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温病的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温病的定义,重点叙述温病的特点,并对温病的范围和分类、温病的相关疾病在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加以论述。
掌握风热、暑热、暑热、燥热、温热、疠气、温毒病邪的概念、病因特性和致病特点,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重点叙述温病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温病的概念
温病的定义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像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区别于西医发烧,是一种全身反应,是病人客观体温指标升高和人体主观感受发热的综合。
温病的分类
病症性质是否兼湿
湿热类病症
病邪性质
湿热夹杂
起病部位
多在卫气或脾胃,亦可见少阳,膜原
起病较缓,初起热像不显;传变较缓,病程相对较长,缠绵难愈
症候特点
初起发热及伤阴表现均不明显,而阳气被遏征象较著
治疗
清热祛湿,热像偏盛者兼护阴津,湿偏盛或转变为寒湿者,兼顾阳气
转归
即可伤阴又可伤阳
温热类病症
病邪性质
纯热无湿
多首犯肺卫或气分,营分
起病较急,热像较著;传变较快,病程相对较短
症候特点
热像显著,易出现化燥伤阴征象
治疗
清热为主兼护阴津
转归
易伤阴
发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
新感温病
感受时令病邪后即时而发
伏邪温病
感受外邪后未立即发病,邪气伏藏,过时而发
发病部位
肺系温病
脾胃(肠)类温病
不能单一归属某脏腑的温病
温病的特点
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温邪的范围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伏寒化温,疠气,温毒
温邪致病的共性
从外感受
温热性质显著
大多具有特定侵犯部位,病位有别
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传染性
温病大多病种具有传染性
传染性有强弱之分
温病不完全等同于传染病
流行性
指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
引起流行的因素:病邪本身性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季节性
指有的温病只发生于某一特定季节,有的温病则在某一季节发生较多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变化不同,所形成的温病各有特点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变化,造成人体反应性差异
地域性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差异
不同地域居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体质类型
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有一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
由表入里,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由实到虚
有一定的病理演变规律
人体的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传变多
以发热为主,热像偏重
内陷生变,导致动血,动风,闭窍
易化燥伤阴
温病的范围
主要以四时温病为主,把外感热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外感热病都隶属于温病的范围
命名特点
根据发病季节为依据 : 春温,冬温
以时令主气为依据 : 风温,暑湿,湿温
根据临床特点命名 : 大头瘟,烂喉痧
季节结合主气命名 : 秋燥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命名 : 瘟疫,或称天行病、时行病
根据发病初期的临床特点命名 : 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