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画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 641 年),吐番丞相禄东赞前往京都长安,迎文
成公主入藏,受到唐太宗接见的历史故事。画面右侧坐在步辇上的是唐太宗。左侧站立三人,中间一人戴毡帽、穿锦袍的是吐番使者丞相禄东赞。另外两人都是唐代官吏。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主,在这幅作品中反映得比较全面。画中男子除吐番使者外,都着幞头袍衫,连皇帝也不例外。按照常规,皇帝接见宾客,应穿繁重的服,而本图所绘通穿常服,这既表现了汉藏两族的亲密无间,也反映了幞头袍衫在当时流行的程度。 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日常生活中穿的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缺袍即开衩的长袍。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朝天”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