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百法明门论②
修学笔记——《百法明门论》之依解脱道和菩提道说明佛法的核心要素;五大要素均需依靠止观落实到心行。《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是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之善心所笔记,包括善心所的定义、作用以及一些其他相关的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百法明门论,全称《大乘百法明门论略录》,简称《百法论》。下图总结了书中心如何产生作用认识世界、种子对生命的作用、如何建立诸法唯识的认识、遍计所执相等内容。
《百法明门论》第三课之大众化修学体系的建立,与唯识中道见的建立。《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长安北阙弘法院译出。是把《瑜伽论》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纲挈领点编成一百法,以一百个法门来造成一部《百法明门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百法明门论②
佛法修行要有完整要素
依解脱道说明五大要素
①皈依
要对解脱道的方法生起信心,相信佛法能够帮助我解脱
②发心
有出离心一定是想解脱
③戒律
要想解脱,必须依靠戒律来止息妄流,因为混乱的心态,无法开智慧,获得正见
④正见
戒律可以使妄心平息,但惑业种子还在,就必须要靠正见
⑤止观
有了正见要修止观,通过修止观开智慧,就可以将妄流彻底消除,就成就了解脱
依菩萨道说明五大要素
对大乘菩萨道的修行生起信心
为什么要发心
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大乘修行一定要发菩提心
通过菩提心的修行可以成就无上佛果
通过菩提心的修行可以利益一切众生,成就悲智两种品质
发心只是一种希求,发心后还要通过菩萨戒(菩萨行)来成就两种品质
为什么需要正见
如果没有菩提心,尽管学了很多空性见的理论,所学往往会变成哲学式,玄谈式的东西
如果没有空性见,带着凡夫心修菩萨行,就会变成凡夫行
正见可以真正解除惑业,超越世俗心
两种正见
闻思层面
世俗的正见,由闻思获得
心行层面
心灵内在所具备的一种无漏正见,它是一种解脱的力量,
一旦把这种正见引发出来,你本身就具备了解脱惑业的力量
无漏的正见是以闻思正见为基础,通过闻思认识到我们过去所执着的一切都是空的,了不可得的
如何用正见思考
四种寻思
对名称的思维
对存在事物的思维
对这个名和实,产生的这种自性见的思维
对名和实产生的分别,认为它好或不好等差别的思维
用闻思正见对每一个认识都重新思考,过去种种错误认识形成的心理,就会被逐步除掉
通过思考来调整自己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那就是一种禅修行为
禅修还是要以分别为基础,只有达到最高,要契入空性的时候,才用的是无分别
佛法修学是系统的,要有完整意识
通过止观将五大要素落实到心行
①修皈依
①皈依的目标就是引发我们对三宝的信心,保持对三宝的信心
②每天要念三皈依,不断思维轮回的苦,三恶道的苦,不断思维佛菩萨的功德,引发对三宝的向往,依赖之心
②修发心
出离心
经常思维死亡不定
思维轮回是苦
思维三恶道的苦
认识到三界不是久居之地,现在的安逸都是暂时的,非常脆弱的
菩提心
思维七因果
思维自他想换
发心的圆满
修到我们能够天天,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这种出离心,菩提心。发心的修行也就完成了
③修戒律
戒律也可以通过止观来修
通过观察修思维不持戒的过患,持戒的利益
去思维为什么不能杀生,为什么不能偷盗
思考之后,自然能够安住在这种戒的修行里
④修正见
正见一样可以通过止观来修行
从闻思的正见,到获得空性的正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瓦解我法二执,完全靠止观的力量
没有止观的力量,所获闻思的见,只是知识性的东西,没办法究竟解决生命的问题
要将所学一步步落实到心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