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会提问》思维导图
《学会提问》作者布朗,本书讲述了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找到论证的不足,如何结合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扩宽思维方式,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辑于2021-03-13 19:42:00本书以一个小岛的故事展开,鱼代表通货,讲述了鱼、渔网、存钱、借钱的经济学故事。以一个小岛观全世界,特别是前半部分,通俗易懂,值得一读。以希夫兄弟机智幽默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涨的根源、利率的影响及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
《学会提问》作者布朗,本书讲述了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找到论证的不足,如何结合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扩宽思维方式,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1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本书涵盖的内容从人类的起源到人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认知革命到科技革命。书中对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现象进行了阐述,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值得一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书以一个小岛的故事展开,鱼代表通货,讲述了鱼、渔网、存钱、借钱的经济学故事。以一个小岛观全世界,特别是前半部分,通俗易懂,值得一读。以希夫兄弟机智幽默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涨的根源、利率的影响及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
《学会提问》作者布朗,本书讲述了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何找到论证的不足,如何结合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扩宽思维方式,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1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本书涵盖的内容从人类的起源到人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从认知革命到科技革命。书中对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现象进行了阐述,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值得一读。
学会提问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事实断言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证据的效力怎么样?”
证据
定义:立论者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支撑或证明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证据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证据的类型
直觉
个人经历
以偏概全谬误
典型案例
当事人证言
选择性
个人利益
省略信息
人为因素
专家意见
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
网站的信誉
与之联系的发帖者的经历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
我们所”见“所说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我们挑选和记住的经历的侧面,都是和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研究报告
特性
可复制性
可控性
语言的精确性
研究样本
研究的测量方法
满意度
是否有其他方法来测量这个概念
片面的调查和问卷
调查的答案必须实话实说
调查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
调查本身的偏见
措辞偏见
语境偏见
类比论证
定义: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悉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未知特征的结论
评价一个类比质量的两个因素
两个作比较的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的方式
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的相关性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
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判断是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注意“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11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尽量找到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信息
平均值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全距
注意统计数据和结论的措辞
看看两者是不是指同一件事情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在判断数据的影响力之前,还需要什么进一步的信息?
当只有绝对数值时,问一问百分比
当只有百分比时,问一问绝对数值
统计数据可以强化论证
12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一个论证使用诸如“更大”“更多”“更快”之类的概念时,坚持要看到具体的数字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这个行动潜在的负面效果什么?
13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结论
一个附加限定条件的“是”或“不是”往往才是最佳答案
创造条件句特别有助于为评论型的论证找到合理的结论
面对一个观点的三个问题
他在说什么?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定义
论证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他的结论
“小花招”
提供的论证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让论证和结论之间显得毫无关系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想要这证据有效,就得是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常见的谬误类型
人身攻击型谬误
滑坡谬误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诉诸公众谬误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乱扣帽子谬误
计划谬误
光环效应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
《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戴默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定义
指在特定情况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倾向
价值观假设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他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可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我们就有可能出现非常不同的价值倾向
有些内在的、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在透彻理解论证方面所起的作用,至少有可能和表面理由同样重要
能让你对一个规定性问题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回答的,是你对所持的特定价值观的相对认同度
一个人对特定价值观的偏爱常常不会明说,但是这个价值取向一定会对他的结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它捍卫这一结论的方式
假设的特征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决定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假设的位置
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就是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
先检查理由
然后检查结论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为什么作者用作理由的特定后果或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可取?”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忠诚 | 诚实
竞争 | 合作
媒体自由 | 国家安全
秩序 | 言论自由
理性 | 冲动
作用
认识到别人的价值观假设及其价值取向的根据,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更能理解人们所持立场的来龙去脉
描述性假设
定义
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没有明说的信念
定位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寻找支撑理由的那些没有明说的想法
使自己站在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上
是自己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准确辨认出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是否同意别人观点时的一个必要步骤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
检查论题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
留心抽象的词或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04 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指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根据
只有找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论证=理由+结论
现有理由,后有结论
表示理由的提示词
由于
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这个事实
鉴于
由以下材料支撑
因为证据显示
研究显示
第一,第二,第三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设法建立自己组织材料的方式,将理由和结论分开,以逻辑的方法重新编排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
定义: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
种类
描述性论题
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寻找论题
位置
文章的开头或者标题
方法
问一问”作者是在对什么事进行回应“常常能帮你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论题
确定论题的时候,也有必要去查一查作者的背景信息
结论
定义: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要想学会批判性地阅读和倾听,理解一个结论的本质是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纯观点
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
寻找结论
I. 问问论题是什么
看文章标题
文章第一段
往下浏览几页
II. 寻找指示词
III.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IV.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让结论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节省了读者的精力,也可以让你的文章更有逻辑
下苦功去组织自己的思想,然后再明白无误地将之表达出来
02 干扰评判性思维的障碍
干扰评判性思维的“减速带”
原因
只要你放慢速度,它们就可以克服
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就放在那里
虽然你注意到它们,它们照样还是会干扰你前行的速度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有很多人都不习惯被人层层盘问他们的信念
我们得时刻注意所提的问题给被提问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为了维系社会关系,我们也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注重策略
思考过快
大脑另一种能力
被卡尼曼称为“慢思考”的能力
我们要培养的习惯,就是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想?
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
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文化传统,促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
我们总是带着各种观点“上路”
确认性偏见
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信念固着就会导致弱势批判思维
可得性启发
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近因效应
答非所问
自我中心
指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
对我们来说,自己胃里一时半会儿的空空如也,常常要比这个星球上每天有超过35000人因饥饿而死这个事实显得更加万分火急
知识的诅咒
指如果我们不具备现在所知道的知识,那我们根本说不清这知识到底是什么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不断问自己:“这事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它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
治疗一厢情愿的良药,就是积极主动地使用本书教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乔纳森·海特:“情感的依赖是一头发怒的大象沿着乡间小道一路蹂躏肆虐,而我们的理智则如同一个弱小的骑手竭尽全力地想要控制住这头大象狂热的撒野行为”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将专家的意见分门别类,做出取舍
我们倾听他们,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答案
批判性思维
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三个维度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功能
1. 捍卫自己的信念
弱批判性思维
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
原因
2. 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强批判性思维
需要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判断都是临时性的,或者与情景相关
批判性问题
目的
让所有听到问题的人明白要点,掌握方向
起点
个体要有提高思维能力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
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
淘金式思维
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
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念
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我们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低
正是人们对抽象观念所赋予的重要性对其选择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我们之所以重视“重要人物”(此为具体观念)是因为我们重视“身份地位”(此为抽象观念)
有些价值观能够让你加速追求到更好的结论、更好的信念,以及更好的决定
密切关注那些与你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之人的观点
主要的价值观
自主决断
好奇心
谦恭有礼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作者
尼尔·布朗 | 斯图尔特·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