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综合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综合思维导图,丹丹老师最全框架,新大纲教育综合,包含中国教育史、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等。
编辑于2023-11-18 11:33:36教育综合
中国教育史
古代史
西周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选择题考点
春秋战国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学兴起的原因
教育背景
官学的衰落
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
政治-地主阶级发展
特点
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游学、自由竞争
意义
开辟了百家争鸣的园地
扩大了教育对象
丰富了教育内容
显示了中国古代世人的独创性和创造精神
稷下学宫
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先秦思想家
孔子
人性论
性相近、习相远(中人)
教育作用
对人很重要
对社会
教育目的
君子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
学思行相结合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好学与实事求是
教师观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孟子
人性论
性善
教育作用
保存、找回、扩充其固有的善端
教育目的
明人伦
大丈夫理想人格
教育内容
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学方法
深造自得
盈科而进
教亦多术
专心致志
荀子
人性论
性伪之分
性伪之合
化性起伪
教育作用
化性起伪
教育目的
鸿儒
教育内容
儒家经典
教学方法
闻见
知
行
教师观
教师地位
国家对教师
学生对教师
教师自身
墨子
人性论
素丝
教育作用
对人-重要作用
对社会-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教育目的
兼士或贤士
教育内容
科技教育
逻辑教育
教学方法
主动
创造
实践
量力
战国后期教育论著
《大学》
三纲领
八条目
《中庸》
性与教
中庸
修养途径
为学之序
《学记》
汉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文教政策
汉初
汉武帝
要求:能把默写版内部讲义这里写出来
教育制度
官学
中央官学
太学
鸿都门学
地方官学
郡国
文翁兴学
私学
书馆
经馆
选择题考点
太学的建立(公园前124年,时间一般不用记)标志着经学制度的建立
太学的教学形式-大都授、次第相传
考试形式-设科射策
鸿都门学是最早的文学艺术学校,是宦官集团在东汉灵帝时创办
文翁兴学是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时期
古文经一般不怎么受待见
汉代书馆常用识字教材-《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选士制度
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
教育思想
董仲舒
王充
选择题考点
王充认为人性分正性、遭性、随性,强调胎教
王充教育目的
文吏
识字
儒生
旦夕讲授章句,懂一经
通人
博览古今
文人
上书奏记
鸿儒
兴论立说
王充教育内容
博通百家,注重现实知识
王充问难和距师的批判精神、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魏晋隋唐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学变革
西晋国子学
南朝宋时期的四馆-儒、玄、文、史
北魏
隋唐时期
文教政策
崇儒兴学、兼用儒道、发展科举、任立私学
教育制度
中央官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书学、算学、律学
广文馆
崇文馆、弘文馆、太医署
地方官学
医学
管理制度
入学按等级
学礼制度
考核
惩罚
休假
私学
特点
完备、分级管理、行政机构事务部门、专业教育
选士制度
科举
科目
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
特点
个人自愿报考、县州逐级筛选
全国举子定时到京都,按科命题、同场竞技,以文艺才能为标准评定成绩,限量择优录取
发展
隋唐: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始设进士科
宋
扩大名额,提高及第待遇
确定三年一贡举
殿试成为定制
建立新制,防止舞弊
锁院、别头、糊名、誊录
元
民族歧视严重
从《四书章句集注》中出题
明
建立了科举定式
重新确定每三年开科考试
规定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八股文成为固定文体
学校纳入科举体系
清
科举成为抡才大典
舞弊丛生,积重难返
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
和学校关系
育才和选才
影响目标
影响内容
影响考试方法
学校逐渐沦为科举附庸
影响
积极
对统治者
统治
对学校
出路
对个体
公平
消极
对社会
学风
对学校
附庸
对个体
终生
教育思想
颜之推
选择题考点
《颜氏家训》
利的角度出发谈士大夫要接受教育
艺不仅包括儒家经书,还包括杂艺
注重农业生产知识
儿童教育必背
韩愈
人非生而知之者,肯定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任务-传道受业解惑
求师的标准-道
相师-民主的师生关系
宋元明清
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文教政策
宋
元
明
清
要求:背内部讲义
教育制度
官学制度
宋三次兴学,要求背内部讲义
苏湖教法,背内部讲义
积分法
六等黜陟法
监生历事
社学
私学
书院
各朝代发展可以不用背
《白鹿洞书院揭示》必须背
东林书院记两个特点
清代四种书院按选择题看熟悉
诂经精舍背三个特点
特点记内部讲义
蒙学
记蒙学教材那部分讲义:类型和特点
教育思想
朱熹
王阳明
要求二者的内部讲义挖空版最好全部默写出来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特点看熟悉
黄宗羲的看熟悉
颜元的能写出挖空版的内容
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
起步
外部-教会
内部-洋务
洋务学堂的类别要了解
洋务学堂的特点要背默
京师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的内容要看熟悉
留学教育的内容当选择题多看几遍
中体西用的思想背默,不用背形成和发展部分
建立
维新
早起改良派看熟悉
交易实践看熟悉
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看熟悉
康有为看熟悉
梁启超背默小标题,不要背师范教育那部分的具体阐述
严复看熟悉
清末新政
全背,留学教育那部分不用背具体内容,知道有哪两个留学就行
资产阶级革命派
选择题看熟悉即可
变革
民国初年
方针
学制
课标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要求:能填出本部分挖孔版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变革
思潮
必背思潮
平民教育思潮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
其他看熟悉的
职业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实践
学校教学改革和实验
制度
1922年学制(全背)
教会教育的扩张和收回教育权运动
背写《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
新民主主义教育
多看几遍内部讲义即可
现代教育[1917或者1919,划分不明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教育宗旨
党化教育
三民主义
战时须作平时看(背写)
教育制度
大学院和大学区
戊辰学制(背写)
学校教育的发展(掌握职业教育部分)
学校教育的管控措施
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者
杨贤江
职业教育
黄炎培
乡村教育家
晏阳初
梁漱溟
陈鹤琴(广义上的乡村教育家)
陶行知(广义上的乡村教育家)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
重点掌握抗大和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经验
外国教育史
古代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古希腊教育
古罗马教育
西欧中世纪教育
近代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国家史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9世纪
20世纪上
20世纪下
《教育基本法》
和平
理智
九年义务教育
学术自由
禁止宗教
男女同校
尊师重教
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法》
管理-废中央集权,实行地方分权
小学初中-采用六三三四单轨学制
高中-高中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
大学-大学以学术为中心,教授高深学问
俄国
17-18世纪
彼得一世改革
创办实科学校
子主题
创办莫斯科大学
《国民学校章程》
19世纪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等
20世纪(苏联)
建国初期:统一学校劳动规程
20年代: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育法
综合教学大纲,以劳动为中心
打倒教科书
推行工作手册、活动课本、杂志课本等
取消班级授课制,实行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
30年代: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思想史
和国家史分开的那些大人物
17世纪
夸美纽斯
18世纪
卢梭
19世纪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
传统三中心:教师、课堂、教学
20世纪
杜威
现代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
思潮
近代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化思潮
现代教育思潮
新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
现代思潮部分
教育学原理
围绕教育
基本理论
教育
宏观角度
教育两大主题
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人
中观角度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微观角度
课程
教学
德育
师生
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
概述
理论
动机
学习内容
知识
能力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