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决策(5)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决策的思维导图。管理会计第八章—决策,内容详细,清晰。管理学笔记总结,内容包括:决策与决策过程、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编辑于2021-05-28 16:54:00第二章 决策
第四节 群体决策
三、参与决策的流程与利弊
(一)参与决策的流程
参与决策是指组织的一般成员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参与决策影响决策。
参与决策是一种独裁式管理体制相抵触的民主决策形式。
流程
1.要清楚地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2.要确定决策者和核准者
3.为决策小组找一个领导人
4.召开正式的决策会议——在决策会议上被提出的替代方案可能会完全代替讨论好的决策。
2021.1.16
(二)参与决策的利弊
参与决策是削弱和制衡集权式领导的手段。
在参与决策中,应防止
1.防止领导将群众当作表决机器
2.防止领导失控
3.防止小集团意识
4.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由大家共同负责变为大家都不负责,从而产生冒险性迁移心理。
四、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
择案规则就是决策群体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典型的择案规则有4个:完全一致、商议一致、多数通过、等级决定程序。一般均用“多数通过”原则。
1.完全一致(一票否决权)
(1)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2)决策中没有人因最终的方案选择而利益受损——2017.7.30 DX
2.商议一致——可能存在博弈行为——2020.12.20
3.多数通过,即“少数通过多数”
(1)简单多数方法 ;(2)比例多数方法
4.等级决定程序——最高等级者定夺
5.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法/成对表决法)——对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成对的比较,先表决两个方案,获得群众成员过半数的方案再同余下的方案进行成对比较,依次表决直至得出最终结果。——2020.1.4 PD
6.博尔达计数——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
7.赞成投票制(同意表决法)——只考虑赞成
8.正负表决法
第五节 计划的编制
一、计划的含义
(一)计划的概念
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
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工作过程
计划: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决策是计划的前提。
计划的过程也是决策落实的过程。
任何计划都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以下内容 拉斯韦尔 美国政治家
What——做什么 目录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 原因
做正确的事
Who——谁去做 人员
Where——何地做 地点
When——何时做 时间
How——怎样做 达到目标的方式、手段
正确的做事
(二)计划的特点
1.目标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组织目标。
2.首位性——计划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桥梁,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
3.普遍性
4.适应性
5.经济性(效益性)
与计划最密切的:控制
(三)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区别
1.决策是选择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
2.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联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
计划可以对决策进行调整
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
二、计划的类型、意义与作用
(一)计划的类型
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5年以上,绘制组织长期发展蓝图
短期计划——1年内,在执行过程中灵活选择的范围较小,有效的执行是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2017.9.9 DX
按计划涉及的范围分类: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
按计划的内容:专项计划、综合计划
2.按职能空间分类
业务计划——“物、产、供、销” 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财务计划——财
人事计划——人
3.根据涉及时间的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对企业经营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战略计划:(1)远景陈述和使命陈诉 ;(2)战略环境分析 ;(3)战略选择 ;(4)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战术性计划: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计划
4.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
具体性计划——Eg:一个增加销售额的具体计划可能规定在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要增加15%
指导性计划——Eg:在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增加12%-15%
5.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例行计划(程序性计划)——订货、材料的出入库
例外活动(非程序性计划)——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品种结构的调整、工资制度的改变
6.按范围分类
政策——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一种限定活动范围
程序——根据时间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关联活动
方法——手段
战略计划——重要 高层 外部环境
长期计划——全面、各层、内部环境
几乎与组织生命周期
形成——指导性计划
成长——短期的、具体性计划
成熟——长期的、具体计划
衰退——短期的、指导性计划
(二)计划的表现形式——孔茨和韦里克
1.目的/使命/宗旨——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2.目标——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3.战略——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指南以及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
第二章 决策
第五节 计划的编制
二、计划的类型、意义与作用
(二)计划的表现形式
4.政策——决策时评价方案的行动指南。2017.12.24 PD
5.程序——与战略不同,程序是行动的指南 ;与政策不同,程序没有给行动者自由处理的权利。
6.规则——最简单的计划。本质: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行动的管理决策。——2018.4.28 DX
7.方案或规划——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8.预算——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三)计划的意义
计划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出方向、减小变化的冲击、并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以及设立标准以利于控制。——2021.3.20.DX
1.计划是一种的协调的过程
2.计划可减少不确定性——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以及制定适当的对策,计划可减少不确定性,使管理者能够预见到行动的结果。——2021.1.16
3.计划可以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的活动,提高效率
4.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进行控制
(四)计划的作用
计划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
另一方面: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成员工作的依据。
其作用具体体现在
1.为组织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2.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3.为有效筹集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4.为检查、考核和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2020.12.26 DX+ 2019.6.22
三、计划的编制
1.估量机会——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
2.确定工作目标——计划过程的第一步
3.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2021.3.20 DX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洞悉过去、预知未来,因此没有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就无法做出好的计划。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1.说明事实性质的预测资料
2.适用的基本政策和现行的组织计划
4.拟定备选方案
5.评价备选方案(的尺度)
必须达成的目标
希望达成的目标
6.拟定备用或应急计划
7.拟定派生计划——为支持基本工作计划,还需要制定不同的派生计划,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2019.6.22 PD
8.编制预算
计划的关键:选方案 ;决策的关键:选方案 ;预测的关键:选择预测方法
四、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计划工作的精髓、灵魂
2.许诺原理——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越长。2018.4.21 PD
3.灵活性原理——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 ;执行计划,则一般不应有灵活性
对于主管人员来说,灵活性原理是计划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总目标不变,小目标可变
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 ;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应变能力。
五、滚动计划法
长计划,短安排
当代最新的计划形成方法是:从下往上的形成方法
传统的计划制定方法:定额换算法、系数推导法、经验平衡法——2019.5.19 PD
现代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法、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学方法
滚动计划法:“近细远粗” 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从时间上看,滚动计划法适用于制定长期计划——2021.1.16
从内容上看,滚动计划法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比较稳定的生产与销售计划以及物资供应计划的制定。——2020.12.26 2020.8.15 PD
(一)滚动计划的制定方法
1.制定程序
2.计划修正因素:(1)计划与实际的差异 ;(2)客观条件的变化 ;(3)企业经营方针的调整
(二)滚动计划的评价
1.缺点:使计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
2.优点
(1)计划、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更切合实际
(2)滚动计划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并使短期计划内各阶段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
(4)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