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用数据将故事
本书能帮助人们理解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用数据可视化表达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本书也是一本简单易用的指南书籍,阅读时建议配合书中图表更容易理解。
编辑于2021-05-01 12:16:55用数据讲故事
Cap1 上下文的重要性
总类
探索性分析
理解数据找出值得关注或分享他人的精华的过程
例如:在100牡蛎里寻找珍珠,展示打开牡蛎过程和珍珠
推荐阅读《 数据之美》
解释性分析
解释找出的精华部分
例如:在100牡蛎里寻找珍珠,展示珍珠
本书的主要内容
表达的逻辑
对象
你在和谁沟通?
细分受众群体
识别决策者
思考你与他们直接的关系
确保他们能够听懂你的信息共鸣和满足双方需求
内容
你希望受众了解哪些内容或者做什么?
建立目标希望受众了解或者完成它
你会如何与受众沟通?
1.现场演示
特点:可控程度高
ppt注意事项:
不能看作做演讲稿直接读
写下ppt的重点
大声演讲给自己听
在别人面前模拟
2.书面文案电子邮件
特点:控制权少
注意:
细节成都高
内容要能回答潜在问题
3.投影文档
满足上诉2种需求
演示
受众自行消化
方式
如何用数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真实数据,不要选择片面数据突出自己的观点
例子
写ppt的起因
你是科学老师,完成科学实验项目,该项目让孩子接触小众科学主题,用问卷来对比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项目是成功的。
对象
家长
学生
其他教师
预算委员会等
假设对象是预算委员会
内容
焦点关注项目的成功
下期开展的资金
方式
用项目前后的问卷数据展示是成功的
事先了解必要的问题
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背景信息?
受众和决策者都是谁?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受众可能对话题存在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偏见?
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案例?这些数据是受众所熟悉的还是新的?
有什么风险?什么因素会弱化案例?我们是否需要主动提出来?
成功的产出是什么样的?
如果时间有限或者只能用一句话告诉受众需要做什么,你会说什么
2个解决方案
三分钟故事
短时间内总结你的语言表达你所想说的
中心思想
必须能陈述你独特的观点
必须切中要害
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开始写之前需要准备事项
故事可视化的大纲
想法在纸上写出来-调正逻辑顺序
现有的问题
展示问题-数据
解决问题的思路
描述试点项目的目标
通过展示数据表明项目的成功
建议
中心思想
理解上下文。清楚地理解你正在沟通的对象,你需要他们了解或者做什么,你将如何与他们沟通,以及你拥有什么数据来支持你的故事。利用三分钟故事、中心思想和故事板等方法组织你的故事,计划所需的内容和流程。
Cap2 选择有效的图表
简单文本
当你只有一两项数据需要分享时,直接用数据本身
不建议用变化手段比如降幅超过50%
实际数据有助于理解发生的变化
表格
表格最适合的场景是,与一群受众沟通,他们会寻找各自特定的兴趣点。如果你需要展示不同的计量单位,用表格通常也会比图形更简单。
缺点
听众不在关心你的观点
格式注意
易读
使用窄边框或者无边框,灰色让边框融入背景
热力图
将表格中的细节和视觉暗示的使用结合起来
散点图
在展示两件事的关系时很有用,因为可以同时将数据对应到x轴和y轴上,观察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以及存在何种关系
线图
用处
线图最常用于绘制连续的数据。因为线连接了点,这就暗示了点与点之间存在着离散数据(一系列数据分隔成不同的类别)间没有的联系。通常,连续性数据都以时间为单位:天、月、季度和年度
优点
在时间变化是变现优异
折线图
展示一组或者多组数据
数据-间隔时间相同
斜率图
适用于两个时间段或者两组对比数据点,可以快速地展示两组数据之间各维度的相对提升、降低等差异
条形图
条形图易于阅读。我们用眼睛比较条形图的末端,很容易快速得出结论:哪一类最大、哪一类最小以及类别之间的增减区别。
数据标签
必须以0为原点
避免将微小的变化过度放大
堆叠竖直条形图
它旨在比较各类别之间总体区别的同时还能看出每个类别中子成分的占比情况
部分与总体的概念
瀑布图
可用于抽离出堆叠条形图中的一部分进行重点关注,或者展示起点和结果以及其中的上升下降等变化
水平条形图
容易阅读
从左到右符合人类阅读习惯
2样物品的对比
堆叠水平条形图
适用于李克特量表法(用于问卷调查的满意度)
面积图
比较难阅读
唯一用途需要可视化相差极大的数值时
不建议使用图形
饼图
饼图能够传达的一个独特的信息就是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作者不推荐使用饼图,甜甜圈图,3d图形
难以阅读
建议用条形图替代
双y轴
选择合适的图形表达。当突出一两个数字时,简单文本是最好的。折线图通常适用于连续的数据。条形图适用于分类数据,而且必须要有零点的基线。根据你希望展现的关系选择图表类型。避免使用饼图、甜甜圈图、3D图表或者次要y轴,因为难以从视觉上进行解读。
Cap3 杂乱是你的敌人
杂乱会导致认知负荷-受众可能决定不再与我们沟通
解决方案-格式塔原则
临近原则
认为物理临近物体同属于一个群体
相似原则
拥有相似颜色、形状、大小或者方向的物体会被视作相关或从属于一个群体
包围原则
认为物理上包围在一起的物体从属于同一个群体
闭合原则
简化人脑中的图形即使是缺失的我们视觉也会帮助填充
连续原则
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尽管没有显式的路径,但我们的眼睛倾向于寻找最平稳的路径并自然地创造出连续性
连接原则
将物理连接的物体视作一个群体
其他消除杂乱手段
避免居中对齐
建议左对齐
避免倾斜文字
注意留白
边界避免文字
对比不过分
事物的差异越多,则没有任何一种差异足够突出
消除杂乱。识别出没有信息价值的元素,从图表中将其删除。利用格式塔原则理解人们如何阅读,并识别潜在的消除对象。有策略地使用对比。对齐图表的元素,保持一定的留白,有助于使受众的解读过程更舒适自然。
Cap4 聚焦受众的视线
需要工具-前注意属性
第一,前注意属性可以用来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导至你期望的地方。第二,这些属性可以用来营造元素的视觉层次,从而按你希望的方式和顺序引导受众处理信息
注意需要少量使用前注意属性能快速引导受众
文字使用前注意属性
图表中的前注意属性
其他注意事项
大小的使用
如果你需要展示几件重要性相同的事情,请使用相似的大小。相反,如果有一件事情尤其重要,那么用大小来体现这一点:将它变大
颜色的使用
少量使用、一致性、考虑色盲的问题、深思熟虑颜色的色调,以及是否使用品牌颜色
使用单一颜色的不同饱和度
注意色盲
用蓝橙色
背景多用灰色或者深灰色
之字形表的最终要的地方
数据标签可以用于你想突出的数据信息
集中注意。利用前注意属性,如颜色、大小和位置等,提示重要的内容。用这些策略性的属性将受众的注意吸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引导受众解读图表。通过应用“你的视线被吸引到哪里”测试来评估图表中前注意属性是否有效。
Cap5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可供性
定义
旋钮可以旋转,按钮可以按压,绳索可以拉动。这些特点暗示了如何使用物体或者与物体交互
方法
突出重要内容
建议最多突出图表中10%的内容
粗体、斜体和下划线
可用于标题、标签、说明以及短语,用以区分元素
优先粗体
大小写和字体
适用于标题、标签和关键词
避免使用不同字体突出内容
颜色
反色元素
能够有效吸引注意,但对设计有一定的干扰
字号
消除干扰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同样重要
当不需要细节时,请总结
扪心自问:去掉这个会有什么变化?不会?那就去掉吧!
将必要但不直接影响内容的元素融入背景
使用关于前注意属性的知识进行弱化。浅灰色的效果就不错
建立清晰的信息层次
对于受众而言,突出重要的内容、消除干扰并且建立视觉层次使得数据可视化
无障碍
定义
无障碍的概念在于,设计应该对不同能力的人都可用
方法
不要过于复杂
越复杂越难以阅读,理解和执行
保持图表易读
保持图表简洁
使用直观的语言
使用精炼而非冗长的语句
去除不必要的复杂
文字是你的朋友
文字在数据沟通中能起到以下作用:标签、简介、解释、强调、突出、推荐和讲故事
例如:幻灯片标题
建议动作性标题
2015年预算
预计2015年预算超支
哪一种更吸引人呢
美观
建一个启发灵感的图表集,模仿有效设计来绘制自己的图表
方法
明智地使用颜色
建议突出重点使用颜色-其他用灰色
注意对齐
左边与左对齐
右边与右对齐
利用留白
不要拉伸图表以填充整个空间,也不要因为有多余的空间就随意地添加内容
接受度
设计必须被受众接受才算有效
改变事物的方式或遭到抵制-这个是人性
所以需要获得新的认同
方法
阐述新的或者不同方法的益处
并排展示
老旧对比
提供多种选择并寻求受众反馈
与有影响力的受众合作
如果有影响力的受众支持你其他人也会接受
倾听没有偏见的第三方意见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为受众提供视觉可供性作为如何交互的提示:突出重要的内容,消除干扰,并建立信息的视觉层次。通过避免过度复杂,利用文字进行标记和解释,使你的设计理解无障碍。让你的图表更美观,以增加受众对设计问题的容忍度。努力使你的图表设计为受众所接受。
Cap10 最后的思考
熟能生巧-练习
学好使用工具
excel
tableau
编程语言r d3 python
ppt
lllustrator
纸
迭代并寻求反馈
白纸容易迭代
在纸上进行思考
别人的建议
投入充足的时间
从榜样中获得启发
模仿是最好的赞美
建立图表库
享受这一过程
建立自己的风格
Cap9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深色背景上的颜色选择
建议白色背景
考虑ppt模板或者企业的品牌颜色
案例二 在图表中使用动画效果
讲故事的模式
注意关键节点的描述
案例三 建立有逻辑的顺序
最开始的部分是最吸引人的部分
案例四 避免“意大利面”式图表的策略
一次只强调一条线
小标题在线条后面
空间隔离
竖直拉升
同一条x轴
水平拉升
同一条xy轴
组合方案
一次强调一条线
案例五 饼图的替代形式
直接展示数字
简单条形图
比较2样物品
水平堆叠图
强调部分到整体的概念
斜率图
增长和降低的斜率
总结
当你发现不知道如何继续时,停下来想一想受众。你需要他们了解或者做什么?你准备讲什么故事?
Cap8 综合所有课程
第一步 理解上下文
对象
内容
方式
第二步 确认图表
第三步 消除杂乱
弱化图表标题
灰色;缩小
去除图表边框和网格线
将x轴、y轴和标签置成灰色以融入背景
消除折线之间的颜色差异
直接在折线上标记名字
第四步 引导受众的注意
根据你想要受众的注意的结论在图表中用不同颜色标记
方法
excel格式化数据点
第五步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图表标题中使用简单的文字表述
xy轴也同样
将元素对齐以更美观
第六步 讲故事
用图表演示一系列的发展
得出最后结论-以呼吁行动为结尾
Cap7 讲故事的课程
本章要旨-学习好的故事如何讲诉,并把这种方式用数据来讲好故事
小红帽的故事总结
反复听增强记忆力
故事采用 情节-起伏-结尾 组合模式
从大师那里学习如何构建故事
戏剧中的故事-来自亚里士多德
故事有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三段式结构
铺垫、冲突和解决
故事与电影-来自《故事》作者
第一种方法
常规的修辞-即如是描述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期望结果
第二种方法
故事的形式-主角需要什么来恢复他生活的平衡?核心需求是什么?是什么阻止主角实现他的愿望?在这样的对抗下,主角决定如何行动以实现愿望,我相信这个吗?斗争是否过于夸张或者软弱?哪怕是天崩地裂,这实际吗?
故事与写作-来自《第五号屠宰场》作者
寻找你关心的主题
不要乱说
保持简单-单词的意思
敢于删减-内容要与主题呼应
发自内心
按规矩说话
心怀读者
保持简单、坚决裁剪、保持真实、故事为受众而准备
构建故事
开头
设定: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
主角:谁在驱动情节的发展?(这应该根据受众是谁而定!)
失衡:为什么冲突是有必要的?发生了哪些变化?
平衡:你希望看到发生什么?
解决:你会如何带来变化
中间
覆盖相关背景,进而推动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发展
举例说明问题
阐述如果不采取行动或者不发生变化会怎样
说明建议方案的优势
向受众明确为什么他们会处在这一决策的位置
结尾
以呼吁行动结束:让受众完全清楚地了解,你希望他们如何利用你传授的新知识
叙述结构
故事的顺序
时间顺序
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or解决方案
从结尾开始
呼吁行动的好处-支撑故事的关键步骤
口头叙述
ppt内容不要过于密集
旁白关联ppt
书面叙述
每页的结论要清晰与受众相关
重复的力量
简捷清楚可重复的短语
总结回顾一页ppt
故事清晰的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
阅读每张幻灯片的标题,这些片段可以拼成整个故事
第一页概要-后面页以概要为内容
行为性标题效果更好
垂直逻辑
一幻灯片上的所有信息是自强调的。内容与标题相互呼应。文字与图表相互呼应
幻灯片上没有任何额外或者无关的信息
反向故事板
水平逻辑反向
新视角
从受众的视角看待问题
找朋友观看
讲述一个故事。创造一个有着清晰的开头(情节)、中间(起伏)和结尾(呼吁行动)的故事。利用冲突和紧张吸引并保持受众的注意。考虑叙述的顺序和方式。利用重复的力量让故事牢牢印在受众的记忆里。利用竖直和水平的逻辑关系、反向故事板、寻求新的视角等策略,确保你的故事在沟通中能够清晰呈现。
Cap6 剖析样例图表
本章要旨-举出5个图表样例,据详细例子说明如何使用图表
折线图
标题用深灰色
当前数据和对比数据用不同深浅颜色标记
时间可以考虑间隔5天 一周或更长
各条线旁边进行标记
注释预测类折线图
预测数据用虚线表示
数据内容标签跟随着数据点
堆叠条形图
达成目标随时间趋势
正负堆叠条形图
表达人数的变化
不用要的辅助数据可以用浅灰色
水平堆叠条形图
问卷调查结果
书本简介
作者
Cole Nussbaumer Knaflic
故事简介
数据幻灯片的关键不在于展示数据,而在于传达数据的含义,作者深知这一点,并撰写了一本简单易用的指南,帮助所有用数据沟通的人更有效地与受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