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阴阳虚损辩证
阴阳虚损辩证是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可能会涉及的内容。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者,即为脏腑兼病。 一般来说,脏腑兼病,在病理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只要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器,兼病较常见,反之则为较少见。
这是一篇关于脏腑辩证的思维导图。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整理耗时,多多支持~气血辨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分析、判断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气血病常见证型,有虚实之分。虚证有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血虚证、血脱证等。实证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阴阳虚损辩证
亡阳证
病因
阳虚进一步发展
阴寒之邪过盛“暴寒伤阳”
大汗、亡血、失精等阴血消亡致阳随阴脱
严重外伤、剧毒刺激、痰瘀阻塞心窍使阳气暴脱
分析
阳气极度衰微,失却温煦、固摄、推动之能,故见冷汗,肢厥, 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呼吸气弱,脉微等垂危病状
辨证要点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亡阴证
阴液暴失
病久致阴液亏虚
高热大汗
吐泻过度
失血过多
严重烧伤
阴竭阳浮
迫津外泄
汗出如油,身热肢温,呼吸气急
上扰心神
虚烦躁扰
阴亏液竭,失于濡润
口渴,皮肤皱瘪,目眶凹陷,小便极少,唇舌干焦
阳气浮亢于上
面赤颧红
脉细数疾,为阴伤重症之候
汗出如油、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脉数疾为主要表现
阴虚证
热病后期
杂病日久,耗伤阴液
情志过极,火邪伤阴
房室不节,耗伤阴精
过服温燥,暗耗阴液
年高体衰,阴液亏虚
表现
热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红
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苔
干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少津,形体消瘦
数
脉细数
乱
心烦(热扰心神);盗汗(内热亢盛,蒸津外出);出血(热盛动血)
辩证要点
虚火时炎(热红干数乱)
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特征
发展
亡阴
阴阳两虚
阴虚阳亢
阴虚动风【(阳)亢而化风】
气阴两虚
阴血亏虚
阴精亏虚
阴虚燥热
病理变化
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
阳虚证
久病伤阳
气虚进一步发展
久居寒凉之处
过服苦寒清凉之品
年老命火渐衰等
阳气亏虚,机体失温
畏寒,肢冷
气化无权
见小便清长或尿少,大便稀薄
水湿不化,津不上承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失于固摄
自汗
水液内停,水气泛溢
面色白,浮肿,舌淡胖嫩,苔白滑
推动乏力
脉沉迟无力
或兼见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
寒象(冷、白、迟)
冷:畏寒肢冷
白:面白、舌淡苔白滑、尿频、便溏
迟:脉沉迟或细弱
气虚(倦)并见
倦:神疲乏力、气短
久病体虚
亡阳
病理产物:气滞,血瘀,水泛,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