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怎样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呢? 以下十个非常实用而又简单的技巧,随便一个,都能够帮助你提升管理时间的效率,只要你坚持从生活中去实践。
高效学习是提高自己最基本的能力,听完许岑老师的课,现学现用来做个反馈。里面有很多观点很新颖,之前对学习的想法太固化,还停留在学校时期上课练习考试的模式。
这是一篇关于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张遇升的思维导图。随着年龄的上升,我们往往会发现精力水平越来越跟不上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事实上,过了30以后人的精力是逐年下降的。但与此同时,家庭和公司对你的要求却逐日提高,我们称之为中年危机。事实上精力管理也是可以根据科学的安排和锻炼提高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张遇升老师给到的方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批判性思维
论题:你有没有走题
论题的两大类:
1、在讨论事实,他关心的是世界万物在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
政策辩论:如何思考更清楚?表达更明确?
1政策辩论的框架有四个核心步骤,分别是“需、根、解、损”。在应用过程中,这四个词的顺序不能改变。 2需求性:要解决的问题,不是 question,而是 problen,是那些让我们产生痛感的麻烦。 3根属性:即产生这个麻烦、痛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4解决力:评估某个对策多大程度上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5.损益比:这个对策的好处、坏处、利好、利空各是什么
2、在讨论价值主张,他关心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包括行为的对错好坏和情理责任。
价值辩论:如何扭转别人的偏好?
向前延长找前提:问:基于什么隐含的前提,才会有这样的认知? 向内延长找概念:问:我们讨论的概念,是你说的这个意思吗? 向上延长找情景:问:在什么场合说,在什么状况说? 向下延长找角色:问:谁在说,对谁说?有这种想法的,是什么人? 向后延长找推论:问:如果人人都按照你说的做,会有什么后果?
找出论题
一个观点本身就是在回答某个问题,那么论题,就不用找,问题就是你的论题。
更多时,思考者通常会直接给出结论和论证,并不会直截了当地抛出的论题。(根据结论来倒推)
判断论题与结论是否对齐
这个论题是讨论某个事实,还是在讨论某种价值主张?
有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结论:有没有偷换结论
必须有论证支持的观点,才有资格被称结论,总结性判断,经推倒和论证。
有没有让结论先行,再找理由证明?前面这个结论是不是被过分放大了?
人一旦做出的决定,他接下来给出的理由就并不是用来推倒这个决定,而是想办法维护这个决定。
这个看法有什么根据?(有没有论证支撑) 答不上来观点没有论证支撑不去审视评判。 规避无效的争论
什么叫偷换结论?
用一个相关性很强的论点来增加信息的噪音偷换掉正面回答问题的结论。 (结论和论证是不是匹配?)
怎么发生的偷换结论?
很多情况下,立论者在心里做一个默认预设,认为结论只能二选一,没有第三选。
论证:你的论证严密吗?
结论是论证的一部分论证是给一个判断提供理由。
论证包括:前提、推理、结论。
前提是什么?
句子开头前提指示词“因为”“鉴于”“由于”“依/根据”后的句子是前提。 用“因为”套到句子开头,逻辑可以,应该是了。
判断一个论证合不合理:
1、前提成立吗?
这个前期陈述跟我们的个人经验冲突吗? 这个前提陈述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突吗? 陈述信息来源可靠吗?
2、从前提导向结论的推理有没有效?
论证过程的推理有效吗?
演绎推理:
只要前提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归纳推理:
A、B同类A有某种特性,所以B可能也有这种特性,前提A成立,结论B也可能成立。
概念:怎么定义这事儿?
一旦定义了某个事物也就把它整合进了我们的观念网络里,就能去思考和传播它。 当心概念和术语,尤其是他们出现在思考过程中时。
分辨和识别概念的定义:
思考结构中,概念的一致性,在思考过程中,论题、论证和结论,处理的概念、定义一致吗?
这一段思考里,如果思考者对某个概念的前后定义不一致就是偷换概念。
我清楚我用的概念指的是什么?
我使用的这个概念,当他在我的整个思考中,每次出现的时候指的是同一件事儿吗?
当我们在输出思考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用到一些关键概念,不能觉得前后一致就够了,还要审视,会不会误导别人。
关键概念的定义准确吗? 关键概念的定义够精确吗?精确程度反映你对一件事的审慎和郑重。 在思考中做出定义。要对关键概念形成共识。(把一件事定义清)
假定:有什么想当然的预设?
显性假定:
很多时候听到的前提并不是推导出那个结论充分必要条件。结论要成立必须接受一些预设。
隐藏假定:
是我们信念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我们的信念是正确的,并用来解释世界,支撑我们的推断。
价值判断型假定:
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世界应该怎样选择”价值观的偏好。
假定和信念,有时经不起推敲——“押韵”挑动直觉感受。
怎么找?
通常存在于论证,前提本身就是一种没说出的前提。
假设自己是无关的第三方,想想有没有其他路径,也能推导出结论。我必须得持有什么样的观念,才能把已知的前提和结论从逻辑上完成无缝衔接。
怎样评判假定:
(可疑/不成立?结论可疑/不成立)
假设自己是这个观点的反对者会怎么反驳这个结论?
这个假定跟我们的个人经验冲不冲突?
这个假定跟我们的背景知识冲不冲突?我认同这个假定吗?(价值判断)
这个假定来自哪里?消息来源可靠吗?
总论
批判性思维在批判什么?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思考的再思考。(美)理查德保罗
批判性思维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
有多大的思考自由度?
1、知识面局限2、思维方式局限
知识面越广,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思考就越自由。 怎么办?补呗!有局限补局限,缺知识补知识。
完善知识面:淘金式思考者。
获取信息过程中不断提问, 不断甄别信息的真假和有效性, 再决定是不是用它来充实自己。
当拥有了一种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一种思维定势。
批判性思维适用什么场景?
“不带判断的表达”、“我感觉”、“我猜想”、都没法用批判性思维来评判,只有“我推断”,也就是带有相对充分思考论证过程的判断,才值得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审视和评判。
当心里出现,或者听到别人表达一个观点时,可以先问:这是你的感觉,还是思考?
一段完整的思考
论题,就是引起立论者思考的问题或者分歧。有了论题的存在,后面的思考才会发生生。
“你在讨论什么?”
结论就是立论者希望证明、也希望你接受的观点。
“你的观点是什么?”
论证(Argument.交流/争吵)是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
“你的理由是什么?”
一个思考的核心必有论题,论证,结论。完整的思考=论题+论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