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4太阳变证-4脏结证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组成:祛湿药。 治证:水湿病证。1、湿邪特点:重浊粘滞,易困气机,易伤阳气,向下,病程长,难愈。2、与脏腑关系:肺主气,通调水道—调水在肺脾主运化—制水在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主水—主水在肾其次与膀胱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有关。3、治水湿大...
这是一篇关于01解表药的思维导图,包括:1.性能特点;2.功效主治;3.分类;4.使用注意。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开窍药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4脏结证
脏结辨证
1. 原文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129
2. 提要
脏结的脉证和预后
3. 证候
胸膈脘腹疼痛而拒按,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苔白滑
4. 病机
内脏阳衰,阴寒内凝
5. 治法
理中、四逆辈温之
6. 讲解
1. 脏结是内脏阳衰,阴寒内凝的病证,病性属症衰邪实
2. 脏结与结胸有相似的临表,如胸膈脘腹 疼痛硬满而拒按,故曰“如结胸状”
3. 饮食如故
阴寒内凝在脏,胃腑无实邪壅滞,故饮食如故
脏结之“饮食如故”是与结胸对比而言,并不是说饮食正常; ①在结胸病形成之前,患者能食→其病形成之后,便不能食 ②脏结者素内脏虚寒,平日饮食不佳,既病后,饮食无异,故无故
4. 时时下利
脏虚阳衰,阴寒内凝,阳气不能温运→不时发生下利
5. 寸脉浮
提示 邪由外来
6. 关脉小细沉紧
在里有阴阳气血的的虚衰
7. 舌苔白滑
阳气虚衰,寒湿凝聚不化
8. 难治
阴寒凝结,非攻不去;而脏器虚衰,又不耐攻伐; 正衰邪实,攻补两难,为预后不良的难治之证
脏结证治禁及其危候
治禁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130
补述脏结的临床表现及治禁
3. 讲解
1. 脏结无阳证,概况了脏结证的临床特征
2. 无阳证
是说脏结不出现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 亦无渴饮、烦躁、面赤、脉数等在里的阳热盛表现
3. 无往来寒热
排出了少阳病
4. 其人反静
进一步申明 无烦躁等阳热证候
5. 舌上苔滑
阳虚而寒湿不化
6. 由此可见,脏结是阳虚阴寒内凝之证
7. 对于此种正衰邪实的病证,用温化寒湿,补益阳气之法或可多延时日,决不可单用攻下;柯韵伯说“理中、四逆辈温之”
危候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人阴筋者,此名脏结,死167
1. 痞
此指肿块
2. 阴筋
外生殖器
辨脏结的危候
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
肝脾肾三脏阳气大衰,阴寒凝结
5. 主症和病机
1. 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
指两胁素有可以触及的肿块痞积,其大小一直连到肚脐的旁边
是脏结重证:由阴寒凝结于内脏日久,气血瘀滞,络脉闭阻所致
从今天临床角度来看,像是肿大的肝脾或肝脾的肿瘤
2. 痛引少腹入阴筋
指胁下痞块疼痛向少腹部放散,且拘挛疼痛 牵引至外生殖器,使外生殖器挛缩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胁下;足太阴脾经循大腹; 少腹乃肝肾所主,肾开窍于二阴
提示肝脾肾三脏阳气大衰,阴寒凝结;病势危,预后差,故曰死
鉴别
a. 结胸与脏结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b. 结胸
①病机
寒热之邪与有形痰水结于胸膈脘腹
②证候
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不能食,大便燥结;舌苔燥黄
c. 脏结
内脏阳气大虚,阴寒凝结在脏
亦兼心下硬满疼痛,但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苔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