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的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设计,讲课设计,教师能够全面思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一篇关于德育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积因素 (长善救失),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
一致的品质,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能主动地交配自己的行动,不容易受别人的不独断专行、拒绝他人建议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学习动机的培养 自我兴趣归因,需要立志迁移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手。
(1)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有助于培养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
(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乐趣到志趣的逐步深化过程。
(1)学生对过去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结果的事情容易产生兴趣;
(2)学生对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产生兴趣;
(3)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4)学生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引导学生把具有积极性和浓厚兴趣的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