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教的世界观
这篇思维导图是从佛法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世界观的。身处大时代,需要有对“世界”的大见识、大胸怀和大智慧。所以,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编辑于2021-05-06 09:15:32本期法义从佛法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五大方面的观点是从心的角度出发,从根源上为我们指明了造成环保问题的根源,而对照法义,真是让自己汗颜惭愧。1.克服欲望和贪婪 2.纠正幸福的观念 3.改变生活的方式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5.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篇思维导图主要讲述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是一种方法论,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前面三步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对它了然于胸,让佛法智慧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获得正见,第四步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认识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步第六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转变。第七步第八步重复正向心态、并强化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这篇思维导图是从佛法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世界观的。身处大时代,需要有对“世界”的大见识、大胸怀和大智慧。所以,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期法义从佛法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五大方面的观点是从心的角度出发,从根源上为我们指明了造成环保问题的根源,而对照法义,真是让自己汗颜惭愧。1.克服欲望和贪婪 2.纠正幸福的观念 3.改变生活的方式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5.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篇思维导图主要讲述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是一种方法论,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前面三步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对它了然于胸,让佛法智慧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获得正见,第四步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认识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步第六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转变。第七步第八步重复正向心态、并强化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这篇思维导图是从佛法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世界观的。身处大时代,需要有对“世界”的大见识、大胸怀和大智慧。所以,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佛教的世界观
发心:为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而修学佛法
缘起
当代社会的现状
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甚至宇宙中的信息,从各种星系的发现到平行宇宙的提出,不断有新的、前所未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探索。
为什么要有世界观?
对每个人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世界观将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我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面临选择时就会有什么样的取舍,规划人生时就会有什么样的目标。
世界观的形成:关键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
佛教关于世界的解释
“世”代表时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概括所有的时间
“界”代表空间,以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概括一切的空间。
换言之,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呈现。
佛法修行与世界的关系
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两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了。所以说,世界离不开众生,也离不开我们的心。
这不仅的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
认识能力与世界的关系
认识能力决定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对世界的错误认识,会带来迷惑、烦恼、痛苦和轮回
正见就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正确认识,由此引导我们开启智慧,摆脱迷惑,了悟真相。
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正见是一切修行的关键所在
世界的起源
神创说
缘起:上古时期,人类对宇宙一无所知。在茫茫天地间,在种种不可控、不可知的自然现象中,感觉自己命若浮萍,微不足道,就会相信有一种外在力量在决定人类命运。人们还相信,正是这个万能的神决定了世间的穷通祸福。
过患:只有通过对神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
偶然论
缘起:因为看不清世界的来龙去脉,就将种种现象归之于偶然,从而回避对问题的追究。表面上看,“偶然”似乎是适用于一切的挡箭牌。
过患:偶然论会让人存有侥幸心理,比如不想通过努力,就期待某种结果;或采用不正当手段,却认为可以逃避惩罚。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止恶行善的基础,导致从个体到社会的各种问题。
佛法对世界起源的看法
缘起论——因缘因果
所谓缘起,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
所谓有因有缘,当众多条件和合时,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其中还有亲疏之别,即重要和次要的部分。其中,重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由因和缘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发生、存在和消亡。
缘起论不同于唯物论或唯心论
因为唯物论以物质为第一因,唯心论以精神为第一因,而佛法根本不认为有独立存在的第一因,也不认为有一个万能的神在创造世界,主宰万物。
佛法认为:在佛法看来,无论宇宙还是生命,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并不是取决于某种因素,而是各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观世界
原子论
他们认为原子是物质分割到最后的、不可继续分割的微粒,其存在是客观、常恒的,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由这些基本物质元素的聚集,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乃至宇宙
量子力学
认为物质的存在并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它可能以波的方式存在,也可能以粒子的方式存在,且具有随机性、自由性、不确定性。
其存在会受到观察者的影响。换言之,对象在没有被观察之前,其存在是不确定的;只有被观察之后,才决定了它的存在方式。
量子力学还认为两个基本粒子只要源头相同,是相关联的,哪怕彼此相距遥远,当其中一个粒子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粒子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著名的量子纠缠理论。
佛法对于微观世界的看法
关于“极微”思想的主张
认为这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有专门的计算公式,说明物质是怎么分析到最小单位的。
这一观点和原子论相似,认为世界存在固定不变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物质世界建立的基础。这些极微的聚集,称为“和合”。能造的是极微,所造的是一切现象。虽然我们看到的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实的,但极微却是恒常不变的。
大乘佛教对“极微”思想的批判
提出“缘起性空”的观点。缘起,说明一切现象都是众多条件的和合,其中找不到恒常不变的自性。所谓自性,即不依赖条件、恒常不变的独立实体。任何现象,从一张纸到整个宇宙,包括我们的生命现象,都是缘起的,是各种条件和关系的组合,其中没有恒常不变的自体。当条件发生改变,现象就随之改变了。
如果有恒常不变的极微,那么它到底有没有体积?如果有体积,就意味着它还有方位,还可以继续分割,说不上最小;如果不承认它有体积,就意味着它并不存在。总之,只要有质量的存在,就可以分割,否则就是空的。
唯识宗的主张
我们认识的世界没有离开我们的认识。
我们的认知模式决定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总结:外境在没有被观察之前,具有种种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客观的、固定不变的存在。
宏观世界
宇宙中心的说法
地心说
日心说
银河系
很多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佛陀关于宇宙的说法:宇宙中有恒河沙、微尘数那么多的星系。
佛法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三界(根据众生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所作的划分)
欲界
欲界众生,还在享受色食二欲的生活,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范围
色界
色界在欲界之上,此界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包括四禅十八天。
无色界
无色界则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居,有四空天等。
虽然三界的生命层次不同,但都是众生生死往来之处,所以佛法修行是以超出三界、断除轮回为目的。
十法界:六凡四圣(不同的法界,代表不同的生命状态,以及各种世界的存在)
六道
地狱
饿鬼
畜生
三恶道
天
人
阿修罗
三善道
四圣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圣贤境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常见的概念,是对世界结构的说明)
概念:用现代的话来说,以太阳为中心,有各种行星围绕,再包括生活其间的六道众生,由此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构成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尊佛陀教化的领域,并不是宇宙的全部。
以维摩诘居士示疾为例对世界做了生动的描述。说明物质并没有客观的、固定不变的实体。
总结
对修行人来说,一旦超越自性见,安住在空性境界中,所谓的大和小不过是梦幻泡影而已。既没有实在的大,也没有实在的小。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所谓大小、轻重、美丑、贵贱等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切障碍,其实都来自我们的心,来自我们的执著。
世界的生成和演变
基督教:是来自上帝的安排
现代科学:宇宙中有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等,由此影响宇宙和自然界的运作
佛法-缘起论
由众多因缘的和合组成了世界
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主,这是偏于物质的分析
还有“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说,认为世间万象都离不开心的作用
但不论心还是物,都是无常的。心念有生住异灭,色身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乃至宇宙中无量无边的星球,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佛教经论是以心为立足点进行探讨,从真心到妄心,从意识到潜意识,都有深刻的剖析和阐述。
佛法认为,世界由众缘和合而生。
形成之后进入住劫,即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态环境开始形成,适合众生包括人类居住。
然后,这个环境又因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消耗逐渐败坏,最后化为微尘,彻底毁灭。
佛法认为世界在住劫过程中会有上升和衰退,又称增劫和减劫
增劫中,世界会往正向的方向发展;
减劫中,则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不是由谁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类整体的道德行为。
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在决定各自命运的同时,也在汇集成共业,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
我们要改变这个社会,必须以缘起的智慧,认识到个体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彼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总结: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世界的原理
对世界原理的探索
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最新的弦论,都在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和原理。
当一种又一种的理论被提出后,科学家们却发现,这些理论都没办法解释一切现象。
发现的都是局部原理,这一原理仅限于某个层面,超越这个层面就不再适用,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佛法对世界原理的观点
三法印(佛陀亲证,也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标准)
诸行无常
第一是无常,说明万物的非恒常性。
诸法无我
第二是无我,说明万物的非主宰性。
涅槃寂静
第三是涅槃寂静,告诉我们,只有平息内在的迷惑和烦恼,心灵才能获得宁静,生命才能获得自由。
大乘中观思想是以缘起性空为核心,说明一切现象都是由条件决定其存在,其中没有恒常不变的主宰。
破除自性见
一切现象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业力决定了认知模式,认知模式决定了认识对象
总结:佛教非常重视观想的修行。可以通过观想来调整心态,进而改变行为。当身心由内而外地发生改变,再以禅修证得空性慧,才能真正超越现有的凡夫生命系统。
认识与存在
认识模式决定了我们认识的世界
唯识对认识与存在的观点
认识的三个层面
遍计所执性
即主观错觉的世界。也就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依他起性
即因缘显现的世界。
圆成实性
即世界的实相
探讨认识与存在的关系,是以对缘起现象(依他起)的认识为立足点。
对缘起现象的错误认识,将导向遍计所执,导向生死轮回;
对缘起现象的正确认识,则能摆脱遍计所执,通达空性实相
两条路的分歧,就在于对缘起现象的认识正确与否,这也是轮回和解脱的分水岭。
中观对认识与存在的观点:是以真俗二谛来划分世界
世俗谛是世间的道理,是凡夫根据见闻、经验所总结的
胜义谛则是圣智证得的诸法实相。
关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世间现象,就不能证得真谛;不能证得真谛,就无法断除烦恼,成就涅槃。
总结:不论阿含还是唯识、中观的见地,所有经教都在帮助我们破除对世界的误解,告诉我们真相是怎么回事。只有对世界建立正确认识,进而在正见指导下,通过禅修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才能得定发慧,通达空性,成为佛陀那样的觉悟者。
结说
通过佛法怎么看世界,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佛法的深度及广度,对佛陀的智慧心悦诚服。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佛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能补科学之偏。
正确认识世界,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己,净化心灵,造就健康人格。只有这样,世界才有改变的希望,所谓“心净则国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