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津液辩证
中医诊断的内容。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诊断时,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去辨别分析判断病人的病情资料,从而确定其气血津液的具体病机,证型的思维过程和辨证方法。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者,即为脏腑兼病。 一般来说,脏腑兼病,在病理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只要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器,兼病较常见,反之则为较少见。
这是一篇关于脏腑辩证的思维导图。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整理耗时,多多支持~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气血病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虚证有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证、血脱证等。实证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津液辩证
虚
津液亏虚证
属于阴虚证的范畴
病因
耗损过多
高热、大汗、大吐、大泻、烧伤等
外界气候干燥
机体阳性偏亢
生成不足
脾胃脏腑虚衰
临床表现
“干”
轻: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干燥(伤津或津亏证)
重:皮肤枯瘪、缺乏弹性、眼球深陷( 耗液或脱液证)
小便短小而黄,大便干结难解,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辩证要点
口渴、尿少、便干
口、鼻、唇、舌、皮肤干燥等
常见证型
肺燥津伤、胃燥津亏、肠燥津亏
鉴别
实
痰证
外感六淫
饮食不当
情志刺激
过逸少动
病机特点
病机复杂、病位广泛、病状多端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
痰蒙清窍
头目昏重,眩晕欲呕
痰蒙心神
癫、狂、痫
痰阻咽喉
梅核气或痰间喉鸣或瘿瘤、瘰疬
痰阻于肺
咳嗽痰多、胸闷
痰蕴脾胃
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
痰阻经络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痰结皮下肌肉
圆滑柔韧包块
痰弥漫于皮肤
形体肥胖
呕吐痰多、胸闷
呕恶、眩晕
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
苔腻脉滑
痰蒙心神、痰火扰心、寒痰阻肺等
饮证
外邪侵袭
中阳素虚
证候分类
痰饮
饮停于胃肠: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肠间水声漉漉
悬饮
饮停于胁部:胁间饱满,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胸闷息促
支饮
饮停于心肺:胸闷,心悸,息促不得卧
溢饮
饮溢于肌肤:肢体浮肿,身体肢节酸痛
胸闷脘痞
呕吐清水
咳吐清稀痰涎
肋间饱满
脉滑
饮停胃肠/胸胁/心包证;寒饮停肺证
水停证
湿邪内侵
房劳伤肾
久病脾肾阳虚
瘀血内阻,经脉不利
阳水
水肿从眼睑开始,头面肿甚,继而全身,兼表证,发病急骤
阴水
水肿由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兼神疲肢困。发病缓慢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胀如鼓,舌淡胖
风水相博/肾虚水泛/水气凌心证
湿证
参见“湿淫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