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1.运用了“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修辞手法
明喻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红屋顶,黄草山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为明喻)
暗喻
①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②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借喻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水晶”在这句话中以喻体直接出现,没有比喻词及本体。向前逐句分析水晶借代的对象,即有共同点的本体,可分析出“澄清、清亮、空灵”3个关键词,结合“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概括得出本体为“自上而下整个空间澄清空灵的济南”)
(特点)
3.①(描绘事物的)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写出了……(本体)的……(围绕感官)特点。
②(阐释道理的)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写出了……(本体)的……特点
赏析角度
(多感官)
视觉
形状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赏析示例: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把散在草丛里的野花比作眼睛、星星;
3.(像星星)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野花的繁多,
(像眼睛)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野花在草丛中随风忽闪忽现的动态美;
4.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野花繁多,随风忽闪忽现生机勃勃的喜爱之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仿佛把济南放在了一个小的摇篮里
嗅觉
气味
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思考:“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特点是什么——悠、远,隐约可闻却又不可捕捉。得出,形象生动的写出花香……的特点。
味觉
味道
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思考:本体是什么——鼻子挨打的感受;
2.把鼻子挨打后的感受比作油酱铺的味道汇集;
3.形象生动的写出鼻子受重力冲击后味觉涌动难受各种味道汇集的感觉(也叫通感)。
触觉
质地/感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思考”母亲的手“的特点是什么——“暖”和“柔”
3.形象生动写出春风……的特点。
听觉
声音
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都成了涨落的潮汐。
其他
心理
(借喻)他心如鹿撞,七上八下,澎湃的海水激荡翻腾,久久不能平静。
动态感
(暗喻)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2.把覆盖山体的雪草比作带水纹的花衣;
3.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薄雪覆盖的坡草随风起伏,山体在雪、草“波浪”交相掩映下色彩涌动的动态美。
(情感)4.表达了作者对……(本体)的……(围绕特点展开)之情
勇气是迷茫时明亮的灯塔,给我指明方向,勇往直前。赏析:把勇气比作灯塔,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勇气在迷茫时发挥的巨大作用。
定义: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等)都出现。
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出现比喻词语,或比喻词为“是、变成、成为、等于”等或者破折号连接。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雪”借喻浪花。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以“厚障壁”来借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作用:
①对事物进行描绘——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②对道理进行阐释——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