话;
3、传递了知识:通过热点,及时做了科普或干货分享,内容让大家特别服气。
4、玩爆了脑洞:你别具一格的脑洞,让大家感觉到轻松或者创意,大家也愿意转。
满足这四点,你追的热点,就能让读者有获得感,大家就愿意转发。其实这也是追热点的四种基本逻辑,只不过抢时间出稿快,卡情绪相对容易出稿,因为大家的情绪基本上可以预测。
写干货就需要花时间,快不了,只能抓二次热点。至于脑洞派,真的是要等灵感爆发。
根据我的观察,下面这些写法,都是能出彩的。
1
【1】内幕派:特别适合明星娱乐八卦。
发新闻普通人是很难得到一手信息的,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新闻提供更详细深度信息,满足读者了解更多内幕的愿望。
这种写法是一遇到热点,马上能快速整合全部资料,把热点事件的背景来龙去脉,主角的三生三世,关联人物的盘综错节,给你梳理得清清楚楚。
比如我尝试写过一篇点评许志安出轨事件的,就是想模仿娱乐圈高手扒坟挖素材的能力。当然这种还是适合铁粉去写,或者能熬夜的小编去搜。
比如最近张继科答辩PPT火了,人家乒乓球世界冠军,做的PPT难看一点很正常。
内幕派的标题就是《张继科论文通过答辩!硕士学历却不会用PPT,留级四年才毕业》
你看,我们只知道人家PPT不好看,但内幕派连人家留级几年都搜得到,这就是差距!
2
【2】吐槽派:特别适合各种犀利、知性人设写手。
这种写法是一遇到热点,马上就能抓住一波网络情绪,用自己的话替大家狠狠发泄一把。
抓情绪无非三个角度。
第一种叫鸡汤派,什么事情都给你绕到打鸡血上面来。
鸡汤派切入点就可以是
《连奥运冠军张继科都亲自做PPT准备毕业答辩,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那些嘲笑张继科PPT蹭流量的人,在生活中更可能是怎样的人?》
打鸡血其实无非是
【1】让你找到存在感,给你打气;
【2】让你找到优越感,帮你出气。
第二种叫情感派,什么事情都给你制造场景代入感,激发情绪共鸣。
情感派写张继科的PPT,大概就是这样的标题
《土味PPT断层出道,真是败给了张继科的直男审美》
《世界冠军也难逃做毕业答辩,张继科PPT一看就是自己做的》
无非是找个切入点
【1】要么代入读者的身份,帮你去吐槽
【2】要么代入自己的人设,吐自己擅长的槽。
第三种叫公知派,什么事情都给你上纲上线,比谁都忧国忧民。
公知派写张继科的PPT,大概就是这样的标题
《毕业答辩搞成追星现场,中国大学堕落到了这个地步吗?》
这种容易封号。
3
吐槽派有两种取巧的写法。
一种是唱反调。
对着名人或者大号观点,直接说不同观点,等于又借热点的势,又蹭大号的观点,好听的说法叫“有态度”。
这个写法有个套路,叫“热点事件快速引入——提供别人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态度”。
另外在传播上,这叫“沉默的螺旋”效应。大家都是蹭热点,观点很难客观中立没漏洞,你总能抓到一波对这些观点不满,但是没有发声的人,你写出了他们的态度,你就蹭到了流量。
比如有人在网上写《张继科毕业答辩,PPT被嘲“像小学生版本”》
咱们可以替今天的小学生发声啊,现在的小学生PPT做得好的,真不一般啊!
标题可以这么写:《张继科毕业答辩,PPT被嘲“像小学生版本”,你们见过今天小学生做的PPT吗?》
相信很多帮孩子熬夜做PPT的小学生家长会转发的。
4
一种是凑拼盘。自己不会写,把网友评论精选出来有意思的,让大家high一把,这种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你可以写这样的标题
《别嘲笑张继科的毕业答辩PPT啦,你的毕业答辩怎么过的,这一波网友留言太共鸣!》
5
【3】干货派:特别适合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积累的人。
比如张继科的PPT,涉及三个领域,大学答辩,乒乓球,PPT(可以扩展到审美),马上我们就可以得到三种写作链接方式。
《张继科答辩被嘲像小学生?这份最全毕业答辩攻略请收好!》
《别嘲笑张继科的PPT啦,你知道他打球到底有多厉害吗?》
《张继科的PPT该怎么改?我尝试了8种超火的设计方案》
这种写法,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写不出来,因为他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没有知识框架,只能佩服别人的积累。
6
实在写不出来,你可以写一篇这样的整合贴文章
《张继科的PPT火了,网上追热点的18种爆文套路请收下!》
多花点时间做复盘,总可以吧?
“你在网上呆久了,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套路。”
3、追热点写文章有哪些风险?
凡事有利有弊,追热点可以蹭流量,但蹭得姿势不对,也能引火烧身。
追热点,有五种风险。
1、没有核实热点,出现剧情大反转,自己给自己打脸。
2、吃人血馒头,用别人的悲剧做自己的营销,引起大家反感。
3、用低俗的方式追热点,反而引起大众反感。
4、天天追热点,反而失去了自己的品牌定位。
5、长期追热点,离开热点就写不出好文章,能力退化。
分析
社会热点分析无非几种方法。 1.爱因斯坦相对论,一个事件的发生,有好有坏。例如,明星吸毒这种恶劣的社会问题,也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亦可为其他人敲响一个警钟。 2.看待事件本身,我们应从起因,影响,意义,措施等几点去深入分析。追求事件本质问题,一个事件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个事件对社会,对个人产生了不良或者正能量得影响。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如果不良事件发生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子的措施去补救或者挽回。
事件分解
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分解开来看的话,其实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
信息源:也就是事件的主体部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编码:这件事是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有效编辑成为信息的?是以书面文字还是口头文字,是煽情还是写实? 通道:这件事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传播的?是权威官媒,还是小道消息。 解码:公众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度如何?是如何理解他们收到的信息的?对信息源的真实性认识如何? 客体: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主要是社会哪个阶层的人关注这个事件,是否广泛传播?还是在某一个小圈子里流传?是否关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 噪声:是否有其他杂音出现?比如在官方辟谣之外的各种谣言。 背景:这块可以套用PEST分析,也就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
分析热点
我认为解析热点就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
问题1:这个事件引起众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般原因往往是现在与过去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在做原因分析的时候需要知道。1、过去是怎样的。2、现在我们要怎么样。
问题2:这件事情的出现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看待一件事情往往需要用全面思维区分析,因此我们可以从1、积极意义,2、消极意义去进行回答。
问题3: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做?
答案:积极意义知道我们做什么,消极意义指导我们如何做。
f. 盘点热点
现在越来越觉得追热点这件事,不仅仅是“追”这个动作,而是一个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里包括:找热点、选热点、追热点和热点复盘。
04 热点复盘是什么?
热点复盘其实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但很多时候它比追热点本身更重要,能够让你快速查缺补漏,为什么同样一个话题别人写出来阅读量就是更高。
可以尝试从切入点,文章框架,标题,开篇导入,结尾引导,有没有金句打动人心等等方向来进行拆解。
而且看一篇是不够的,一定要大量看,整理出不同的角度来。
内容模板
盘点
观点
总结
故事
互动
提供有用的社交币
自我奖励
“自由表达,想说啥就说啥,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奖励”。
其他听众
分享者
信息
信息就是有价值的社交币
什么是社交币
社交币的用处
这里先介绍下什么是社交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