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
解剖消化系统的知识点概括。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分。
编辑于2021-05-11 20:10:14消化系统
胃食管反流病
概述
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括约肌的松弛)
(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
病理
①复层状上皮细胞增生 ②粘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长 ③固有层的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 ④糜烂以及溃疡 ⑤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生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之为Barett食管。
临床表现
食管症状
①典型症状
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具有特征性因此被称为典型症状。
②非典型症状
指除烧心和反流之外的食管症状。 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列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
食管外症状
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 对于病因不明、久治不愈,上述疾病患者注意是否存GERD,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有提示作用,少部分患者以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为首发或者主要表现。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有呕血或黑便,等不同程度缺血性贫血。
食管狭窄食管炎 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可发生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上,亦可不伴有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以及腺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30到50倍。
胃食管反流病的多科学症状
口鼻腔症状: 反酸、反食、口酸、口苦、口腔溃疡、流涕鼻后滴流、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
咽喉症状: 咽喉疼痛,咽部异物感、癔球症、咳粘痰,声音嘶哑等,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危及生命。
肺部症状: 咳嗽咳痰憋气,肺气肿,气管炎,吸入性肺炎,哮喘,闭塞性支气管炎,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
胃食道症状: 烧心、胸痛、背痛、嗳气、上腹胀痛不适,吞咽困难等
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 诱发高血压病、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
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
采用洛杉矶分级法: 正常: 食管粘膜无破损 A级: 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级: 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无融合性病变 C级:粘膜破损有融合,但<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24小时食管PH监测
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食管吞钡x线检查
食管滴酸实验
食管测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①有反流症状 ②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③食管过度酸反流的客观证据,如患者有典型烧心和反酸症状,可作为初步临床诊断 ④内镜下若有反流性食管炎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食管病变,本病诊断可成立。 (对于具有典型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者,24小时食管PH监测,若证实有食管过度酸反流,则诊断成立。)
治疗
①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注重日常保养 (床头抬高15~20公分,控制体重,戒烟酒、咖啡,饭后多活动)
②药物治疗
促胃肠动力药:
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PPI
H2受体拮抗剂:
抗酸药
③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慢性复发倾向,长疗程维持治疗。 H2受体拮抗剂和PPI均可用于维持治疗,PPI效果最好。
④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治疗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胃炎
概述
定义:胃炎指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分类 ①非萎缩性(又称浅表性) ②萎缩性 ③特殊类型
流行病学
自身免疫性胃炎,北欧多见,我国少见。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为口口或者粪口传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HP)
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主要胃炎类型: ①非萎缩性胃炎:又称浅表性胃炎,病变局限于胃窦部,常有高酸分泌和十二指肠溃疡。 ②多灶性胃炎:常有萎缩和肠腺化生病变,从胃角部开始向贲门和幽门方向延伸,好发胃溃疡和胃癌
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粘膜炎症消退 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饮食和环境因素
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后发展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b细胞的胃体粘膜萎缩为主
其他因素
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
临床表现
疾病类型
①由HP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
②有症状表现为上腹痛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③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
④在典型恶性贫血时,除贫血外,还有维生素B12,缺乏及其它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实验室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其他检查
侵入性: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
非侵入性:血清学检查、碳13或者碳14—尿素呼气实验、粪便HP抗原检测。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1、2)的测定
诊断
确诊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怀疑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检测相关自身抗体以及血清胃泌素
治疗
对症治疗:
子主题
药物治疗
子主题
手术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 ①伴有胃粘膜糜烂、萎缩、以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者 ②有消化不良症状者 ③有胃癌家族史者
预后:感染HP后,少有自发清除,慢性胃炎长期持续存在。 可由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多灶性胃炎; 慢性多灶性胃炎~胃癌。
消化性溃疡
概述
定义: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命名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流行病学
全球性常见病。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常见。 Du多见青壮年,GU多见中老年。 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 临床上DU>GU,约为2~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遗传因素
其他因素
临床表现
疾病类型
复合溃疡
幽门管溃疡
球后溃疡
巨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无症状性溃疡
并发症
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癌变
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慢性病呈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上腹痛表现为进食或抗酸药物所缓解的临床表现———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具有确诊价值
胃癌:内镜或x线检查胃溃疡,必须进行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
胃泌素瘤:是阝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导致肿瘤,往往小(<1mm),生长慢,多数为恶性。
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粘膜活检
X线钡餐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测定
治疗
治疗的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预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避免劳累以及精神紧张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及应用:抑制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根除HP的治疗方案;根除结束后抗溃疡治疗;根除治疗后的复查。
NSAID溃疡的治疗复方以及初始预防:对于高危患者有溃疡病史,高龄且应用抗凝血药或糖皮质激素者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目前认为ppi或米索前列醇预防效果最好
溃疡复发的预防: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彻底停服n said
外科手术指征:①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②急性穿孔,③瘢痕性幽门梗阻,④胃溃疡癌变,⑤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预后:
死亡主因高龄患者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和急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