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母爱的羁绊》读书笔记2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会起到激励作用。
“心理治疗的改变”,“建设性的人格改变”这些说法是什么意思?他们的意思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在表面层次和较深层次上的改变,其改变方向---按临床心理学家一致的看法---是更为整合,较少内部矛盾,有更多的能量可用于有效率的生活;是行为上的改变,从通常认为不太成熟的行为向成熟的行为转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母爱的羁绊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
情绪的负重
为什么我如此缺乏自信
母亲的自恋
母亲也缺乏受人哺育、有同理心的爱
为何聚焦母女之间
母亲是女儿成长过程中最初的角色榜样,角色包括:个人、爱人、妻子、母亲和朋友
自恋母亲会将自己的女儿,而非儿子,视为自我的反应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者
母亲给女儿的压力使她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模式保持一致,而非处于女儿自己的考虑
倘若女儿在早期的母女关系中得不到肯定,她会认为她并不重要,她的努力也没有效果。
早期习得的爱的公式--一方取悦另一方而得不到任何回报--对女儿未来的恋爱关系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什么是自恋
自恋指目中无人,过分专注于自我,与之相对,“自爱”和“自尊”,则是对自我一种健康的欣赏和认可。
自恋的9种特质():
对自身的重要性有不切实际的理解,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和专长,使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专注于那些无止境的成功权利才华、美貌和理想爱情的幻想
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别的人、地位高的人或社会名流理解,也只应和他们这样的人在一起
需要过度的崇拜
觉得自己想有特权,比如不理性的地期望自己受到特别优厚的对待,希望别人自动遵照自己的想法办事。
惯于进行人际关系上的剥削,比如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缺少同情心:不愿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感觉和需要
常常嫉妒别人,或者觉得别人在嫉妒她
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如果母亲不跟女儿建立亲情关系
我们会在情感信心和安全感的缺失中长大
人之常情是我们想要一个无条件地、彻底的爱我们的母亲
父母抚育我们并爱我们,我们会在安全中长大
我们需要与母亲的互动,母亲对我们的每个动作、声音和需要进行回应,使我们跟母亲建立起信任和爱的坚固纽带,使得我们发展自立能力
迎接希望,告别否定
我们相信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对女儿怀有良好的意愿,但即使心怀好意的母亲也有可能做错事,不经意间伤害到一个无辜的孩子
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们内在文化标准里被理想化的母亲角色
直面确实存在的母性自恋
了解母亲自恋对你的影响,并开始讨论自己生活中形成的那些令人困扰的情绪模式
找到一种更合适的生活方式,防止你的孩子们再次经理这类遭遇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十根毒刺
你发现自己常常想得到爱、注意和赞许,却从来没法取悦母亲
你母亲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让你感觉如何
妈妈嫉妒你
妈妈并不支持你进行健康的自我表达,尤其当这些表达和他自己的需要相冲突,或威胁到她的时候
在家所有的事都围着母亲转
你的母亲没有同情心
你母亲没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你妈妈把你当朋友,而不是当女儿对待
你在妈妈面前没有界限,没有隐私
母性自恋面面观
事必躬亲型母亲
试图影响控制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替女儿做决定,女儿几乎没有自我成长或发现自己天性的空间,在许多方面成了母亲的附属品
心不在焉型母亲
不给女儿提供什么指导、情绪支持、情感共鸣
事必躬亲和心不在焉行为的混合
自恋的人都倾向于表现为两种类型中的一种,但这两种类型却不是排他的
母性自恋的6张面孔
浮夸外向型
成就导向型
你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是最重要的,成功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心身疾病行型
这类母亲用疾病和痛苦来操纵别人,为自己扫除障碍,获得注意力她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包括她的女儿以及别人的需要
成瘾型
当她们沉溺其中时,关心的中心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上帝--成瘾物,有心理学家对成瘾母亲进行过贴切的描述:喝酒、抽烟、大脑赋闲
不怀好意型
这类母亲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虐待孩子,这种人通常有一个公众自我和一个自私自我,二者截然不同
公共场合慈爱可亲殷勤体贴
在家里却心地残忍、肆意虐待
情感饥渴型
所有自恋母亲都有某种程度的情感饥渴,,这种特质在其中一些人身上会特别凸显
这类母亲会把他们的情感表露无遗,希望女儿来照顾他们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
爸爸在哪里 ?
爸爸是妈妈的配角
爸爸围着母亲转,像一颗行星为的太阳转一样
形象就是一切:笑脸笑一笑
形象比感受更重要
自恋的人总喜欢作秀 ,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有个性 ,甚至让自己也相信这一点。在心里 ,他们有一个迷失的、发育不良的自我觉知,它渺小、 残缺、不健全。
展现“正确”的形象,母亲的倒影
执迷于形象 ,让自恋母亲忽视基本的养育职责 ,女儿在成年以前不断内化形象这类观念 ,自己也变得重视形象,事情本真的样子从来没有做过确实的衡量 。
展现“正确”的形象:文化的倒影
自恋主义的影响 --当财富占据比智慧更高的地位 ,当声名显赫比品格更高贵更受崇拜 ,当成功比自尊更重要时, 这就是一个过于看重形象的文化 ,足以称之为“自恋”。
真正的倒影
健康的女性特质来自于她是怎样的人,她的价值观、原则、勇气、诚实、坚强的内心,爱和同情的能力,和她自己的做事风格 。
第二部分:自恋母亲如何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这么努力! 高成就动机女儿
“我做故我在”是这类成年女子的座右铭
遵循“有成就才有价值”的信条
在早年生活中得不到肯定,没有习得如何肯定自己的能力,她们从不给自己应得的肯定, 却不断的在无能感中挣扎 。
不会照顾自己,在夸张的妄自尊大面前,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无法接受自己的成功,不能客观的肯定自己。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性女儿
自我投降认输
因早年缺少母亲的支持和教养,在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上遇到问题
找寻防御机制,应对自己的不快悲伤和空虚感,会变得相当抑郁或出现饮食失调、药物成瘾、酗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