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一历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这是一篇关于2023年高一历史课本学习笔记和知识总结思维导图,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关于2023年高一历史课本学习笔记和知识总结思维导图,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公元前220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开创第一个盛世
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速亡的教训
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摇役 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汉初政治统治
1| 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2| 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制
3| "七国之乱":景帝削弱诸侯封地,引起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叛乱最终被平定,史称″汉景帝削藩″
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 :巩固统治
《左官律》:王国相与地方相地位不一
《附益法》:大臣不能与大臣践交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1| 加强皇权:中外朝制度(中央建立中朝提升上述令地位,有力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2| 中央集权:"酎金夺爵"(钱没给够就夺爵位),"推恩令"等(削弱诸侯王势力)
3| 选官制度:建立以察觉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以孝廉为标准,自下而上扩宽了人才选拔范围,提高了官员质量)
4| 察举制度:设"十三州刺史",负责巡视监察(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5| 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以小制大,位卑权重)
经济 (增加政府收入)
1|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实力)
2| 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抑制了富商大甲的实力)
3| 推行均输平准(均输:政府统一征收,运输,买卖; 平准:则实抛售件实收买以稳定市场价格,增加政府收入),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 向工商业者征收财务税(重农抑商)
算缗: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重税 告缗:凡是有人告发伤人,隐匿财产不保护报告不实及奖励所收财产的一半
思想 (外儒内法)
接收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目的:通过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
1|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军权,避免暴政
3| "施行仁正″"德刑并用"-缓和社会矛盾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统一需求
作用: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拓疆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
1| 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北击匈奴,保卫农耕文明文化
2| 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成为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东西文明交流之路,打击匈奴的战争之路
3|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东汉的兴衰
公元九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改革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激化
23年绿林军推翻王莽政权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即汉光武帝,随后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光武中兴(大汉最后的荣光)
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企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虽至三公,事归公阁
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
文化:重视儒学
继承西汉时期尊崇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承发展
184年″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原因:外企干政,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
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不无为,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 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两汉文化
启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史学
a. 西汉《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b. 东汉《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a. 汉代《汉赋》
b. 汉代乐府诗
c. 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
科技
a. 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b. 东汉《神农本草经》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 东汉《九章算术》
d.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
东汉改革
(1) 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大大的稳固了东汉的王权
(2) 改革刺史制度是其成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不通过三公直接上书皇帝。 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管理直接置于皇帝制度之下
对汉代新入学与先秦儒学的理解
(1) 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新入学将阴阳之学,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 改造了先秦儒学
(2) 从与统治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 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制
(3) 从地位上看,先秦入学虽然也是为从事者提供通知方法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 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入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他以维护 皇权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