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
非常全,健康评估疼痛的知识点总结,很到位。
编辑于2021-03-23 20:14:06疼痛
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化学)→致痛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 ,缓机肽,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游离神经末梢→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疼痛
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既是一种生理感觉(痛觉,主观知觉体验);又是这一感觉的情感反应;痛反应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出冷汗,骨骼肌收缩并与不愉快情绪相连
分类
按疼痛部位及传导途径分: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放射痛,神经痛,假性痛
皮肤痛:刺激来自体表,多因皮肤黏膜受损引起。其特点为“双重痛觉”,即受刺激后立即出现定位清晰的尖锐刺痛(快痛),1-2s后出现定位不明确的灼烧样痛(慢痛)
躯体痛:肌肉、肌、筋膜和关节深部组织的疼痛。其中以骨膜的痛觉最敏感,机械和化学性刺激均可引起躯体痛。肌肉缺血是引起躯体痛的主要原因。
内脏痛: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性刺激等引起。其发生缓慢而持久,可为钝痛、灼烧痛或绞痛,定位常不明确,伴恶心和呕吐。
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也发生疼痛。如心绞痛可牵涉左肩和左前臂内侧,胆囊痛可牵涉至右键,胰腺痛可牵涉至腰背部。
放射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受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
神经痛:神经受损导致,表现为剧烈灼烧痛或酸痛,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脑卒中后的 疼痛
假性痛:去除病变部位,仍感到相应部位疼痛,如截肢病人仍可感到已不存在的肢体疼痛。其发生可能与病变部位去除前的疼痛刺激在大脑皮质形成强兴奋灶的后遗影响有关。
按疼痛病程分:急性疼痛,慢性疼痛(3个月以上)
按疼痛程度分:微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
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 轻度疼痛:范围局限、程度轻微 中度疼痛:疼痛较重,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反应 剧烈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伴有多种躯体反应
按疼痛部位分:头痛,胸痛,腹痛,腰背痛,关节肌肉疼痛
按疼痛性质分:钝痛 锐痛 其他
钝痛:酸痛、胀痛、闷痛 锐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绞痛、撕裂样痛 其他:压榨样痛、跳痛、牵拉样痛
几种常见的疼痛
头痛
病因
颅内病变
①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肿瘤 ②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脑血栓, 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 ③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寄生虫病 ④颅脑外伤: 脑震荡,脑挫伤 硬膜下血肿 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⑤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颅外病变
①具有痛觉的脑神经和颈神经受刺激或挤压,牵拉 ②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③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 ④颅骨疾病
全身性疾病
①流感 ②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 ③中毒:铅,酒精, 一氧化碳,有机磷,颠茄中毒 ④其他:中暑,尿毒症,低血糖,贫血,红斑狼疮, 行经头痛等
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性头痛
临床表现
头痛部位
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疼痛多为全头痛 ; 高血压所致头痛常集中于额部或整个头部 ; 眼,耳,牙导致的疼痛多浅在而局限
头痛的程度与性质:轻度,中度,重度
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 脑肿瘤多为中度或轻度疼痛 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导致的 疼痛多为搏动性 神经痛多为电击样痛或刺痛 紧张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呈钳夹样痛
疼痛出现与持续时间
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清晨 鼻炎所致头痛——清晨或上午 丛集性头痛——晚间 女性偏头痛——月经期 脑肿瘤所致头痛——慢性进行性加重
诱发或缓解因素
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压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 紧张性头痛可因活动或按摩颈肌缓解 偏头痛可用麦角胺缓解
伴随症状
①同时伴剧烈呕吐 颅内压增高 ②伴悬晕 小脑肿瘤,椎基底A供血不足 ③伴发热 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内感染 ④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 颅内肿瘤 ⑤慢性头痛突然加剧伴意识障碍 脑疝 ⑥伴视力障碍 青光眼或脑瘤 ⑦伴脑膜刺激症 脑膜炎 ⑧伴癫痫发作 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肿瘤 ⑨伴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功能性头痛
身心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注意评估患者有无因头痛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失眠,情绪淡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问诊要点
头痛的特点:发病情况,头痛部位,头痛的程度与性质,影响头痛的因素等
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剧烈呕吐,眩晕,发热,视力障碍,脑膜刺激症,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紊乱等
诊断,治疗与护理情况 :重点是实验室检查,x线头,颅ct,脑血流图,脑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以及疗效等
相关护理诊断
①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所致脑膜受机械性自己有关 ②焦虑 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 ③恐惧 与剧烈疼痛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
胸痛
发生机制
当胸部的感觉神经受到缺氧,炎症,肌张力改变等因素的刺激后,产生痛觉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引起
病因
①胸壁疾病:疼痛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 ②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急性心梗,急性心包炎等 ③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癌等 ④纵膈疾病: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等 ⑤其他: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 膈下脓肿脾梗塞等
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
胸壁疾病——局限,压痛 炎症性病变——局部红肿热 带状疱疹——成簇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疱疹不超过体表中线 自发性气胸—— 一侧胸部尖锐刺痛,向同侧肩部放射 肺梗死疼痛——胸骨后,向肩部放射 急性胸膜炎——单侧胸痛 心绞痛——心前区于胸骨后或剑突下 心肌梗死——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左前臂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甚至左颈,咽与面颊部,误认为是牙痛 食管及纵隔病变——胸骨后 肝胆疾病——右下胸部
疼痛程度与性质:剧烈,轻微或隐痛
带状疱疹——刀割样或灼烧样剧痛 食管炎——灼烧痛 心绞痛——绞诈性并伴重压窒息感 心肌梗死——剧烈狡诈性疼痛,伴窒息感,恐惧,濒死感 干性胸膜炎——隐痛,钝痛或刺痛 气胸——发病初期有撕裂样疼痛 肺梗死——突然剧烈刺痛或绞痛,随呼吸运动加剧,常伴呼吸困难与发绀
疼痛持续时间
平滑肌痉挛致血管狭窄、缺血引起的疼痛--阵发性 炎症、肿瘤、栓塞或梗死引起的疼痛---持续性 心绞痛短暂:1-5min 心肌梗死:数小时或更长 纵膈肿瘤、食管癌所致疼痛---进行性
诱发与缓解因素
胸壁炎症性病变所致的疼痛--呼吸、咳嗽时加重 自发性气胸所致疼痛---剧烈咳嗽或过度用力时发生 心绞痛---劳累或紧张可诱发 一-休息、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后1-2min内缓解 心肌梗死--无效 食管疾病---进食时发作或加剧 --服用抗酸剂和促胃动力药可减轻或消失 胸膜炎--咳嗽或用力呼吸时加剧
伴随症状
①胸痛伴吞咽困难者:食管疾病 ②伴有咳嗽或咯血者:肺炎、肺结核或肺癌 ③伴呼吸困难者:肺部大面积病变,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
身心反应
胸痛时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紧张不安等表现。剧烈持久的胸痛患者还会出现血压下降等休克的表现,并伴有恐惧和濒死感。
问诊要点
①胸痛的特点:注意发病的年龄、缓急、诱因、加重与缓解的方 式;了解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等。 ②伴随症状:是否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是否伴有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等。 ③诊断、治疗与护理情况:曾做过哪些检查,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以及疗效
相关护理诊断
①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②恐惧:与剧烈疼痛有关 ③潜在并发症:休克
腹痛
急性腹痛
病因
①胃肠道穿孔: ②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肠炎、阑尾炎等 ③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急性胃扩张等。 ④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肝脾破裂等。 ⑤腹腔内血管阻塞:肠系膜动脉栓塞、门静脉栓塞 ⑥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肺炎、急性心肌梗 死 ⑦全身疾病所致的腹痛: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腹痛部位
腹痛部位:疼痛的部位即为病变所在急性阑尾炎在麦氏点,异位妊娠在下腹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呈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
腹痛性质及程度
突发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上腹部; 上腹部持续剧痛或阵发性加剧考虑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为阵发性绞痛,剧烈,病人辗转不安; 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 持续、广泛而剧烈的腹痛伴腹壁肌张力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诱发因素
①胆囊炎或胆石症腹痛发作前有进食油腻食物史 ②急性胰腺炎腹痛发作前有酗酒、暴饮暴食史
伴随症状
腹痛伴发热:急性感染如急性胆道感染、肝脓肿等 腹痛伴黄疸: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等 腹痛伴休克:腹腔脏器破裂(肝、脾破裂、异位妊娠破 裂) 腹痛伴呕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梗阻等。 腹痛伴血尿:泌尿系结石等 腹痛伴腹泻:肠道急性炎症等
慢性腹痛
病因
①腹腔内脏器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结核性腹膜炎等 ②消化性溃疡: ③腹内脏器包膜张力增加:实质性脏器因病变而肿胀,肝炎 ④肿瘤压迫与浸润:胃癌、大肠癌、肝癌等 ⑤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症等 ⑥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一般来说,疼痛的部位即为病变所在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疾病疼痛多在中上腹部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多在右上腹部,小肠疾病疼痛在脐部或脐周结肠疾病多在下腹部或左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在下腹部,
腹痛性质:慢性腹痛发病隐袭,常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烧灼痛、钝痛,常提示消化性溃疡
诱发与缓解因素:胃下垂者长时间站立位可出现上腹痛呕吐后缓解的上腹痛多为胃、十二指肠病变而非胆、胰疾病
伴随症状
伴发热:提示腹腔内慢性炎症如脓肿、恶性肿瘤 伴呕吐:胃炎、胃癌等 伴腹泻: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慢性肠炎、肝炎等 伴消化道出血:胃癌、消化性溃疡等 伴反酸、嗳气:消化性溃疡、胃食管文流病等
问诊要点
发病年龄与性别:婴幼儿:肠套叠;2-10岁:腹股沟疝、蛔虫性肠梗阻;青壮年: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老年:结肠癌;婚妇女:异位妊娠。 腹痛的特点:缓急、诱因、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 伴随症状与体征:发热寒战、黄疸、休克、呕吐、腹泻、呕血、柏油便、血尿等 诊断、治疗与护理情况:了解患者曾做过的检查、以及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效
相关护理诊断
腹痛与腹腔脏器病变有关 焦虑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 潜在并发症休克
身心反应
剧烈疼痛时,可出现:①生命体征等方面的改变,如痛苦面容、大汗、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增快,甚至休克 ②骨骼肌过度疲劳,可因呻吟、哭泣以及为缓解疼痛而采取强迫体位 ③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④活动、休息与睡眠异常 ⑤慢性疼痛发生时,病人易出现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 ⑥不明原因或难治性疼痛,常可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绪反应。 ⑦儿童对疼痛较为敏感,表现为哭闹不安,且易产生恐惧;老年人对疼痛刺激不敏感,反应迟钝,易掩盖病情。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