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生德育评价重点内容
中小学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其内涵,意义,内容,模型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本次思维导图涉及的要点。望能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德育知识,呼吁大家重视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饲养小动物》完整课程设计思路:项目4:天安小学“鸡仔”推广宣传会:第十一课时设计我们的推广会、第十三课时设计logo和海报(制作标志)、第十四课我是小小解说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学生德育评价
1.内涵
定义:顾明远
依据一定德育目标
运用可行方法和技术
对德育过程与结果进行考察、判断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目的1:探索德育的客观规律
目的2:完善德育工作的控制系统
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向预期目标发展
评价对象
宏观
国家/省份/城市
学校
班级
微观
班主任德育工作
学生个人思想品德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要求德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 凸显德育生活化、体验化、地域化等特点, 科学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
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 和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2.意义
符合新时代德育的发展趋势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
从根本上保证德育工作的效率,帮助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以后 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
小学生比较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 正确的思想意识。
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建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
有利于学生能够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更加 清晰地认识自己。
促进德育工作者提高自我修养
德育工作者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播给小学生
3.策略
分年级进行德育评价
低年级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遵守学校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爱护公共环境等基本要求。
用更加贴近儿童的方式给予关注、循循善诱
中高年级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逐渐加强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明辨是非能力
构建良好的学校德育评价环境
总体规划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德育评价标准及其实施路径
坚持正确方向
立德树人
坚持顺应规律
年龄特征
认知规律
教育规律
坚持协同合作
家
校
社
坚持有序推进
规范化
创新途径和载体
一以贯之长效机制
凸显学校办学目标、校风、校训
校本目标
主要方向
主观能动性
营造可见的评价氛围环境
安全、积极的文化氛围
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
展现学生点滴的成长与进步
组织有价值导向的德育活动
班级德育评价的环境建设离不开活动设计
开展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可以满 足学生求知、发展和实践需求的活动
首先要匹配科学、公平的评价标准, 其次要让师生熟悉标准,并以之要求自己的言行
家校携手,实现德育评价的同频
建立合作机构
年级
进行主题交流
论坛、沙龙
主题活动
逐步沟通
让家长走进学校
家长开放
反馈意见
6.解决对策
德育评价内容需具有多元性
理想信念树立
心理意志品质
公民教育
品德评价内容需具有真实性
回归到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考察
认可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
面向全体孩子
德育评价内容应具有发展性
德行甄别的结果不应呈现为对不同 学生的的比较性评价
需要对学生差异性 、 发展性 、 全面性的深人研究
把学生作为德行发展的主体 、 深 入研究的对象 , 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5.问题
德育评价虚高
德育评价只有一学期一次的班主任评语
班主任避重就轻
家长不能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
以智育评价代替德育评价
评选标准模糊不清
以成绩优异为唯一标准 推选 “ 优秀者 ”
以智育结果代替德育结果
德育评价等同于 “ 精英奖励 ”
教师目光都聚焦在优秀生
差生缺少关注,并形成“死循环”
造成学生品行的两极分化严重
德育评价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
德育评价还是沿用陈旧体系
德育评价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背离
不考虑新时代学生需求新知识或新观念
德育评价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相违背
淡化了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忽视了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
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质
4.模型
第一层:单项评价
课程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评价
活动育人评价
实践育人评价
管理育人评价
协同育人评价
第二层:关联评价
某一德育途径与另一德育途径在学校实施的关联评价
所有德育途径整体关系评价
回到一个主要途径进行评价,但并非单项评价
第三层:协同评价
两类主体
教师
学生
评价要点(途径)
立场
融洽
沟通
共识
第四层:复合评价
重点考查学校在多方面的综合情况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途径
德育保障
分析学校德育工作所处的动态平衡状态
关 注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的 整 体
五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