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净土的类别思维导图
净土的类别思维导图,包含隋代三大师、道绰大师、法相系与华严系诸家的分类等。祖师们根据自宗教义判定净土是报还是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编辑于2023-11-04 15:10:45净土的类别
隋代三大师
净影慧远大师把净土的内容分为三类:
中国净土分类论的嚆矢
1.事净土:凡夫所居
欲色等诸天,此为凡夫起求“有”之心而修净业,由此感得此土;这是由求“有”的善业所招感的。这个境界还有“三有”的烦恼结业,还没有达到出世之道。
极乐净土和众香世界等类,这是凡夫起求“出世”之心而修净业所感到的地方,为出世善业所感的世界。
有漏净业所感得的;以众宝装饰,事相严丽而成的国土,故名事净土。
2.相净土:二乘所居和菩萨化之处
二乘以自利的善根所感得的境界,所以是空寂而无形相的,如无色界就是这一种。《大智度论》说:“有妙净土,出过三界,阿罗汉当生其中,闻《法华经》”。
此土是由自利善根所得的,所以不能利他;假如能利他的话,那也是由佛菩萨的教化力量所起的,并不是由境界力所起的。
由诸菩萨的化他善根所感的境界,如维摩诘的丈室,是能利他的。
这两土各有“相续住持之土”和“暂现之土”二类。相续住持是永久相续,非一时的变现;暂现是对机暂时变现的国土。
3.真净土:初地以上菩萨,乃至诸佛所住的地方
离妄之土,是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渐进过程
纯净之土,是唯佛一人所住的清净土
佛本身所居名真土
随机示现的名应土
法性土是法身的所依,实报土是报身的所依,圆应土是化身的所依,这是由三身的所依而分的。
天台宗智者
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
凡居,其中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
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实圣即声闻四圣、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所居。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实报无碍土及常寂光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产于此土。
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世界则是同居之净土。
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
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
众生自业所感
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唯佛所得
吉藏大师
1.净土:即众生受了菩萨的教化而修善缘所感的纯净土;
再分为四位,也就是三论宗的四种净土说: 一、凡圣同居土,为弥勒出世时的凡圣共住土,或者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共居土。 二、大小同住土,为二乘和大乘菩萨同居之处,即天台宗之方便有余土。 三、独菩萨所住土,为纯菩萨众所住的地方,例如“香积世界”“七宝世界”等。即天台宗之实报无障碍土。 四、诸佛独居土,是唯佛独居的地方。即天台宗之常寂光土。
2.不净土:即众生造恶缘所感的不净土;
3.不净净土:即最初不净,后来感不净的众生缘尽,净的众生来生,因此变为清净之土;
4.净不净土:即最初清净,感净的众生缘尽,后来恶的众生来生,因此变为不净之土;
第五杂土,即净秽相杂之土。这五种都是众生的报土,但是佛能来这里感化,所以也是佛的应土。
道绰大师
佛教
圣道
净土
1.报土
法性土(无相)--上根
相土(有相)--下根
极乐净土为报土,阿弥陀佛为报身。在净土成佛的叫报身,在秽土成佛的叫化身,依据据《大乘同性经》所说,且适合于净佛国土的原始教旨。
2.化土
无而忽有,如《四分律》说的定光如来化作一城,与提婆跋提城人来往,后来又烧掉这座城郭。
隐秽显净,是《维摩诘经》说的佛以足指按地,秽土即时隐没而显为净土。
佛身
法
报
化
法相系与华严系诸家的分类
道基,是宏扬《摄论》的大师,他的《制摄大乘义》十四卷陈述多种法相,在卷十四中,有立净土义。
报净土:实证实修之土,分自受用与他受用净土
化净土二乘凡夫所见的净土
不立法身净土,法性寂然,平等无相,所证的是如如,所以没有处所。
法常
1.化净土:为佛所变现七宝、五尘之化土体,以佛之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等,犹如西方极乐净土,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为示现,乃化身所居之土。
2.事净土:以上妙七宝,即五尘色声香味能为其土相。于此土中,佛周遍光明七宝处,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假使世界大火洞然,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乃他受用身所居之土。
3.实报土:此土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毗钵舍那为乘,根本无分别智为用,乃自受用身所居之土。
4.法性净土:此土以真如为体,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乃法身所居之土。
诸佛所居之土
道宣大师
1.法净土:法身所居
2.实报土:自受用身所居
3.事净土:他受用身所住
4.化净土:化身所住
净心所感的是化土
秽心所感的是秽土
长时之土
窥基大师
1.法性土:又称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即理土;自性身即法身,以真如为自性身。
2.自受用土: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
3.他受用土: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大或小,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
4.变化土:又称变化身依变化土。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秽或净,佛变化身依之而住。
智俨大师
1.自住处:是佛自内证土,这含有法性土、自受用土、实德土三种。
2.摄化处:摄化众生土,这含有他受用土、变染土、化身土三种。
李通玄
1.《阿弥陀佛经》的净土:一分取相的凡夫,未登法空的真理,因此示出专诚忆念之法,使他的心能一分清净,以生净土,所以此土是“权”,不是“实”的净土。
2.《无量寿经》《观经》的净土:为未信法空真理的人,使他观想色像,而生净土,这也是“权”而不是“实”的。
3.《维摩诘经》的净土:以神力而暂现的足指按地的净土,这虽是实报土,但“境”不宽广。
4.《梵网经》的净土:梵网净土,是为三乘菩萨而示现的一分报土境界,还没圆满。
5.摩酰首罗天(即大自在天,位于色界顶上的天神)的净土:为权教菩萨染净未亡者而说的,还不是实说。
6.《涅槃经》的净土:释尊实极的无胜净土,是为三乘权教菩萨一分染净未亡者而说的。
7.《法华经》的净土:三变净土,也是为染净未亡的权教菩萨而说的,还不是实说。
8.灵山会上的净土:引权教菩萨使知即秽而净的,此土是“实”而不是“权”。
9.唯心的净土:心净即佛土净的《维摩诘经》净土,这是自证己心,所以是“实”的净土。
10.毗庐遮那法所居的净土:莲花藏佛国土,这是包含净秽而无秽无净,上下彼此无自他相,一一佛土皆遍法界,无障无碍,所以这是真正实说的报土。
宗密大师
1.常寂光土是法性土:以法界的真理,不生不死,所以叫做常;无相无为,所以叫做寂;性离垢染,体常照明,所以叫光;万德依止故名土,这是法身佛所依的土。
2.常受用土:有自受用和他受用二种。自受用土是大圆境智净识所现的,是自受用身的依止;他受用土是平等性智所变,为他受用身的依止。能使地上菩萨享受大法乐。
3.变化土:是成所作智大悲愿力,为未能力菩萨,二乘及异生所变现的净土。这是通于净秽,是三类化身的依止,阿弥陀佛国土就是这类变化净土,释迦牟尼佛应化的娑婆世界就是这种秽土。
印顺导师从所摄众而言
印顺法师认为净土应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众生界的清净”,另一是指“世界的清净”。关于“众生界的清净”,具体指经济生活的净化,人群生活的净化,身心的净化。而“世界的清净”,主要指自然界应具备“平坦、整齐、洁净、富丽”等特征。 印顺法师《净土新论》《净土与禅》(《妙云集》下编之四),P9—P16.
五乘共土
如印度“四洲”中的北俱卢洲和儒家思想中的“大同世界”
三乘共土
如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
大乘不共土
如东方阿閦佛净土、西方弥陀净土、东方琉璃净土等
一、凡圣共土,有凡夫也有圣人。
二、大小共土,没有凡夫。这是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同得意生身,所依托的世界;天台宗称此为方便有余土。
三、菩萨不共土,或可称为佛与菩萨共土。这一类净土,与声闻不共,天台宗名此为实报庄严土,《密严经》名为密严净土。秘密(不可思议)庄严,为菩萨不共二乘的净土。
四、佛果所得的不共土,如《仁王经》说:“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这或名法性土;天台宗称此为常寂光净土。
太虚大师从土的作用角度而言
太虚大师《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65册,P158.
究竟净土
即法性佛土及自受用佛土,天台教说名常寂光净土及圆满实报庄严土;(《华严经》华藏世界)
他受用佛净土
佛为十地菩萨所现净土,天台教说名为圆满实报庄严土,以上皆非凡夫、外道、二乘所能到的
方便摄受众生净土
这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谓弥陀极乐净土,乃至弥勒兜率净土等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净土思想之考察》,《华冈佛学学报》1983年第6期,P23.)
净土既是五乘共法,必定有其层次的类别。净土一词,除了自心世界的净土遍及十法界之外,应该包罗人间、天国、二乘、佛乘的范围。
四土
凡圣同居
事净土
方便有余
相净土
应身佛
实报庄严
真净离妄
报身佛
常寂光净土
真净纯净
法身佛
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