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的思维导图,包含感觉和知觉概述、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感兴趣的小伙帮点赞收藏哦~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发展阶段,教育的认知。欢迎点赞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章 个性倾向性的思维导图,个性的动力系统,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的思维导图,情绪和情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概述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特点:当前直接接触,个别属性,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关系:既相同又相异的相互紧密联系的心里活动过程
感知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知觉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
种类:对别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偏差
首因效应
先入为主,最先的印象,第一印象并占据主导
晕轮效应(个人)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以一推多,判断人的品质和性格最明显
以一推多不指人而是这个人的道德品和性格
刻板印象(群体)
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推测这一群体的特征
近因效应
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会产生强烈的影响,最新信息,熟人最明显
投射效应
把自己的观念,想法,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
错觉
普遍存在,各种知觉中都有可能发生
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产生的对自己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主观上与经验,习惯,情绪,定势等心理或生理因素有关,客观上由于客观环境变化
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受性和感受阙值(强度律)
感受性: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应能力(灵敏性,感官的能力大小)
感受阙值: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刺激的强度大小 \ 数值,量 \ )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来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阙值:最小可查觉的刺激量(刚好能察觉的感受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感受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的能力
差别感受阙值: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适应(适应律)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
明适应(暗--明) 暗适应(明--暗)
感觉后像: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律)
不同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多种感觉
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补偿的作用
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努力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
用一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同时作用,同一时间)
继时对比(先后作用,有时间先后)
人的感受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知觉的基本特征
整 理 恒 选
知觉的整体性
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原则
影响因素: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
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能够迅速的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影响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正比),运动的物体,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语言)去认识它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感知觉的特点
感知觉在教学规律中的应用
感觉强度的应用
知觉理解性的应用
知觉选择性的应用
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克服社会知觉错觉,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知觉过程(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一种善于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明目准备,指导讨论
明确观察目的
做有关的知识准备
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
知道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区分
整体性:通过经验帮助我们将残缺补全,形成一个整体
理解性:由于经验不同,对同一事件不同人的理解不同
小学生观察力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缺乏精确性
观察缺乏顺序性
整体性:知觉对象改变,关键部分不变
恒常性:知觉对象本身不变,外部条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