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思维导图。本章节需要我们掌握软膏剂和黑膏药的含义与特点;软膏剂的常用基质种类、特点和应用;软膏剂的制法。熟悉黑膏药的基质与制法。了解橡皮膏的含义和外用膏剂的种类;黑膏药的质量要求;外用膏剂药物的透皮吸收机理;含药橡皮膏的基质与制法。
下图梳理了中药药剂学片剂辅料的知识内容,分别有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粘合剂、助流剂、崩解剂,希望本图梳理的内容能帮到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外用膏剂
软膏剂
含义
原料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特点
均匀、细腻、与皮肤无不良反应
适当黏稠性,涂于皮肤上无不良刺激且不融化
多用于慢性皮肤病
禁用于急性损害部位
用于溃疡创面的应无菌
制法
基质的处理
油脂性基质,过滤后干热灭菌、热压灭菌。
成型
研和法
基质为半固体状态。 常温下将药物与基质等量递加研合均匀。 小量:软膏板,乳钵。 大量:电动研钵
熔融法
基质加热熔化加入研细药粉、混匀 、 搅拌至冷凝。 适用: 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 主药可溶于基质 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
乳膏剂
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半固体制剂
应有适当稠度,润滑,无刺激性
性质稳定,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不发生配伍禁忌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
易清洗,不污染衣物
工艺
水相与油相加热至80℃
混合
1.两相同时混合 2.分散相加到连续相 3.连续相加到分散相
搅拌至冷凝
包装与贮藏
药物处理
可溶于水中的药物加入水相中; 可溶于油中的药物加入油相中; 两者都不溶的,研细后加入成型基质中。
贴膏剂
指将原料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膏状物,涂布于背衬材料上供皮肤贴敷,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作用的一类片状外用制剂
橡胶贴膏剂
不易污染皮肤或衣物
基质不易与药物发生作用
黏着力强,无需加热软化
可保护伤口,防止皮肤皲裂、治疗风湿痛
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
可能引起过敏性及刺激性的皮炎
不适用于皮肤糜烂、化脓及外伤者
凝胶贴膏剂
载药量大,尤其适于中药浸膏
与皮肤生物相容性好,透气、耐汗,无致敏、无刺激
药物释放性能好
采用透皮吸收控释技术,使血药浓度平稳,药效持久
使用方便,不污染衣物,反复帖敷仍能保持原有黏性
特别适合于各类中药浸膏贴剂,生产中无三废污染
提取
提取方法:浸渍、回流、渗漉
制胶
压胶
浸膏
打膏
涂膏
回收溶剂
切割加衬与包装
原料药物前处理
基质成型
制剂成型
贴剂
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特指给药剂量小药效高的全身用透皮贴剂
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排空速率等影响,生物利用度高
使用方便,无疼痛,可随时撤消或中断治疗
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固定,血药浓度稳定
无松香等增黏剂,对皮肤刺激性小
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骨架黏合工艺
在骨架材料溶液中加入药物,浇铸冷却成型,切割成小圆片,黏贴于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
涂膜复合工艺
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如压敏胶溶液中,涂布于背衬膜上,加热烘干使溶解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溶剂蒸发,可以进行第二层或多层膜的涂布,最后覆盖上保护膜,亦可以制成含药物的高分子材料膜,再与各层膜叠合或黏合
充填热合工艺
在定型机械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定量充填药物贮库材料,热合封闭,覆盖上涂有胶黏层的保护膜
膏药
黑膏药
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白膏药
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化学组成为碱式碳酸铅PbCO3·Pb(OH)2炼制成的另一种铅硬膏
作用比软膏剂持久,可随时中止给药,安全可靠
刺激性较强
药料的处理
药料的提取
炼油
下丹成膏
去“火毒”
摊涂
下丹时需将油冷至100℃
宫粉用量:与油的比例入1:1或1.5:1
加入宫粉后须搅拌,将要变黑时迅速投入冷水中
成品为黄白色
凝胶剂
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如鼻腔、阴道和直肠
易涂展、洗除,无油腻感
适宜于中药提取物
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功能
稠度小而利于药物释放
润滑作用差,易失水和霉变
基质的制备
加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