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房屋建筑学》中“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知识导图。交通联系部分的面积,在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如宿舍、教学楼、医院或办公楼中。
编辑于2021-05-06 19:08:14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概述
交通联系部分的面积,在一些常见的建筑类型如宿舍、教学楼、医院或办公楼中。约占建筑面积的1/4。
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分类
水平交通联系部分:走廊、过道等。
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
交通联系枢纽部分:门厅、过厅等。
设计的主要要求
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
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
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
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设计步骤
(1)首先需要具体确定过道、楼梯等通行疏散要求的宽度
(2)具体确定门厅、过厅等人们停留和通行所需的面积
(3)然后结合布局考虑交通联系部分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以及空间组合等设计问题
过道(走廊)
过道(走廊)是连接各个房间、楼梯和门厅等各部分,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空间的问题。
设计要求
人流通畅
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550~600mm.在通行人数少的住宅过道中,考虑到两人相对通过和搬运家具的需要,过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0~1200mm[图2.23(a)].(在通行人数较多的公共建筑中,按各类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筑平面组合要求、通过人流的多少及根据调查分析或参考设计资料确定过道宽度。)
公共建筑门扇开向过道时,过道宽度通常不小于1500mm,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办公部分不应小于1500mm。
建筑防火要求
设计过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过道中通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见表2—4。
过道从房间门到楼梯间或外门的最大距离,以及袋型过道的长度,从安全疏散考虑也有一定的限制,见表2—5。
办公建筑过道宽度和过道长度及房间布置见表2—6。
过道也可以兼有其他的实用功能
学校教学楼中的过道,兼有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的功能。
医院门诊部分的过道,兼有病人候诊的功能(图2.24),这时过道的宽度和面积相应增加。可以在过道边上的墙上开设高窗或设置玻璃隔断以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图2.25)。(为了遮挡视线,隔断可用磨砂玻璃。)
图2.26所示使住宅建筑中厨房与餐室的既可分隔又可兼用的布置,也是在交通面积中结合会客、进餐等使用功能,以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
有的建筑类型如展览馆、画廊、浴室等,由于房屋中人流活动和使用的特点,也可以把过道等水平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的使用面积完全结合起来,组成套件式的平面布置(图2.27)。
门厅、过厅和出入口
门厅
概述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
在一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联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的其他功能要求,如旅馆门厅中的服务台、问询处或小卖部,门诊所门厅中的挂号、取药、收费等部分,有的门厅还兼有展览陈列等使用要求。图2.34为兼有会客、休息功能的旅馆门厅。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宽度
和所有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一样,疏散出入口安全也是门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应不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过道、楼梯宽度的总和,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物,门厅对外出入口的宽度,一般按每100人600mm计算。
外门的开启方式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弹簧门扇。
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
在调查研究、积累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建筑标准,不同的建筑类型都有一些面积定额可以参考,例如中小学的门厅面积为0.06~0.08m^2/人,甲等电影院的门厅面积,按每一观众不小于0.50m^2计算,一些兼有其他功能的门厅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
要求
导向性明确
概述
即要求人们进入门厅后,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各过道口和楼梯间,并易于辨别这些过道或楼梯的主次,以及它们通向房屋各部分使用性质上的区别。
门厅的布局
对称
对称的门厅有明显的轴线,如果起主要交通联系作用的过道或主要楼梯沿轴线布置,主导方向较为明确[图2.35(a)]。
不对称
不对称的门厅[图2.35(b)],由于门厅中没有明显的轴线,交通联系主次的导间,往往需要通过对走廊口门洞的大小,墙面的透空和装饰处理以及楼梯踏步的引导等设计手法,使人们易于辨别交通联系的主导方向。
图2.36是在基本对称的宾馆门厅中,楼梯设在一侧作不对称布置, 并以宽阔的楼梯踏步,引导人流通往楼上。
避免交通路线过多的交叉和干扰
对一些兼有其他使用要求的门厅,更需要分析门厅中人们的活动特点,在各使用部分留有尽少穿越的必要活动面积。 (如图2.37所示门诊所和旅馆的门厅中,分别在挂号、药房和接待、小卖处留有必要的活动余地,使这些活动部分和厅内的交通路线尽少干扰。)
门厅
由于门厅是人们进人建筑物首先到达、经常经过或停留的地方,因此门厅的设计,除了要合理地解决交通枢纽等功能要求外,门厅内的空间组合和建筑造型要求,也是一些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过厅
过厅通常设置在过道和过道之间,或过道和楼梯的连接处,它起到交通路线的转折和过渡的作用,有时为了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也可以在过道的中部设置过厅(图2.38)。
出入口
建筑物的出人口处,为了给人们进出室内外时有一个过渡的地方,通常在出人口前设置雨篷、门廊或门斗等,以防止风雨或寒气的侵袭。
雨篷、门廊、门斗的设置,也是突出建筑物的出入口,进行建筑重点装饰和细部处理的设计内容,图2.39(a)、(b)、 (c)分别是一医院人口处设有停车的门廊、机场入口处和一商场入口处的雨篷示意。
楼梯和坡道
楼梯时房屋各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
楼梯要求
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
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
考虑整栋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楼梯宽度
楼梯的宽度,是根据通行人数的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决定的。
梯段的宽度
梯段的宽度和过道一样,考虑两人相对通过,通常不小于1100~1200mm[图2.28(b)];考虑三人通过,通常不小于1500~1650mm[图2.28(c)]。
一些辅助楼梯,从节省建筑面积出发,把梯段的宽度设计得小一些,考虑到同时有人上下时能有侧身避让的余地,梯段的宽度也不应小于850~900mm[图2.28(a)]。
所有梯段宽度的尺寸,也都需要以防火要求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防火要求宽度的具体尺寸和对过道的要求相同(表2—4)。
楼梯平台的宽度
楼梯平台的宽度,除了考虑人流通行外,还需要考虑搬运家具的方便,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图2.28(d)]。
由梯段、平台、踏步等尺寸所组成的楼梯间的尺寸,在装配式建筑中还须结合建筑模数制的要求适当调整,如单元式住宅,楼梯间的开间常采用2400mm或2700mm。
楼梯形式
楼梯的形式的选择,主要以房屋的使用要求为依据。
两跑楼梯由于面积紧凑,使用方便,是一般民用建筑中最常采用的形式; 当建筑物的层数较高,或利用楼梯间顶部天窗采光时,常采用三跑楼梯。
一些旅馆、会场、剧院等公共建筑,经常把楼梯的设置和门厅、休息厅中显得庄重的先合后分式楼梯,剧院门厅中开敞的不对称楼梯,以及旅馆门厅中比较轻快的圆弧形楼梯等(图2.29).
对层高较低的使用室内楼梯的二层小住宅,结合建筑平面组合,把楼梯平台和室内过道面积结合起来,采用直跑楼梯也有可能得到比较紧凑的平面(图2.30)。多层房屋中直跑楼梯通常占用面积较多。
楼梯间
开敞楼梯
指的是楼梯不封闭,与走道或大厅等直接相通,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
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封闭楼梯间
指的是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应采用封闭楼梯间的多层公共建筑(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但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分别按有关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防烟楼梯间
指的是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物不应小于4.5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疏散楼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2)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楼梯数量
楼梯数量主要根据楼层人数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来确定。
当建筑物中,楼梯和远端房间的距离超过防火要求的距离(表2—5),面积、层数超过防火规范时,都需要布置2个或2个以上的楼梯。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2—2014)规定: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2- 7规定的公共建筑。
楼梯位置
一些公共建筑物,通常在主要出入口处,相应的设置一个位置明显的主要楼梯;在次要出入口处,或者房屋的转折和交接处设置次要楼梯供疏散及服务用。这些楼梯的宽度和形式,根据所在平面位置,使用人数多少和空间处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图2.31为一学校平面中,楼梯位置的布置示意。位于走廊中部不封闭的楼梯,为了减少走廊中人流和上下楼梯人流的相互干扰,这些楼梯的楼段应适当从走廊墙面后退。由于人们只是短暂地经过楼梯,因此楼梯间可以布置在房屋朝向较差的一面,但应有自然采光。
垂直交通联系部分除楼梯外,还有坡道、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室内坡道
室内坡道的特点
上下比较省力(楼梯的坡度在30°~40°,室内坡道的坡度通常小于10)。
通行人流的能力几乎和平地相当(人群密集时,楼梯由上往下人流通行速度为10 m/min,坡道人流通行速度接近于平地的16 m/min)。
但是坡道的最大缺点是所占面积比楼梯面积大得多。
一些医院为了病人上下和手推车通行的方便可采用坡道;为儿童上下的建筑物,也可采用坡道;有些人流大量集中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的部分疏散通道,也可用坡道来解决垂直交通联系(图2.32)。
电梯通常使用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一 些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建筑,如医院病房部分也常采用。
自动扶梯适用于具有频繁而连续人流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如商场、展览馆、游乐园、火车战、地铁战、航空港等建筑物中(图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