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15-17章: 财政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15-17章: 财政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29 15:56:212024年最新教材,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2024年最新教材,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它是由“原产地+商品名称”组成,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类型,在属性上具有地方性特色。
2024年最新知识产权实务,商标权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独占使用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造成消费者混淆和市场秩序紊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4年最新教材,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2024年最新教材,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它是由“原产地+商品名称”组成,是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类型,在属性上具有地方性特色。
2024年最新知识产权实务,商标权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的独占使用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造成消费者混淆和市场秩序紊乱。
经济基础
二、财政
15、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 基本情况
政府预算: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最早出现在英国 形式:预算平衡表 —— 体现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内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 政府理财的主导、基本环节 政治:重大的政治行为 本质: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 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 职能(必考)
【政府预算职能】对政府部门,反映活动、监督收支、控制支出 法定授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准,超出或更改,报同级人常审批
政府预算 制定原则(必考)
【早期 制定原则】控制性、周密性、功能性 【目前 制定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合法性、公开性、年度性 完整性: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 统一性:统一的口径和编制,保证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 年度性:历年制1月1日-12月31日
政府预算 分类(必考)
我国 政府预算 职权划分(必考)
【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督 职权划分】 人大:审批 + 撤改 → 全国-中央预算,地方-本级预算 人常:监督 +调整+决算 → (同上)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 编制、执行、调整+监督 + 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 编制、执行、调整
我国 政府预算 体系(必考)
【政府预算体系】包括:①一般公共预算(基础)、②政府性基金预算、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④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 支出-保障改善民生、行政正常运行 —— 我国每年统计公报 内容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基金,收费,卖地,彩票,以收定支,结转下年 支出-专项使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税后利润上交- 烟草20% 资源垄断(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15% 一般竞争性(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10% 科研院所,邮政集团公司 5% 粮食 免交 * 社会保障预算:收入-社保缴纳、①安排大量、②③调剂 支出-专用社会保障 (基金-都是专款专用) 编报和审批(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主管部门编制,财政部审核,向国务院报告
我国 政府预算 编制、执行制度
政府预算 管理制度:形式《预算法》,是财政管理制度 的核心(中心环节)
政府预算 编制制度
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是部门预算制度 1、确立了部门作为预算主体的地位,实行 综合预算 2、编制程序“两上两下” 3、将按预算外管理的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教育收费纳入本部门财政专户管理,其他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 执行制度
预算执行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1、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所有收入通过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3、政府采购,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政府预算 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4个坚持 党的领导,预算法定,目标引领,底线思维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预算 收入统筹 ②预算 支出规范:“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作) ③预算 编制严格 ④预算 执行和绩效 强化 ⑤加强 风险防控 ⑥增强 透明度
16、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划分原则(必考)
【支出·划分原则】 受益原则、效率原则、技术原则、区域原则(没有区域特性归中央) 【收入·划分原则】 受益与负担对等原则、效率原则、集权原则(大额税种归中央)、恰当原则 收入与支出的非对称性:收入结构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以地方政府为主
财政管理体制 类型
类型1:财政联邦制 独立、平等、互不从属。 类型2:财政单一制 中央统一领导下,统一管理、分级管理
财政管理体制 改革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①加强中央事权 ②明确共同事权 / 也有减少共同事权的说法 ③区域性公共服务归地方 ④调整支出责任 / 也有动态调整划分的说法
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 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 历程: 1、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 2、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包干制”财政管理体制 3、1994 年 实行了分税制 财政管理体制
支出责任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地方财政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支出
收入责任(必考)
财政转移支付(必考)
最早提出:经济学家庇古(考过) 重要作用: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 转移支付的特点:对称性(上级对下级)、完整性、科学性、统一性、法制性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1、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拨付) ——目标:完善,稳定增长 用于:均衡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县基本保障、调整工资、农村税改、资源枯竭城市 2、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拨付): ——目标:清理、整合、规范 用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
17、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功能、目标(必考)
财政政策(6大):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国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财政政策功能:协、导、稳、控
财政政策目标:稳物价、增就业、促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工具、类型
财政政策 工具
(必考)
财政政策 类型
类型1: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类型2:根据调解经济周期的作用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个人、企业)、政府福利支出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汲水政策:短期,加大公共投资,利用市场机制,恢复经济活力 补偿政策:根据经济状况,反向调解
财政政策 乘数、时滞
财政政策 乘数
财政政策 乘数: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扩张效应等于1,不是没有扩张效应)
投资乘数(投资 对 总收入 的影响):k=1/S (边际储蓄倾向)=1/(1-边际消费倾向)
财政政策 时滞
财政政策的时滞:内在时滞、外在时滞 内在时滞:内部认政,做研究 —— 认识时滞、行政时滞 外在时滞:外部决策看结果 —— 决策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
三、货币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六、法律
五、统计
四、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