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重点内容框架整理!本章为描述小儿发育及常见疾病,以及常见的护理方法。 本教材以适应相应行业要求为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反映当今医护领域的现实与进展,强调实践操作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依照护理理念与程序。融医护为一体,更突出了以护理为主线。对每一种疾病都提出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编辑于2021-06-03 07:46:06儿科护理学
足月儿 :胎龄满37而未满42 周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儿脐带结扎至生后24天称新生儿期 。胎龄满28周出生后足七天称为围生期,死亡率最高 。
婴儿期
出生后到一周岁为婴儿期,
幼儿期
自满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期 ,意外发生率最高
学龄前期
自满三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
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青春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 -18岁 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 -20岁 。 乳房发育标记 :女性青春期开始, 来月经则代表生殖系统成熟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5%碳酸氢钠浸泡消毒 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腹泻 :秋冬季节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 ,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 护理措施 :调节饮食 维持营养供给 维持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控制感染 维持体温正常 。维持皮肤完整性。 密切观察病情。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生长发育规律 : 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Ⅱ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Ⅲ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Ⅳ个体差异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新生儿Apgar评分法 :共评估皮肤颜色 心率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 肌肉张力 呼吸 五项内容。 其中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 ABCD复苏法 ,A 清理呼吸道。 B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C 建立正常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 药物治疗。E 评价和环境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头罩用氧时:氧流量不少于5升每分
新生儿溶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轻者脐周无扩散者局部用2%的碘酒及 75%乙醇清洗 ,每日2~3次 。慢性脐肉芽肿可用硝酸银棒或10%的硝酸银溶液涂擦
败血症最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早期(三少 ):少吃 少哭 少动 进展期 (七不):不吃 不哭 不动 体温不升 体重不增 精神不好
腋温——肛温差值,可作为判断棕色脂肪产热状态的指标 。 硬肿发生顺序:小腿 大腿外侧 整个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全身 治疗的关键是复温 复温的原则是:逐步复温 循序渐进
遵医嘱补钙 :10%葡萄糖酸钙静注或静滴时均要用5%或10%葡萄糖液稀释至少一倍 推注要缓慢 推注时间大于15分钟 经稀释后 药液推注速度小于1ml每分钟 并予心电监护,以免注入过快 引起呕吐和心脏停止等毒性反应。如心率小于80次每分应停用。 静脉用药整个过程应确保输液通畅 以免药物外溢而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一旦药液外溢 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 同时使用透明质酸酶对症处理 。 口服补钙时应在两次喂奶间给药 禁忌与牛奶同服 影响钙吸收 备好吸引器 氧气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的急救物品 一旦发生喉痉挛等紧急情况 立即抢救。
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
室间隔缺损(最常见 )
可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可出现差异性发绀 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 股动脉枪击音
精神疲劳 全身乏力 生长发育缓慢
右向左分流
法洛四联症(是婴幼儿后期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 )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出现 青紫 阵发性缺氧发作 蹲踞现象 “靴型心”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乳 :产后七天内分泌的乳汁 过渡乳: 产后7~14天内分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第14天到九个月分泌的乳汁 晚乳: 十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 母乳喂养的优点 :营养价值高 易于消化吸收 。增进婴儿免疫力 ,增进母婴感情,哺喂方便 ,对母亲有利 。 一般小儿于10~12个月时断乳 最迟不晚于一岁半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 由一种到多种 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
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 :腹部 躯干 臀部 四肢 面颊
佝偻病 :早期可出现枕秃 ,活动期:3~6个月婴儿可有颅骨软化症 ,七到八个月小儿可见方颅,胸部有肋串珠、肋膈沟、鸡胸 ,四肢可出现手镯或足镯征。 治疗要点 :控制活动期 防止骨骼畸形 合理补充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 。 一个月后改预防量每日400单位
正常血清钙离子浓度2.25~2 .27毫摩每升 。总血钙小于1 .75~1. 88毫摩每升 ,或离子钙小于1 .0毫摩每升 出现 全身或局部肌群不自主地收缩或痉挛。 钙剂使用 :常用10%的葡萄糖酸钙5~10ml+10%~25%的葡萄糖液10ml~20ml缓慢静脉推 注或静脉点滴,时间不少于十分钟 ,若注射过快 可引起血钙突然升高 发生心搏骤停
早产儿适宜的室温为24~26 。湿度为55%~65% 足月新生儿适宜室温为22~24℃,湿度为55%~65% 婴幼儿适宜的室温为20~22℃, 湿度为55%~65% 年长儿适宜的室温为18~20℃ 湿度为50%~60%
生长发育
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十二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一周岁时头围等于胸围等于46cm。一周岁时身长约75cm,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年龄×7+75(cm) 体重与年龄 : 1~6个月 ,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6+月龄×0.25(kg) 1-12岁,年龄(岁)×2+8(kg)
乳牙为20颗 恒牙为28~32颗 。2~2.5岁出齐 。婴儿一般于出生后4~10个月开始萌牙,十三个月后尚未出牙可视为一场称为萌牙延迟。 两岁以内的儿童牙齿数目等于月龄减去4~6 。 前囟出生时,其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为1.5~2cm,在1~1 .5岁时闭合 。 前囟闭迟或过大 多见于佝偻病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前囟早闭或过小 :多见于头小畸形 。前囟饱满 :常提示颅内压增高 多见于脑膜炎 。前囟凹陷:多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病因有 :铁的储存不足 铁的摄入不足 生长发育快 铁的吸收利用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口服铁剂 :两餐之间服用 ,可与维c果汁 稀盐酸同服 以利于吸收 ,忌与妨碍铁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茶咖啡钙片等同服,用吸管或滴管服用 ,解释说明 服用铁剂后大便会变黑或成柏油样
注射铁剂 :深部肌肉注射 ,最好分层注射 以利于吸收 减轻疼痛 避免硬结形成 。注射前更换新针头 ,或注射器内微留约0 .1ml气体 以防药液漏入皮下组织 使局部坏死 。每次注射更换部位。首次注射, 应严密观察一小时 警惕过敏现象发生 。 用药2~3天后 网织红细胞升高 铁剂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再用两个月左右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
以水肿(非凹陷性 ) 少尿 血尿 高血压为主 具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最常见的病因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引起
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
肾病综合征
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目前多采用泼尼松中长期方案
泌尿道感染
80%为大肠埃希菌 上行感染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 ,培养尿内菌落数≥10(5次方 )每毫升可确诊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脊髓下端在第二腰椎下缘 。婴幼儿时期腰椎穿刺常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 ,四岁以后因以第3~4腰椎间隙为宜 。
化脓性脑膜炎
血流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 致病菌多从呼吸道侵入 。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见于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的患儿
脑室管膜炎:表现为治疗过程中高烧不退,前囟饱满 惊厥频繁 呼吸衰竭等病情加重的症状
脑积水 :可出现落日眼 头颅叩诊可呈破壶音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式 :外观浑浊 似米汤样 压力增高 白细胞增多
病毒性脑炎
以肠道病毒多见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 ,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先检查TSH进行初筛 ,在检查t4和tsh以确诊 最有效的药物是左甲状腺素钠 (左旋甲状腺素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
其预后指标是肾脏损害程度, 不遗留关节畸形。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风湿热
心脏炎是本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二尖瓣受累多见 其次为主动脉瓣 。关节炎主要累及大关节 ,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 愈后不留畸形
常用青霉素控制病灶感染 (首选 )有心脏炎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无心脏炎时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患肢保暖 并做好皮肤护理急性期限制活动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也称为川崎病
发热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 。皮疹呈多变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 ,草莓舌
川崎病不用怕 阿司匹林加丙球
儿童四病 :佝偻 腹泻 缺铁性贫血 肺炎
新生儿血液循环不同处 :卵圆孔 动脉导管 静脉导管开放
新生儿惊厥使用苯巴比妥钠 小儿惊厥使用地西泮
静脉补液原则 :“三定 ” 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盐后糖 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两补” 见尿补钾 见惊补钙 再抽补镁
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 ,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 ,新陈代谢最低。
名词解释
新生儿窒息 :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呼吸循环障碍 ,以致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又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见于早产儿 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 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黄疸 :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 其原因很多,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之分 。
新生儿溶血症 :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 ,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
新生儿败血症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
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小于2.2mmol/ L 都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血清总钙低于1 .8mmol/l 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即为低钙血症
口炎 :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心血管的畸形 ,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晚期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出现自右向左分流而表现出持续性青紫现象 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差异性发绀 :当肺动脉压高于主动脉压时, 出现右向左分流 ,未经氧合的静脉血由肺动脉向主动脉分流 患者表现出下半身青紫 ,左上肢轻度青紫 右上肢正常 称为差异性发绀。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其受体缺陷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 糖 脂肪 蛋白质代谢紊乱 致使血糖升高 尿糖增加的一种病症 。多饮 多食多尿 体重下降 即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
风湿热 :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风湿性疾病 。心脏炎是本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二尖瓣受累多见 其次为主动脉瓣 。
惊厥:俗称抽筋 抽风 ,是神经元功能紊乱 引起脑细胞异常放电所致的全身或局部肌肉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 常伴意识障碍 。
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 意识不能恢复者称为惊厥 持续状态是指惊厥危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