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第十一章 能力
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详细考点,适合考研复习。普心知识点很繁杂,没有接受系统学习的同学是难以开展的,所以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思维导图来辅助大家进行学习和记忆。
初中心理课教学内容,涵盖了多个具体话题和活动,如“开学第一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期末总结”帮助学生反思成长,“思维训练”与“成长型思维”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适应力,“社交与人际关系”部分则深入探讨了友谊的维持、拒绝与赞美、亲子与师生交往等话题。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后修正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个层次为缺失性需要,后三个层次为成长性需要。该理论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也就越强,潜力也就越大;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所有生物都有对食物和水的需要,但只有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图整理精神分析发展的脉络框架和重点任务的重要理论,包括人际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当代弗洛伊德修正者、自体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弗洛伊德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普心第十一章 能力
能力概述
能力、才能和天才
才能
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能力的完美结合
天才
能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区别
分属范畴不同
概括水平不同
发展水平不同步
知识获得快,技能需要练习过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比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晚
联系
能力依赖知识、技能的获得
能力是获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又是获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
能力高低影响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
即智力,它是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
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重点,2019)
卡特尔提出的分类
液体能力
也叫液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因此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多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晶体能力
也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是一直在发展的,只是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情绪智力(3 1 3 1)
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3);利用情感促进思维的能力(1);理解、分析情绪,运用情绪知识的能力(3);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1)
能力的结构
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智力理论
智力因素说
独立因素说
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二因素说
斯皮尔曼提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因素组成的
一般能力或叫一般因素
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它才使人们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会出现正的相关。
智力的多元理论(口诀:音韵人间阎罗,自然自知)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的治理成分构成: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大脑的右半球
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
自知智力
自然智力
群因素理论
认为人有7中基本的心理能力(口诀:数理流空想推知)
词语理解;词语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联想记忆;知觉速度;一般推理
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内容
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等(5种),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
操作
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种),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引起来的
产品
是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分类,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阜南的层次结构理论
智力的最高一层是一般因素(G)
第二层分为两大因素,即语言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
第三层是小因素群,包括语言、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层为特殊因素,即各种特殊能力(S)
智力的信息加工信息理论
智力三元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和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包括
元成分
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起着核心的作用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情景亚理论
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包括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罗伯特.斯滕伯格还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智力的PASS模型
由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提出。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总体趋势
从三岁到十二三岁,智力发展几乎和年龄等速,以后逐渐呈负加速变化
顶峰时期
总体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到达顶峰的时间不同
稳定创造时期
25岁-40岁
液晶之别
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结构上的差异
能力的性别差异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环境和教育
包括产前环境、早起经验、学校教育等因素
实践活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