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 抗体 知识框架
本思维导图为《医学免疫学》第四章抗体部分知识框架整理。其内容包含:抗体的结构、抗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抗体的功能、各类抗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制备抗体几个部分。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理清学习脉络。
关于医学免疫学第三章——抗原部分的知识框架总结。内容包括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帮助大家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抗体
结构
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呈Y字形的单体
基本结构
重链和轻链
重链
根据H链恒定区抗原性的差异
μ链
IgM
γ链
IgG
IgG1-IgG4
α链
IgA
IgA1、IgA2
δ链
IgD
ε链
IgE
轻链
两种轻链功能无差异 一个天然Ab分子上两条轻链相同
k链
λ链
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
N端为可变区,占重链VH1/4,轻链VL1/2
高变区
互补决定区,抗原结合部位
CDR1(HVR1)
CDR2(HVR3)
CDR3(HVR3)
骨架区
稳定CDR区的结构,有利于CDR与抗原结合
FR1
FR2
FR3
FR4
恒定区
重链CH 轻链CL 不同型Ab的CL长度基本一致,不同型Ab的CH长度不一
三个结构域IgA、IgG、IgD
四个结构域IgE、IgM
铰链区
不同Ab的铰链区不同
位于CH1和CH2之间,便于改变两臂距离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表位
辅助成分
J链
由浆细胞合成,可将单体Ab分子连接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分泌片
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可结合IgA二聚体,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保护SIgA的铰链区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
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
VL、CL、VH、CH1
结晶片段Fc
一对CH2、CH3,无抗原结合活性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F(ab‘)2
两个Fab,铰链区
pFc’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除CDR区外的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并折叠成特定免疫球蛋白
多样性和免疫原性
同种型
同一种属所有个体Ab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标志,存在于Ab的C区
同种异型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Ab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为个体型标志,存在于Ab的C区
独特型
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由若干抗原决定簇组成
抗体的功能
V区功能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C区功能
激活补体
结合Fc受体
调理作用
通过IgG、IgA的Fc段与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FcγR、FcαR结合,促进其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ab段与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
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介导I型超敏反应
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使其致敏,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I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胎膜
IgG是唯一,自然被动免疫机制
各类抗体的功能特性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主要抗体成分,在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
抗感染、再次免疫的主力军
唯一通过胎盘和胎膜的抗体
通过经典途径可活化补体(IgG1、IgG2、IgG3的CH2)
调理作用,ADCC作用,与吞噬细胞、NK细胞的Fc受体结合
免疫诊断
超敏反应
单体为膜结合型,构成BCR。五聚体为分泌型,不能通过血管,存于血液
五聚体易激活补体和结合抗原,含10个Fab片段,5个Fc片段
最早分泌和合成的抗体
机体特异性抗感染的先头军队,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血清型
单体
分泌型
二聚体,由J链连接,参与粘膜局部免疫
婴儿可以从初乳中获得SIgA
在血清中浓度很低
mIgD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在血清中浓度最低
由粘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
I型超敏反应
人工制备抗体
多克隆抗体
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特异性不高
单克隆抗体
结构均一,纯度高,特意强,易制备
基因工程抗体
均一,特异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