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蕈菌的生理与生态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蕈菌的生理与生态思维导图,蕈菌的营养生理、蕈菌的生长繁殖、蕈菌的生态分布等。
这是一篇关于蕈菌的形态结构思维导图,包含形态结构、菌丝体的形态与结构、担子果与担抱子等。
这是一篇关于蕈菌绪论思维导图,包含蕈菌的概念、蕈菌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蕈菌与人类的关系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蕈菌的生理与生态
蕈菌的营养生理
蕈菌的营养源
蕈菌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或营养作用
能够满足蕈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碳源
简单:单糖、双糖直接吸收利用
复杂:纤维素、木质素等胞外酶水解吸收利用
氮源
无机氮(NH4+、NO3-)辅助碳源
有机氮胞外酶降解吸收利用
碳氮比太小:菌丝易徒长 ,不易出菇
碳氮比太大:生长慢,产量低
无机盐
大量元素:P S Ca Mg K 等
微量元素:Cu Zn Mn B Co 等
作用
参与细胞组成
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
调节
细胞透性
培养基,pH 、渗透压等
生长因子
种类
激素
核酸和核苷酸
维生素 (B 族)
酶的组成部分或活性基团
调节代谢和促进生长
水
结合水
自由水
基本溶剂
代谢介质
调节胞温
维持膨压
蕈菌的营养类型
腐生菌: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
木生菌
粪草生菌
土生菌
共生菌:与相应生物形成相互依存,互惠有利的关系
菌根菌与高等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矿物和含 氧有机物等的能力,并分泌维生素、酶和抗生物质
植物为真菌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有利于真菌的发育 和子实体的形成
寄生菌:生活于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细胞中吸取养料专性寄生 :代表是星孢寄生菇Asterophora lycoperdoides ,专门寄生在稀褶红菇的子实体上,并在寄主子实体上产生自己的子实体,形成“菇上菇”现象,称蕈寄生菌
蕈菌的生理代谢
合成代谢:蕈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的分解基质,从中吸取营养, 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如蛋白质/酶、氨基酸、脂肪等, 并贮存能量
分解代谢:蕈菌依靠酶的作用,不断分解体内的物质并从外界吸收 营养物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并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蕈菌的生长繁殖
孢子的萌发
萌发条件
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营养
温度 不同物种,萌发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酸碱度多为pH 4.5-6.5
充足的氧气
菌丝体的生长
菌丝体的生长是由于菌丝的体积增大和数量增多
菌丝以 顶端延长 和 分枝生长 的方式进行菌丝可无限生长,各部分都有 潜在的生长 能力
生长机制
顶体 (spitzenkorper)许多真菌的菌丝顶端区域有一个易染色或易折射光的小球,总是向菌丝的前方移动;由很多泡囊聚集组成,周围有网状纤丝,可控制顶体在细胞中的移动;壳质体(chitosomes):一种微型泡囊,包含了真菌细胞质
顶端生长:泡囊从内质网以泡状形式转移至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进行浓缩加工,并把泡囊的类内 质网膜转化成类细胞膜; 泡囊从高尔基体释放并转移至菌丝顶端; 泡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其内含物(分解酶、合成酶)释放至细胞壁中, 导致了菌丝顶端的生长
分枝生长:分枝发生在顶端之后的某一段距离隔膜孔被伏鲁宁体或固醇及其他蛋 白结晶堵塞,大量泡囊聚集在隔膜旁,新顶端从侧壁产生
生长迟缓期
快速生长期
生长停滞期
子实体的形成
①原基生成期
菌丝体要成熟:生长旺盛、营养物 质丰富的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原基;
适宜的环境条件:养分、温度、湿 度、光照等
②子实体分化期
菌盖分化需要一定的氧气,当CO2含量超过1%,菌盖的进一步发育和分化 会受到抑制
弱光会促进菌柄的生长,若是以柄为主要食用部分的菌,如金针菇,常在出菇后用纸袋套上,促进菌柄的生长
子实体生长分化时,不仅从菌丝体中吸取养分,还会从附近发育不良的子实体中吸取养分
③子实体成熟期
子实体充分成熟,菌盖展平,大量散发孢, 此后逐渐老熟,菌盖翻卷,最后萎缩消亡
蕈菌的生态分布
环境因子对蕈菌的影响
温度
适温:低温型 13~18(20) ℃ 中温型 20~24 ℃ 高温型 24~30 ℃
分化时:不需要温差刺激:恒温结实菌类需要温差刺激:变温结实菌类(昼夜温差8~10 ℃)
湿度
水特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在蕈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转变、能量的转化、信息的传递、形态的建成及衰亡 都离不开水; 新鲜子实体的含水量一般80-95%
酸碱度
pH影响 酶的活性细胞透性需求 范围:3.0~8.0 最适pH偏酸性:5.0~6.5(多) 偏碱性:7.5 酸性:4.0(猴头菌)
空气
菌丝体生长期 子实体分化期 略低子实体生长期→高通气 要求通气孔要全方位设置气流要回旋
光
菌丝体生长:黑暗 子实体分化:散射光 子实体生长 多数:7分阴3分光 喜光型:5分阴5分光 厌光型:无光或微光
生物因子
有益微生物:对培养基质进行转换,为蕈菌生长提供营养 合成蕈菌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通过代谢清除一些抑制蕈菌生长发育的因子 导致环境的改变,为蕈菌提供更适合的生长环境
蕈菌的生境条件
生态环境是多种生态因子的共同体现,气候、海拔、植 被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对蕈菌的空间分布格 局有直接影响;
气候条件,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
蕈菌的地理分布
李玉等根据蕈菌水平分布的特点,参照 《中国自然地理》对中国植被地理区域的 划分,对我国的蕈菌水平分布进行了地理 区域的划分,共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 地区和青藏地区7个大区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带山地,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中温带草原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部低山常绿阔叶林山地,中亚热带西部常绿阔叶林山地,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山地,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热带季雨林、雨林山地,西北部干旱区山地,青藏高原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