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下图汇总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包括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2)抑制土地兼并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
制瓷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发展状况表现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
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⑤八字方针1961
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革时期(1966—1976)
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