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循环第五章 高血压
这是一篇关于内科学循环第五章 高血压的思维导图。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高血压病并发症
心、脑、肾为主要受累脏器
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人的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即主动脉夹层,夹层突然破裂可导致病人死亡
眼底病变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直接有关
恶性高血压以肾损害最为突出
长期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
脑卒中的发病率比心肌梗塞高5倍以上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壁病变,血管弹性下降,当失去管壁外组织支撑时,容易引起微小动脉瘤;在血压急剧升高时,硬化变脆的细小动脉可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脑病症状出现可能与脑水肿有关
概念: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中心动脉压大于140mmHg),脑血流出现高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的形成,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血压升高明显时,小动脉硬化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加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表现为高血压脑病,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血压降低后,部分临床症状可逆转。
高血压脑病一般不出现急性肺水肿,仅见于少数症状严重患者
可见于急性高血压、妊娠中毒症、嗜铬细胞瘤
肾病与高血压
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同时出现
肾病高血压
高血压多年后,出现水肿、蛋白尿
高血压肾脏损害
血液透析的指征:Cr>442umol/L
血肌酐值>265umol/L禁止使用ACEI类药物
血肌酐值与eGFR对应:186-442→30-60,噻嗪类药物在eGFR小于30时无效
继发性高血压(40岁以下高血压考虑)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所致的高血压,属于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
青少年
多发性大动脉炎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低比重尿)
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引起,大多数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良性血压升高,呈轻、中度高血压,少数可发展为重度或恶性高血压。
醛固酮多了,保钠保水排钾作用强,钠多了晶体渗透压高,所以口渴,所以低钾
嗜铬细胞瘤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肿瘤性质多为良性,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比较少见
皮质醇增多症
主动脉缩窄
降压药物特点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
升高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
抑制胰岛素释放并抑制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导致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
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
低钾血症
是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合并心力衰竭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效应。
B受体拮抗剂
诱发平滑肌痉挛,故对伴有哮喘、慢阻肺、周围血管病等患者禁用,增加胰岛素抵抗,掩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CCB
对妊娠期妇女较为安全,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稳定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等
ACEI
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尤其适用于糖尿病并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
ARB
降低尿酸,对伴痛风的患者适用
降压作用起效缓慢,最大降压作用在服用后6-8周出现,但持久平稳;治疗剂量窗较宽;不良反应少。
降压机制
哌唑嗪
选择性突触后a1受体阻滞药,能同时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对突触前a2受体无明显作用,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及肾素分泌增加等作用
排钠增多,使血容量减少
噻嗪类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的Na+-Cl-共转运子,抑制氯化钠的重吸收,远曲小管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加,因而钾离子排出增多,导致低钾血症
酚妥拉明(卞胺唑啉)
同时阻断a1和a2受体,扩张皮肤和肌肉的小动脉,用于血管痉挛性疾病,也可用于治疗休克和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
利舍平
使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耗竭
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I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I减少,从而产生血管舒张
减少醛固酮分泌,利于排钠
特异性肾血管扩张亦加强排钠作用
抑制激肽酶II从而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缓激肽增多
激活B2受体使前列腺素(PGI2)和NO合成增加,发挥其舒张血管作用而降低血压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补充小知识:心钠素具有抑制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硝酸酯类
低剂量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LVEDP和肺血管压降低
硝酸异山梨酯
1-3mg/h扩张小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
7-12mg/h扩张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等),降低心脏后负荷
3-7mg/h扩张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硝普钠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同时扩张静脉和动脉,降低前、后负荷,迅速降低血压
B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对B1、B2受体均有较强大的激动作用,对a受体几乎无作用。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B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对肾、肠系膜血管舒张作用较弱,对冠状血管也有舒张作用,也有增加组织学流量的作用。
间羟胺(a受体激动剂)
收缩血管,升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
高血压治疗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首选利尿剂
高血压+变异性心绞痛:首选CCB
肾功能不全:袢利尿剂(呋塞米)可用
三联征
扩张型心肌病
充血性心衰
附壁血栓
心律失常
主狭
心绞痛
呼吸困难
晕厥
主闭
靴型心
水冲脉
周围血管征
心脏压塞Beck三联征
低血压
心音低弱
颈静脉怒张
脊髓小脑
意向震颤
肌张力下降
共济失调
高血压心脏病
没有全心扩张
没有风湿病史
吸烟+高血压+左心室增厚+左下方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