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科疾病之崩漏,整体与局部分析
辩证分析局部整体因素养阴清热化瘀调理胞宫。补益化清治崩四方,罗元恺。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genital system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二个部分。 内生殖器由生殖腺( 卵巢 )、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 、阴道 )和附属腺( 前庭大腺 )组成。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归纳整理,国医大师临床应用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学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学 “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的范围。邓教授认为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情志失节,如心情不畅、恼怒,精神紧张等。此外,过嗜烟、酒、辛、辣、肥甘厚腻,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或肝肾阴虚等病理变化,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对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宜详查症脉,辨证治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辩证分析局部整体因素养阴清热化瘀调理胞宫
探析病因病机 明辨局部整体
一、肾虚为本,气虚脾虚为果
青春期崩漏机理
肾主生殖,阴精是基础,阴虚阳博,一般作火旺,火旺迫血妄行导致崩漏。
肾阴阳失衡,通过奇经及胞络而影响子宫
更年期崩漏机理
肾阳亏虚,证之本也,肾虚精亏无疑涵养心肝,心肝气郁化火
心肝气郁影响胞络气血运行及正常排血,胞宫瘀血,因之而生
阴虚及阳,阳虚失煦,气化失职,亦能致瘀;阳虚之后,火不暖土,脾胃不和,气虚则摄纳乏力,血失统摄,加剧出血
其他方面
阴虚及阳,逐渐转入阳虚为主,或平素脾肾阳虚,则出现虚寒性崩漏,此属阴虚阳博发展的后果。
气虚、脾虚是大出血的结果,非致病之因,但不同程度影响冲任、子宫之约制和固藏
二、瘀热交合,乃出血之重要局部因素
局部指子宫,子宫受心肝脾胃等整体功能的影响和支配,整体病变产生的火热、瘀血必然到达子宫而发病
子宫出血原因有二:1.子宫的火热、瘀血;2.子宫包括胞脉胞络,阴虚失养,脆性增加。
出血既久,下元亏虚,湿邪乘虚而入,蕴于子宫而化热,湿热与瘀血相合,使出血益发难愈
三、子宫反馈于整体
子宫的藏泻受心肾主宰,受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所支配。
心肾之气通而下达,胞脉胞络畅通,子宫即行泻之功。
心肾交合,气不下达,胞脉闭塞,子宫即行藏之能。
子宫的反馈亦能促进心肾之间的交合与升降
临证处理经验
一、坚持主证主因的调治,处理好兼夹对立证型
本证的主因:肾阴虚夹有血热、血瘀。
血瘀证症状
1.阵发性出血
2.大血块排出
治法
要注意到脾胃的运化
注意用药的协同性:1.如肝经郁火、脾胃虚寒并存,清肝热加剧寒,温中促肝火,因此要用加味归脾汤、越桃散、交加散。2.血热与血瘀相兼,清热应固经,化瘀要通经,如自拟四草汤
阴虚血热夹瘀:滋阴清热化瘀,固经汤、四草汤
血热血瘀:清热化瘀为主,左以滋阴,丹栀逍遥散合加味失笑散,再入二至丸。
阴虚日久,损及脾肾阳气者,发生虚寒性崩漏,同样夹有瘀浊,治疗除健脾补肾外,还当化瘀固冲。方选胶艾汤,参鹿汤,震灵丹一类。
二、血热夹瘀主以四草汤
根据单方创立四草汤,若脾胃虚寒者,佐以健脾和胃之药
三、青春期崩漏以补阴化瘀为主
特点:补阴化瘀,选二至合二龟(炙龟板、炙鳖甲)再参入加味失笑散(失笑散、黑当归、赤白芍、血竭、茜草、大小蓟、制香附、益母草组成,滋阴而不滞瘀,化瘀不伤阴。
治法:1.如出血时间很长,反复发作,滋阴养肾,长期服用二至地黄丸。 2.若出血时间较长,营血耗伤,阳气亦弱,致脾胃不和,甚导致湿浊内阻者,从脾胃论治或兼治,用参苓白术散、归芍六君汤等。
四、更年期崩漏重在调理
特点:滋肾养阴,清热化瘀,调理肝脾,安定心脾等法。
治法:1.常用固经丸(汤)合四草汤,加入钩藤、合欢皮、黛灯芯、莲子心、陈皮、失笑散等轻降安神之品 2.寒热并用,一面运用四草汤,固经汤,一面需要加入炒白术、陈皮、茯苓、川断、泡姜温脾胃。
五、调治子宫清凉补泻
时人治崩漏皆调任冲。调治之法,清热凉宫,镇静安降,其次是补宫、泻宫、暖宫数法。
清热凉宫:除固经汤外,需加入紫草、鹿衔草、苦丁茶、地龙等品。大出血时,应用龙齿,牡蛎,钩藤,五味子等镇降之品,抑制子宫反馈,减少出血。
补宫:子宫发育欠佳,或长时间出血的,宫失所养,必须补宫,腥臭之物有滋养子宫,帮助发育之功,如龟板,鳖甲,乌贼,淡菜,动物胎盘与四物汤合用。
暖宫:一般在崩漏后期或者某些严重阶段,出现子宫虚寒病变。震灵丹中之紫石英,赤白石脂、禹余粮,蛇床子,艾叶,鹿角胶(霜)等,均有暖宫摄血之效果。
泻宫:泻之未尽,就不能行藏,用四草汤,加味失笑散,必要时加入大黄、炒枳壳、晚蚕砂等,意在清除子宫之残留之瘀浊,泻之使尽,则藏血功能自复。
整体病变——肾,”阴虚阳博“。继发因素:气虚或脾虚 局部病变——子宫,”瘀热互扰“。继发因素:湿热
夏桂成 主编《中医妇科学及护理》、《简明中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