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证逻辑
这是一篇关于论证逻辑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2-04 13:14:10论证逻辑
论证结构
论点标志词(有所断定):因此,所以,可见,这表明,实验表明,据此推断,由此认为,我认为,这样说来,简而言之,显然,等
论据标志词(事实描述): 标志词后接论据:例如,因为,由于,依据,据统计 标志词前接论据:据此推断,研究人员据此认为, 因此,专家由此认为。对此指出前面是背景,据此指出
题型识别
削弱题
质疑题干不成立,降低题干论证的成立性
提问方式中有削弱、质疑、反驳、结论不成立
支持题
帮助题干论证成立
提问方式中有“支持、加强、最不能支持”
假设题
找题干中论证的必要前提
提问方式中有“假设、预设”
解释题
提问方式中有“解释”
找原因
推论题
假定题干为真,推出选项
提问方式:上述断定所要表达的结论;哪项断定必然为真;能推出哪项结论。
评论题
提问方式:指出存在的漏洞;基本结构表达最准确的/争论/评价,采用了哪种论证方式
基本法
(1)一致性: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对象一致性,概念一致性,话题一致性,程度一致性,范围一致性,时间一致性(先找论点的对象)
(2)相关性: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依据,要与论点具备相关性;不相关的排除
(3)真实性:论据必须是已知真实的
正确选项一般与题干具备一致性
例外: 1.对照组:反面对象,无因无果。 2.类比。 3.另有他因:出现新的原因,这个原因会导致题干中的结果。
至少具备相关性
求因果五法 1.求同法:在某个现象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场合中,仅有一个元素是共同出现的。 2.求异法:两组对象作横向对比(有因有果和无因无果做对比);同一对象在某因素出现前后情况纵向对比。 3.求同求异共用法: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只有一个共同元素;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都没有这个共同元素,这个共同的因素可能就是此现象发生的原因。 4.共变法: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也随之变化;有效性:因果倒置;另有共因(可以说明结论不正确) 5.剩余法(排除法):把已知有因果关系的部分减去,剩余部分也可能有因果关系。
命题模型解题方法
一致性类
拆桥搭桥
命题识别:论据与论点的论证对象,核心概念,话题不一致
解题方法: (1)支持,假设题就是搭桥(指出论据与论点中的对象,概念,话题具备一致性) (2)削弱题是拆桥(指出论据与论点中的对象,概念,话题有差异)
口诀: 对象概念有变化,此题就考拆和搭。 主对主,谓对谓,论据就和论点对。
归纳论证
完全归纳:根据某类对象每一个对象的性质推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此性质。
不完全归纳:根据一部分对象的性质推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此性质
命题识别:论据中常出现问卷调查/统计/抽样/某个人的见闻
解题方法: (1)削弱:样本没有代表性,以偏概全;数量太少,广度不够,样本不是随机选取;调查机构不中立。 (2)支持/假设:样本有代表性;数量多,光度大,样本随机选取;调查机构中立。
口诀: 论据小,论点大,此题考点是归纳数量广度随机性,调查机构中立吗
重点考察不完全归纳
“有的不”一般为干扰项,只能反驳所有,除非题干出现所有,
类比论证
概念:根据两个或两类相关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推测在另外的属性也相同。
命题识别:论据的论证对象A,论点的论证对象B,二者之间存在相似性,不能有本质差异。
常见类比
不同对象类比:动物类比到人;动物类比到组织;不同人之间的类比。
不同时间类比:过去类比到现在;过去类比到未来。
不同地域类比:国外类比到国内;城市类比到农村。
解题方法
削弱题:类比对象有差异,差异影响了类比的成立性(拆桥)
支持/假设题:类比对象本质上相似或一致(搭桥)
口诀: 论据A,论点B, 此题考点是类比。支持假设就搭桥,质疑削弱找差异
演绎论证
概念:一般到个别;论据大,论点小。
常见的演绎论证
(1)假言论证: A®B,A,因此B ØA®ØB,ØA,因此ØB
(2)三段论论证: 所有A都有性质C,B是A,所有B有性质C。
(3)选言论证:论据中出现两种可能A和B,通过排除一种肯定另一种;AÚB=ØA®B ;AÚBÚC=ØAÙØB®C
解题方法
反证法:原命题为A,先假设其不正确(即ØA),发现推出了矛盾,所有ØA不成立,A不成立
归谬法(反驳方法):构造一个与对方类似的论证,推出荒谬的结论,结论不成立;削弱,支持,假设,用箭头表示出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答案
口诀:论据大,论点小,此题考点是演绎。这种题目很简单,画画箭头出答案
因果关系
削弱方式: 1.因果倒置:指出不是A导致B,而是B导致A; 2.因果无关:直接指出题干中的原因A和结果B无关; 3.否因削弱:直接否定题干中的原因A; 4.另有他因:是其他原因C导致了题干中的结果B(选项中的原因与题干中的原因能共存力度小,不能共存力度大) 5.有因有果:(举反例)出现了原因A,但没有出现结果B,A®B与AÙØB矛盾(力度大) 6.无因有果:没有因A,但出现了结果B(对照组)
支持(选越充分越好)/假设(找必要条件,要求最低限度)方式: 1.因果相关:直接说明题干中的因果关系成立; 2.排除他因:排除是其他原因导致结果B的可能; 3.排除因果倒置:排除B是A的原因(力度小) 4.无因无果(对照组):没有原因A,也没有结果B(选项与题干对象相似性越强,力度越大) 5.选项中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变量要唯一,变量要与题干一致。 6.取非法:否定正确的选项,就可以否定题干。
命题模型解题方法
非一致性类
现象原因模型:识别:题干的结论提示词因此,所以,这说明可以成这是因为或其原因是;题干直接出现某原因“导致了,引发了,引起了,造成了某结果。 干扰项:否定词+最高级 削弱方法:(1)优先考虑一致性;(2)找原因(过去);预测结果(将来);措施目的。
摆现象,析原因,倒置无关和否因,另有他因看排斥,有无因果看相似
求异法模型(目的是找原因): 识别:通过两组对比,前后对比,得出一个因果关系(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解题方法
共变法模型 识别:(1)题干指出两个现象同时发生,有因果关系 (2)两个现象之间存在共变(关联词:越...越...)有因果关系。 (3)三组对象的对比实验,观察是否存在共变因素,确定因果关系。
解题方法
预测结果模型 识别:题干出现将会,会,未来会,会导致,一定能,要表示对未来结果断定的词。(论据:当前的情况;论点:未来的预测)方法 削弱:给出理由,说明结果预测错误。 支持:给出理由,说明结果预测正确。
措施目的模型 识别:题干出现为了,能,可以,以求表示目的的词汇,计划,建议,方法,表达措施的内容
解题方法
解释题:找原因 1.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实验验证因果关系 2.原理:题干会出现一个已经发生了的现象,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3.题干结构:常出现转折词,但是,然而,尽管(前后的现象都发生)如果题干出现”差异化的结果,就要找差异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