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本思维导图是对消化系统解剖及其功能的思维导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1-05-15 23:48:30消化系统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
LES一过性松弛
抗反流屏障障碍:贲门术后
食管清除障碍(如干燥综合症)
其他
脂肪
热巧克力
药物(硝苯地平)
激素(抑制胃蠕动)
胰高血糖素
胆囊收缩素
“高”“肽”太,“胆”大,吃“热巧克力”,“钙”片,得“胃食管反流病”
血管活性肽
表现
食管症状:反酸、烧心、烧灼感
食管外症状:声音嘶哑、肺炎、哮喘
检查
胃镜
溃疡:反流性食管炎
无溃疡: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24h食管ph检测
治疗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PPI(首选)
奥美拉唑(4-8W)
H2受体阻滞剂
法莫替丁(8~12W)
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食管狭窄
Barret食管(癌前病变)
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化生)
食管腺癌
定期随访
食管癌
病因
食物(亚硝胺)
地理(太行山一带—缺微量元素)
饮食(缺乏热带水果)
基因突变
病理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鳞癌
好发部位
颈段
胸段
胸上段(距门齿25cm)
胸中段(最常见)—距门齿30cm
胸下段(距门齿40cm)
腹段
早期分型
早期食管癌:局限黏膜层及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充血
斑块(最常见)
糜烂
乳头状
肉眼分型
髓质型
缩窄型
蕈伞型
溃疡型
转移
淋巴结转移为主—左锁骨上淋巴结
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
胸骨后针刺感
哽咽感
中晚期—进行性吞咽困难
检查
最有价值:胃镜
筛查:食管拉网试验
X线钡餐
X线钡餐
食管癌:食管中段黏膜紊乱,管壁僵硬,管腔狭窄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呈“鸟嘴状”
食管憩室:钡餐外溢呈“憩室状”
食管平滑肌瘤:“半月装切迹”“瀑布征”
鉴别检查
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X线钡餐
虫蚀样
蚯蚓样
串珠样
菊花样
贲门失弛缓症:吞咽困难+X线钡餐(鸟嘴状)
食管良性狭窄
治疗
最有效—手术切除
食管癌早期—食管镜下手术
化疗—不能手术、放疗、晚期患者
放疗—上段食管癌、手术禁忌患者
晚期食管癌患者、年老体弱无法手术患者为改善生活质量—胃造瘘术
胃十二指肠疾病
急性胃炎
病因
最主要—NSAIDS
抑制环氧合酶
COX-1前列腺素E—保护修复胃黏膜
COX-2炎症因子—疼痛
乙醇、辣椒
应激
中枢神经病变—Cushing溃疡
烧伤—curling溃疡
表现
腹痛
呕血+黑便
检查:最有价值:胃镜+活检
治疗
病因治疗:塞来昔布(抑COX2)
对症治疗:首选—PPI(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主要)—胃窦小弯侧
自身免疫性因素(壁细胞抗体—胃体)
其他:十二指肠液反流,年龄大,营养微量元素缺乏等
表现
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
分型及特点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粘膜肿胀增粗
慢性萎缩性胃炎
粘膜皱壁平坦,粘膜苍白,血管透见,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A型胃炎:壁细胞抗体(胃体)—自身免疫性胃炎
HCL⬇️,内因子⬇️—VB12⬇️—巨幼贫
B型胃炎:HP感染(胃窦)—感染性胃炎
慢性特殊性胃炎
腐蚀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
检查
最有意义:胃镜+活检
活动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非活动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
A型胃炎
血清壁细胞抗体(+)
血中维生素B12下降
B型胃炎
侵入性方法—胃镜取活检
HP培养
抗酸染色革兰氏阴性杆菌
尿素酶快速实验(+)
非侵入性方法—C13、C14尿素酶试验
治疗
A型胃炎
首选糖皮质激素
药物不可逆转异型增生,中重度、无淋巴结转移—胃镜下粘膜切除术
中重度、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
B型胃炎
四联药物
PPI
柲剂
两种抗生素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甲硝唑
有明显胆汁反流慢性胃炎—首选“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
上腹部疼痛,嗳气
检查:血常规(-),HP(-),胃镜(-)
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胃镜及食管检测可明确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对于排便后缓解
「卓艾综合症(胃泌素瘤):大量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增生—大量盐酸—导致不典型部位溃疡(降部,水平部,升部)
消化性溃疡
病因
最主要HP感染
次要:盐酸及胃蛋白酶
其他:NSAIDS,糖皮质激素,胃排空障碍
表现
一般表现:上腹部疼痛,周期性,节律性
具体表现
胃溃疡
好发人群:老年人
进食痛(进食-疼痛-缓解)
好发部位:胃窦小弯侧
十二指肠溃疡
好发人群:青少年
空腹痛(疼痛-进食-缓解)
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球部
特殊溃疡
复合型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存在
幽门管溃疡—餐后很快发生疼痛,呕吐早,幽门梗阻早,易穿孔、出血
球后溃疡—溃疡发生在降部、水平部,易出血,疼痛易向背部放射,严重者易黄疸
巨大溃疡—直径>2cm,多位于球部后壁,易穿透
老年人溃疡—病变不典型,不易发现,并发症发生率高(胃溃疡多位于胃体上部,不易合并幽门梗阻)
儿童期溃疡—疼痛多在脐部
难治性溃疡—易癌变
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
部位
胃窦小弯侧(GU)
球部后壁(DU)
出血量
5~10mL—大便OB(+)
50~100mL—黑便
250~300mL—呕血
>600mL—神志不清
800~1000mL—休克
治疗
药物:PPI(奥美拉唑)
手术
保守治疗无效
老年人伴动脉硬化
地处偏远,无血库或血源
有癌变
合并幽门梗阻
穿孔
部位
胃小弯
球部前壁(70%)
表现
突发上腹部疼痛
体征
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肝浊音界消失
检查
首选“立位X线腹平片”—膈下游离气体
最有意义:诊断性腹穿
治疗
无禁忌症—胃大部分切除术
局部污染重,肠壁水肿—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超过8h,腹腔内感染严重者)
术前最重要—胃肠减压
梗阻
表现
呕吐大量宿食,无胆汁
体征:振水音阳性
检查:胃镜
治疗
手术绝对适应症(胃大部分切除术)
术前高渗盐水洗胃,减轻肠壁水肿
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不会
检查
最有价值:胃镜(直径<1cm)「如溃疡直径大,凹凸不平—癌变」
HP检查
治疗
药物
抑酸剂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HP感染(7~14天)
保护胃黏膜
铋剂
碱性药物—中和胃酸(硫糖铝)
手术治疗
毕I式手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我国大部分)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毕II式手术:胃-空肠吻合术
迷走神经切断术(欧美)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引起严重腹腔功能障碍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易引起胃潴留—加做幽门成形术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减少胃潴留
并发症(毕II式后)
术后早期
术后出血
<2~4h—结扎线脱落
4~6天后—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
10~20天后—缝合处有感染
术后胃瘫—无蠕动波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右上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立即手术探查
吻合口破裂:腹痛+腹膜刺激征
术后梗阻
输入段梗阻
急性术后近端空肠综合症:少量食物+不含胆汁
急找少,慢找大
慢性术后近端空肠综合症:大量胆汁,不含食物
输出段梗阻:食物+胆汁
吻合口梗阻:食物为主
术后晚期
倾倒综合症
早期(餐后30min)—低血容量性表现
晚期—胰岛素(低血糖表现)
营养性并发症
壁细胞减少—HCL减少—铁离子减少—缺铁性贫血
内因子减少—维生素B12减少—巨幼贫
骨病,肠吸收功能障碍
碱性反流病
表现:胸骨后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下降
特征:抑酸剂无效(与胃食管反流病鉴别)
治疗:Rowx-en- Y吻合术
残胃癌
最短发生在术后5年
最常见发生在术后第10年
表现:剑突下包块,边界不清
胃癌
病因
主要病因:HP感染
其他:遗传,亚硝胺食物等
病理
最常见病理类型:腺癌
好发部位:胃窦
分型
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微小胃癌—<5mm
小胃癌:<10mm
进展型胃癌
侵犯到肌层,“皮革胃”
分型
早期胃癌
I型:隆起型
I I型:表浅型
进展型胃癌(Borrmann分型)
I型:肿块
II型:溃疡局限型
III型:溃疡浸润型
IV型:弥漫浸润型
转移
最主要: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
胃窦小弯侧—幽门上淋巴结
胃窦大弯侧—幽门下淋巴结
小弯侧上方—腹腔淋巴结
大弯侧上方—胰腺上方
直接浸润—周围器官
血行转移:最常见肝脏
种植转移:Krukerborg瘤(印戒细胞癌、库肯博格瘤)—转移至卵巢
检查
最有效:胃镜+活检
X线钡餐:充盈缺损,龛影
肿瘤标志物
腹部CT:明确肿瘤分期及转移
治疗:最有效: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根治术(距肿瘤边缘5cm,距十二指肠3~4cm)
合并并发症(梗阻、穿孔、出血)—姑息性胃切除术
禁忌症:腹腔转移(大量腹水)
肝脏疾病
生理及解剖
第一肝门
肝胆管
肝动脉
门静脉
第二肝门:肝静脉
中间裂:将肝分为左右肝
分解(解毒)
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
肝硬化
病因
乙型肝炎(我国)
酒精性肝硬化(西方)
其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循环障碍—淤血性肝硬化
药物性肝硬化
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硬化
遗传代谢性疾病:酮代谢紊乱
病理
肉眼观:早期肝肿大 晚期肝缩小
镜下观:假小叶形成
表现(失代偿期)
肝功能低下
分解
毒物增多—肝病面容
胆红素增多—黄疸
脑—肝性脑病
雌激素—肝掌,蜘蛛痣
分解
凝血因子—出血
白蛋白—低蛋白血症
门脉高压
脾大,脾亢(三系减少)
腹水(最突出表现)
门静脉高压,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流减少–是腹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白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钠潴留(有效循环血量减少—RASS激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排钠和排尿减少
淋巴回流受阻
抗利尿激素继发性增多(肝对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弱)
侧支循环建立(4个分支)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X线钡餐
虫蚀样
蚯蚓样
串珠样
菊花样
腹壁静脉曲张
痔静脉曲张
腹膜后吻合支曲张
检查
最有价值:肝穿刺活检—假小叶形成
肝功能减退检查
黄疸
谷丙转氨酶升高
谷草转氨酶升高
合成: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多,白/球比倒置
肝纤维化检查
主要细胞:肝星状细胞
3—血清III型前胶原肽⬆️
4—IV型胶原⬆️
层—层粘连蛋白浓度⬆️
透明—透明质酸⬆️
治疗
对因治疗
HBV,HCV:抗肝炎病毒—干扰素
保证热量,高蛋白摄入
腹水
漏出液
限水入量(<1000ml);限钠:500~800mg/d
首选利尿剂:螺内酯(保钾)
腹穿放腹水(每放1000ml,输80g白蛋白)
介入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并发症
最常见:上消化道出血
最严重:肝性脑病
肠壁水肿—屏障功能减弱—大肠杆菌透壁感染
—自发性腹膜炎
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如感染严重—可表现为渗出液
肝硬化病史+腹痛+发热+腹膜刺激征(+)
治疗
抗生素(最重要治疗)
针对抗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
药物:头孢哌酮或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疗程:大于2周
肝癌:进行性肝肿大+AFP⬆️
肝肾综合征:肝硬化—腹水—有效循环血量⬇️—肾灌注不足—少尿+肌酐⬆️
肝肺综合症:肝解毒能力下降—影响呼吸膜—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
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门静脉血栓形成—顽固性腹水
幽门梗阻时禁用抗胆碱药—引起胃潴留
24h内出血—术中止血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