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观看之道》读书笔记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编辑于2021-04-04 11:30:57灭魂-误佳期攻略,可以先试着喝喝看,再故意把汤药打翻,最后借故拖延不喝药完成试探找出答案。
《文学启示课》第12章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吗笔记,包括《登鹳雀楼》的四种解读、文学解读的基本原则、合理阐释与过度阐释的边界三部分内容。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灭魂-误佳期攻略,可以先试着喝喝看,再故意把汤药打翻,最后借故拖延不喝药完成试探找出答案。
《文学启示课》第12章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吗笔记,包括《登鹳雀楼》的四种解读、文学解读的基本原则、合理阐释与过度阐释的边界三部分内容。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观看之道
1.观看与背后的行为逻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内涵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尽管我们用语言解释这个世界,但语言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被该世界包围之中的这一事实。
观看事物的方式受到知识和信仰的影响。
先于语言却又未曾被语言解释清楚的观看:注视是一种选择关系,我们总是在审视物我之间的关系。
影像(image)是重复或复制的景观,是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一整套表象。每一种影像都体现一种观看方法,对影像的理解和欣赏也取决于个人独特的观看方法。
历史总是在构造今昔的关系,对今日的恐惧会引来对往昔的神秘化。神秘化与所用词汇毫不相干,是为原来极清楚的事实进行辩解的过程。为了避免神秘化,只有看清现今,才能对往昔提出恰当的问题。
透视法的内在矛盾在于它构建了全部的真实影像,向独一无二的观察者呈现——而观察者并非上帝,只能于一时一地存在。
照相机分离出瞬间的表象,勾销了影像是永恒的观念。你见到什么,取决于你在何时何地映入眼帘的一切以及所处的时空——观赏者并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
照相机对现代艺术的改变:
对印象派:物的自我展示并不是为了让人观看。
对立体派:物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眼睛原来的对象,而是对话对象周围各处潜在景观的总和。
让人运用不同的方法欣赏照相机发明之前的绘画作品:照相机复制图画,破坏了画的独特性,使得图画的意义增加并裂变成多重含义。
原作的独特之处变成了复制品的原作,不再是那个以影像打动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他的首要含义也不是他所表达的内容,而在于他今之所是。
复制赋予原作新的地位,神秘化的过程再度出现。原作的含义不在于它表达的独特内容,而在于它独特的存在。
“因为是真迹,所以是美的”/“只要我仔细看,就能体会到它是真迹”的感受与艺术专家玄奥造作的文化完全吻合。
市场价格成为艺术作品精神价值的反映,而非艺术作品自我表现的内容和含义。
照相机让艺术作品不再独一无二,而有人用虚伪的虔诚将艺术品神秘化,变得举世无双。
在图画复制的时代,画作的含义不再是化作的附属品,而成为了可传达的信息。复制使得画作中的形象可能会许多不同的目的服务。
但不是说艺术品如今一无可取:艺术品可以缩短画家作画和我们看画之间的时间距离。
真正的问题:古代艺术的意义应该谁属?属于那些能够把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人,还是属于古董专家这一文化阶层?
现代的复制手段摧毁了艺术的权威性。艺术不再拥有控制我们生活的力量,而新的影像语言取而代之。
进一步,谁在使用这种语言?目的何在?
所谓古代艺术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3.裸女像背后的女性主义问题
男人的风度基于他身上潜在的力量,相反,女人的风度在于表达他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界定别人对待她的分寸。
生而为女性,命中注定在分配给她的有限空间内,身不由己地领受男性的照料。女性将自己一分为二,必须不断的注视自己,观察自己。(一部分的自己是观察者,另一部分的自己是观察对象)她必须观察自己,因为她给别人的印象,特别是给男性的印象,将会成为别人评判她一生成败的关键。
女性本身观察者的部分对待被观察者的部分以向旁人表明,别人可以如何对待她。女子的举手投足也被视为她希望别人如何对待她的暗示。
男子重行动而女子重外观,男性观察女性,女性注意自己被别人观察。女性把自己变成对象——极为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
欧洲传统绘画题材:裸女像。她裸露着,并非如本来的裸体形象,而是按照观者眼中的裸体模样。观者一方面从描绘女性裸体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却在道德上谴责她。而镜子在画面中纵容女子成为同谋,有意把自己当做景观来展示。
裸体和裸像的差异:裸体是自我的呈现,而裸像则成为公开的展品。裸像是衣着的一种形式,为的是观察者的喜好而非展示自身。
展示裸像的意义:毫无特色的裸体热情而友好,而非冷漠无情。人需要这种瞬间赤裸时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因为它使我们重返现实。伴随着神秘的消失,出现了创造一种分享神秘的手段,其顺序为:主观-客观-取决于前二者力量的主观。
高度个人主义下画家的矛盾:矛盾的一方是艺术家、思想家、赞助人和收藏者的个人主义;另一方是被视为物品或抽象概念的活动对象——女人。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以至于众多女性用男性对待她们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像男性一般审视自己的气质。理想破灭了,但观看女性的基本模式与女性形象的基本用途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描绘女性和描绘男性的方式是大相径庭的。“理想”的观赏者通常是男人,而女人的形象是用来讨好男人的。
5.油画所发明的观看方法
描绘物品在画布上,实际上同把它买回家没有区别。你买一幅画的时候,同时也买回画上所绘物品的表象(在我看来,正是这个为收藏者,甚至为观赏者的利益而占有物品的强烈欲望,构成了一种西方文明中艺术最突出的原始特点)
油画时代传统的观看方法被印象派破坏,被立体派推翻——大约同时,摄影取代了油画,成为视觉意象的主要材料。
图画向收藏者展示他可占有的物品。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利益服务的:有一种对待财产和交换的新态度决定了观察世界的方式,在油画上找到了其视觉的表达场所,而且是不可能在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上找到的。
任何文化中的艺术作品,都显示出才华上的广泛差异。
如何看出这种差异?评价标准是什么?
在油画上,平庸之作不是笨拙或粗野的产物,而是市场需求比艺术要求更为迫切的结果——正是从艺术与市场的矛盾中,才能解释杰出与平庸作品中存在的对比。
难道画家刻意创造出平庸的作品来对比显现出杰出的作品吗?还是说市场无法同时性地欣赏杰出作品,导致画家偏向于创造平庸的作品?
油画对描绘和呈现技巧的注重:绘画本身必须能够表示,金钱能买到的,都是物有所值的。而画作在视觉上物有所值,原因在于其实质感,在于其回报收藏者的触觉、手感。
形而上的象征引入绘画时,其象征含义常常因为画法上明确而呆板的写实主义手法变得不可信/不自然——传统的意义与限制——超越油画“实质性”
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可以进一步肯定对自己的看法。
油画逼真的方式使得观赏者以为自己很接近前景中的物体VS公开陈列的画像必须保持一种礼俗上的距离(我们看画中人VS画中人看我们)
油画类型:
可食的:标志着艺术家趣味以外的东西,说明了物主财富和日常生活方式
动物画:不是自然环境的动物,而是着重显示血统,证明身价的家畜(家畜变成了四条腿的家具)
静物画:画中的东西被称为艺术品
建筑画:被视为房地产的一项特色而不是理想的建筑作品
历史/神话作品:名声与其空洞直接相关
风俗画:被看作粗俗而不高雅,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世界上的德行是由社会上或财务上的成功给予回报的——使得情感上的假象变得可信:发达者必为诚实而又刻苦工作的人,而无用之辈则理应一无所有。一般的风俗画中,穷人冲着小康人家微笑——穷人是快乐的,小康人家则是整个世界希望的源泉
风景画:最难应用论点。近代生态学以前,人们不把自然看作资本主义活动的对象。风景画一开始的出现并不是直接出于社会需要。但后期,人们所画的大自然并不是想象中的真实大自然,而是周遭事物的拥有人。
一般认为古典文学不论其内在价值如何,都为高层统治阶级提供了理想化行为模式的参照系。
制作古典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观察者和收藏者获得新的经验,而只是装点他们已有的经验——看画的人希望见到自己的理想化形象,看到自己(或妻女)伪装的高贵身份
传统对“伟大艺术家”的陈词滥调:伟大艺术家一生要和一切挣扎奋斗——画家不满足绘画作为物质财富的象征,他挣扎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之中
杰作和庸品:没有机械的评价标准。批评家必须了解对立的术语,每一幅杰作都是持久而成功奋斗的结果,无数作品与奋斗无关,当然不乏持久却终归失败的挣扎。
画家的反传统:伦勃朗的两幅画——被画者的幸运、名声和财富VS夺取了传统语言,感到人生如梦
7.现代的产物广告及广告的背后:未来、魅力、幻梦
现代社会中集中的影像,密集的视觉消息——只对那些视觉信息给予匆匆一瞥
广告属于瞬间,因此广告需要不断更新,但广告概不论现今,倒是常常说道过去和未来(为什么)
广告影像属于瞬间却指向未来——我们是静态的,广告确实活动的
广告是制造魅力的过程——不要混淆了广告和它所宣传的东西所能带来的享受或好处。广告的有效性在于它有真实的支持,先作用于人们追求享受的本性,但却不可能给予我们具体的享乐用品,也拿出不令人信服的享受代用品。
广告针对未来的买主,向未来的买主提供依靠商品或机会造就的富有魅力的自我形象(听起来和油画的作用类似)
广告向人们许诺由外界判断的快乐,这种被人羡慕的快乐就是魅力
被羡慕者和羡慕者的对立:买主羡慕广告中的人→想象自己也被商品改造成了令人羡慕的对象→这种羡慕使得他更加钟爱自己
广告影像偷走了个人对自己的钟爱,再以商品为代价把这种爱回馈给买主。
广告和油画语言之间有直接的延续关系,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广告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直接模仿和参照
借助雕塑和绘画,增强吸引力和权威性
引用艺术作品——艺术是富裕的标志,但同时也是一种凌驾于物质利益上的文化权威
广告既表示财富又表示灵性
广告十分倚重油画的视觉语言,是消费社会的文化
实质上是怀旧的,因为它歌颂私有财产
无奈地把过去卖给未来,求助于回顾与传统
把观赏者-买主的传统教育拿来为己所用——利用知识来炮制魅力
尽管二者有语言上的共通之处,但是广告和油画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油画以事实,即收藏者的实际生活作为起点的,油画使得他的生活锦上添花
广告的目的在于使观赏者对于他当前的生活方式萌生不满,但并非使他不满意社会的生活方式。广告为观赏者提供了改善现状的选择
油画针对那些靠市场赚取钱财之辈,而广告则针对那些构成市场的人,即观赏者-买主
金钱就是生命,花费钱财的能力就是生存的能力
广告日益利用性欲推销各种产品和服务,但是这种性欲不是自由的,只是一种象征
广告的不足之处
人们把油画当做是永世长存的记录
广告只能用于未来时态——广告不是作用于现实而是作用于幻想
油画中的属性是自己的,并不令人羡慕,但广告里的人所拥有的东西是广告商品所给予的
魅力是现代的新发明
观赏者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鸿沟由这种商品给予的魅力来填补
广告的社会功能:把消费转换成民主的代用品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选择成了有意义的政治选择,而掩盖或补偿社会中一切不民主的现象
世界成了广告的舞台,甚至将革命化为自己的辞藻
广告以平静无事为本:普天之下,莫非广告,即便是真实事件也是虚假的——摒弃了目前,因而也摈弃了一切的变化和发展
广告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生命和幻梦
资本主义迫使广大群众将自身利益规定的狭隘无比
通过广告把判断事物吸引人与否的虚假标准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