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决策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决策的思维导图。管理会计第八章—决策,内容详细,清晰。管理学笔记总结,内容包括:决策与决策过程、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编辑于2021-05-27 20:57:56第二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概述
四、决策的技术方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保守法(小中取大法)/悲观法
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认为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无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该方案的最小收益。——风险低收益小
2.冒险法(大中取大法)/极大极大损益值法
对未来持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能获取该方案的最大收益。——风险最大,收益大
3.折中法(中庸原则)
折中收益值=最大收益值*a+最小收益值*(1-a) ;选值最大
采用乐观系数来评价最大收益值和最小值。其取值在0-1之间,大于0.5-乐观,小于0.5-悲观
4.后悔值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方案
决策参观的6种原则:悲观原则、乐观原则、务实原则、中庸原则、机会均等原则、最小后悔原则(大中取小原则)
常用的不确定决策方法: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大中取小只是它的简称,不能选)
五、决策的基本过程
1.问题发现和诊断——起点,找机会,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环节
问题界定可以采取:(1)类别分析法 ;(2)类比分析法 ;(3)假设分析法 ;(4)层次分析法
2.确定目标——基本前提
3.拟定备选方案
(1)临时方案——为了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
(2)追踪方案——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
(3)积极方案——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制定的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4)应变方案——事先拟定的预防方案。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设计方案
A.要大胆探索,精心设计 ;B.方案应当有创造性 ;C.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D.保证拟定方案的质量。——2019.12.21.DX+
4.分析方案
5.选择方案——关键
6.实施和反馈——管理者要通过决策追踪,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一致,不断向对方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超纲:行政决策中心环节——方案设计(2017.9.9 DX)
决策制定过程的顺序
1.选择正确合理的信息
2.对风险水平可接受性的评估
3.行动方案的制定
4.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决策
六、决策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组织文化 ;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 ;4.时间因素 ;5.过去的决策 ;6.伦理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起点 ;2.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3.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4.在现代管理中决策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2018.3.10PD
第二节 预测与决策
一、预测的含义与类型
(一)预测的含义
预测:就是立足于过去和现在,预计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2020.9.26 PD
预测的发展首先来自决策的需要,其目标就是为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预测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的内容会随着决策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变动。
一般而言,预测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可选方案和内容评估方面,它要评价未来选择的多种可能性,以及每种选择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所能得到的收益。——2020.12.26/2021.1.16
(二)预测的类型
1.按企业在规划未来业务方面的预测
经济预测: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房屋开工率、有关指标预测经济周期
技术预测
需求预测(销售预测)
2.按它所包含的时间跨度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长期预测
短期预测往往比长期预测更精确些
超纲:预测的特点:1.科学性 ;2.近似性(现在/过去预测未来) ;3.局限性 ;4.真实性 ;5.不确定性
超纲:预测的作用
1.有助于认识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
2.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3.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外部条件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二、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3.选择预测方案(最重要) ;4.评价预测结果 ;5.编写预测报告
超纲版: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三、预测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有10余种
(一)定性预测方法(经验判断法)
1.专家调查法
专家个人调查法
优点:不受外界的影响 ;没有心理和其他压力 ;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实地反映专家的意见 ;速度快
缺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专家会议调查法
优点:提供的信息量大 ;考虑的因素全面 ;通过交流思想,有利于集思广益 ;预测的准确性高
缺点:易受会议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2.专家意见法——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广泛性,较为可靠——2019.3.30pd
3.名义小组技术——是专家个人和专家会议两者优点结合起来
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
4.德尔菲法(匿名函询法)
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兰德公司 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同时出现"预测方法,决策方法“选预测 ;判断出现:德尔菲法作为一种决策方法是为了避免集体讨论.........提出的一种方法(√)。
德尔菲法的程序:建立预测工作组——选择专家——设计调查表——组织调查实施——汇总处理调查结果
匿名发表意见 3-4轮 10-15人,不超过20人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优点:1.简便易近,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2.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敛,参加者易接受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3.集思广益;4.能避免权威人士影响决策 ;5.方法可靠性高
缺点:1.专家的集体主观判断 ;2.选择合适的专家方面也比较困难 ;3.征询时间的意见较长 ;4.费用较高
哥顿法(方案创造法):美国 形式:开讨论会
特点:主持人并不把要解决的问题立即告诉大家,只是抽象的告诉功能方面的问题,让大家敞开思路,为解决功能性问题提出各种设想。
(二)定量预测方法(分析计算法/统计预测法)
建立在历史数据和资料以及目前的信息基础上的预测
定量预测的结果比定性预测更具科学性和精确性
定量一定比定性更科学,精确×
按处理资料的不同
时间序列法(历史延伸法/趋势外推法)
因果预测法(回归分析法)
第二章 决策
第三节 决策与心理
一、决策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差异性。——2020.9.26 PD
(一)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俊遮百丑“、”爱屋及乌“
特点:极端和绝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二)首因效应(先头效应)——陌生人
(三)近因效应——熟悉的人
Eg: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认知结构简单——近因效应 ;认知结构复杂——首因效应
(四)从众效应
1.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时
2.保全自己的利益
3.权宜之计
4.违背自己的意愿被迫从众,模仿与服从
5.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一致时从众,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从众
从众效应的通常结果:积极的一致性 ;消极的一致性 ;无异议的一致性
(五)定型效应
(六)反衬效应——鸟鸣山更幽
(七)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黄灯效应——拖延
新闻效应——决策中人们对极为熟悉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反应的心理现象
颂歌效应——报喜不报忧
鲶鱼效应——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乐队效应——全体受个人的影响
雁阵效应——团队协作的精神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暗示
棘轮效应(制轮作用)——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
破床效应——及时纠正偏差以免偏差扩大
刺猬效应——天冷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刺杀对方
鸵鸟心态——比喻逃避现实的心理
摩根原理——过早想到消极就没办法看到积极性
框架效应——对一个客观上相同的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
帕金森定律(官场病/金字塔上升定律/大企业病/组织麻痹症)——行政人员增加,组织效率低
蘑菇效应——蘑菇长在阴暗角落得不到阳光,没有阳光,没有肥料,只有长得够高才会被人关注,可此时自己已能接受阳光。
二、决策中的心理压力
(一)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
心理压力是指能引起人们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反应的外界刺激。
引起压力的原因: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不合理的认识。——2019.11.30 PD
只要感觉有威胁存在,就是内心的一种矛盾冲突。=只要威胁,就会有压力
表现形式
1.趋避冲突——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付出代价。Eg:这山望着那山高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双趋冲突——两个好处都想要
3.双避冲突——两种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却必须选择其一
心理冲突体现在:独立与依赖 、亲密与隐私 、合作与竞争 、表现个性与遵守规范
(二)逆反心理
1.超限反应——好戏连续亦生厌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要有效地说服别人,就必须给别人留面子,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价值。——烽火戏诸侯
3.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分地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同人的自卫本能有关,其作用在于使人的心理实现平衡,所以不能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三)心理压力的持续时间
塞赖的压力反应理论
惊恐阶段 ——焦虑、恐慌、抑郁
抗拒阶段——采用措施缓解心理压力
力竭阶段——沮丧、无助、绝望
(四)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
1.实现决策目标的难易程度 ;2.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 ;3.决策后果与决策者个人的利害关系 ;4.决策风险的大小 ;5.决策时间的压力大小
6.决策在实际中如达不到计划目标,其回旋余地的大小 ;7.决策目标的多少及其相互的冲突程度 ;8.决策环境的变化程度 ;9.决策者对处理同类问题经验的多少 ;10.群体决策中责任的分散程度。
第四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
(一)群体决策的含义
在现代组织中,随着客观环境愈来愈复杂,而且不确定性。模糊性、随机性大量存在,使得组织决策必然大量地向群体决策转移。——2021.1.16DX
群体决策又称集体决策,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完成的决策。
群体决策
领导群体决策
群体参与决策
(二)群体决策的利弊
1.群体决策的优点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
(3)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
(4)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
(1)消耗时间长
(2)不能避免少数人统治
(3)屈从压力
(4)责任不清
群体决策的过程
1.问题诊断阶段 ;2.备择方案阶段 ;3.选择决策阶段
超纲:团队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个体转换成团队成员
震荡阶段:分配任务,执行缓慢,争执竞争——2018.6.24 DX
规范阶段:比较有凝聚力
执行阶段:高度凝聚力
二、头脑风暴法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2020.12.26 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
1939年 美国 奥斯本
开动脑筋、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头脑风暴法
直接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在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
质疑头脑风暴法(反头脑风暴法)——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
实施的4项原则:1.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2.建议越多越好 ;3.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他更具有说服力
1-2小时 5-12人 圆桌
专家的选择原则
参加者相互认识,同一职位中选,领导人员不参加
参加者互不认识,不同职位中选,不宣布职称
参加者的专业应力求与所论及的决策问题相一致,并不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