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图看懂中医辨证开方的思路
这是一篇关于一图看懂中医辨证开方的思路思维导图,包含人体画像、病因画像、疾病画像、排兵布阵等。
这是一篇关于14.安神药(1)的思维导图,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称为安 神药。
这是一篇关于10.驱虫药的思维导图,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如何开方?
第一阶段:人体画像
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理论
1.阳是火,阴是水,人是锅。
水太多,或是火太小,锅就烧不开;
水太少,或是火太旺,就会烧干锅,
调整阴阳,是贯穿始终的治疗基本大法。
2.当阳火烧阴水时,就会产生“气”:
来自先天阳气的叫“元气”
锅里下点饺子,后天食物叫“宗气”
气由内向外冒,冒出外面保护人体的叫“卫气”
在里面成为营养的叫“营气”
这些气分布在各个地方,掌管自己辖区功能的叫“脏腑之气”
这5种气组成人气天团,使人体充满活力
3.“津液”是饮食进入人体消化后,筛选出来的精华物质
4.“营气”和“津液”结合,注入脉管,成为了“血”
“血”集合了气中精华和水中精华,使我们的身体红润有光泽
5.“脏腑”是身体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心:主管血液生成
肺:主管一身之气
肝:主管疏泄调节
脾:主管运化食物
肾:主管水液代谢
心为“君王”,通过肺的“辅助”,率领“将军”肝、“大臣”脾、“御史”肾,一起统摄管理气血津液的生成、消化、吸收和代谢。
6.“经络”把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相连接
第二阶段:病因画像
外感病
外感六淫
风:震颤、动摇
寒:寒冷、收缩
暑:高热、大汉、夏季发病
湿:肿胀、渗液
燥:干涩、开裂
火:红肿、出血、发斑
内伤杂病
内伤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影响气血流向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直接损伤脏腑
过喜则伤心
过怒则伤肝
过思则伤脾
过悲过忧则伤肺
过恐过惊则伤肾
人体正常的七种情绪,如果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持续、强烈、突然产生,就会发病。
五劳七伤
五劳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肾,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
大饱伤脾
大怒气逆伤肝
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形寒饮冷伤肺
形劳意损伤神
风雨寒暑伤形
恐惧不节伤志
社会性损伤
外伤
跌打损伤,蚊虫叮咬
第三阶段:疾病画像
四诊
“闻、问”是患者客观感受
“望、切”是医生主观推断
主观和客观同等地位
八纲辨证
阳:表热实
阴:里寒虚
病位—表里,病性—寒热,病邪盛衰—虚实
从位置、性质、程度,对疾病的情况进行评估
由四诊的因果关系,推断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
第四阶段:排兵布阵
中药
四气:是性格,对应“寒热温凉”
五味:是作用,对应“病体状态”
升降浮沉:对应“病位”
方剂
中医八法
汗法—解表剂
下法—泻下剂
清法—清热剂
消法—消食剂
和法—和解剂
吐法—涌吐剂
温法—温里剂
中药是“兵”,方剂是“阵”,要熟知药对、君臣佐使、十八反十九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