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全身望诊思维导图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其中的“望”,即为“望诊”。中医诊断学中全身“望诊”包括:神、色、体、态,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
个人学习计划,详细罗列了生活和学习的计划,学习计划分学科做了详细的规划,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全身望诊
望神
神的概念
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广义: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1.神产生于先天之精,又依赖于后天之精的充养
2.气血津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才能有好的神
3.有形才能有神,形健方可神旺,形与神俱
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的重点
两目
两目最易传神,目系通于脑
面色
神情
体态
神的判断
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的重要依据
目光、神情、面色、体态、语言、饮食
得神(有神)
少神(神气不足)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而失神
特: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邪盛扰神而失神
假神(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戴阳证 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离决
神乱
焦虑恐惧:焦虑不安、心悸不宁、不敢独处一室——可见于脏燥
淡漠痴呆:喃喃自语、表情淡漠、哭笑无常——常见于癫病或痴呆
狂躁不安: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常见于狂病
猝然昏仆:猝然扑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常见于痫病
望色(色诊)
望色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面部色泽是由气血上荣于面而形成
意义
颜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
光泽: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
面部脏腑分候
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
客色
病色
晦暗枯槁、暴露浮现
病色善恶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者,亦为“气至” 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多件新病、轻病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者,亦为“气不至” 久病、重病、预后不良
五色主病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青黄者,多属肝郁脾虚、血瘀水停)
赤色:主热症,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
黄色:主脾虚、湿证
萎黄:面色黄、枯槁无光---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脾虚湿蕴
黄疸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面色黧黑晦暗---肾阳亏虚
面色黑而干焦---肾阴亏虚
紫暗黧黑 肌肤甲错---瘀血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望色十法:浮沉分表里、清浊审阴阳、微甚别虚实、散抟辨新久、泽夭测成败
望形
望形的原理及意义
五体与五脏有密切联系:肺合皮毛、脾合肌肉、肾合骨、心合脉、肝合筋
五体依赖脏腑精气充养,精气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通过五体反映于外
望形的内容
形体强弱
形体胖瘦
肥人多痰、肥人湿多: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聚集
瘦人火多
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形瘦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为阴虚内热
形体体质
阴脏人
阳脏人
平脏人
望态
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正常人能随意运动且动作协调,体态自然,无明显不适,是脏腑气血阴阳调畅的表现
望态的内容
望诊八法
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异常动作
颤动: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盛动风。若见于内伤虚证,多为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属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多为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筋脉失养,或阴虚动风所致
手足拘急:多因寒性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四肢抽搐:多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可见于惊风、痫病
角弓反张: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入弓。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可见于热极生风、马钱子中毒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病重失神之象
猝然跌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多属中风。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痫病
舞蹈病状:儿童状似跳舞,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