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华为 预算管理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华为 预算管理思维导图,包含预算管理体系执行、 实施效果和评价等。
编辑于2023-12-06 14:36:45华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体系执行
方法论
平台预算与项目预算分开
华为强调将平台预算和项目预算分开管理,平台是帮项目做事,因此管理平台的预算是从项目预算进行反推,即项目可能向平台购买多少资源,会发生多少费用,以此为依据来编制平台的预算。 由于平台本身不产生收益,华为要求平台运作贯彻“高效、优质、低成本交付”的目标,将费用控制在一个最低的基线。“平台帮项目做事,就去跟项目要钱,从项目预算中把相关的预算要来。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会想办法把费用挤到项目中去,项目经理也会严格控制项目费用的发生,这就形成了矛盾与平衡。我们现在要建立这个机制,核心就是机关为前方服务,向前方要钱。” 有预算才有钱花! “业务计划是年度预算的主要输入,通过年度预测合理匹配资源,并根据经营预测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这是经营管理的主循环。费用管理要从预算闭环做起,首先业务计划发生改变,如果新的机会点出现或不可预计的风险发生,则可以重新申请预算;如果业务计划并未改变,则超预算部分的费用应由管理团队解决。”
权力下放与弹性预算
任正非充分理解了预算授权的重要性。2008年,对华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一是次贷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对通信行业冲击特别大;二是华为国际市场的销售已占到75%,分布在全球的地区部扩展到22个, 管理效率和可控性开始出现问题;三是任正非认为又一个冬天来临了,有必要放慢脚步来追求利润和强化管理。为此,华为决定把决策权和预算权下放。 “计划、预算、核算下放到地区部是什么意思?就是我把计划给你了,你可以按计划组织资源来进攻,资源的费用是由预算来约束的,预算用完,我是要核算你的。销售额暴涨,你的预算自然就暴涨。如果说你的销售额上不去,却把预算花完了,那说明你无能。但是你不花钱,也不能造成市场的前进。管理者就是要根据业务现实来灵活掌控,如果僵化地用计划、预算是不可能管理好的。” 华为的全面预算按“弹性获取,率额结合”的原则进行。 按率授予:成熟业务按费用率授予。 按照销售收入等产出变化,线性配置资源,这是一种扩张性资源配置方法,以保持客户界面的投入。 华为管理费用率的改善目标是每年降低5%,以牵引内部运作 效率的提升。 按额授予:战略或变革项目按预算额授予。 符合战略发展方向和主航道的业务,可优先获得预算额度。 总之,华为通过权力下放与弹性预算,来摆脱中央集权制的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实现客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化组织建设目标。
预算聚焦战略业务
案例
例1:“军团作战”粮食包
例2 :人力资源预算控制体系
实施效果和评价
对标华为自己的要求
净资产收益率
华为通过高层对预算的评审,有效地把公司 的战略、高层的管理诉求嵌入预算这个资源配置管理工具,实现 了“战略规划指导业务计划,业务计划驱动全面预算,全面预算 保障战略落地”的闭环。
盈利要求:集团TUP/奖金/税前利润率(剔除拨备等一次 性影响),至少同比持平;各BG/产业制造毛利率同比不下降, 贡献利润增长率不低于销售毛利额的增长率。就是说,公司对盈 利的要求是跟自己比要有所提升。
资源配置要求:研发费用增长不高于销售毛利额增长,销管 费用增长不高于收入与销售毛利额增长,且机关销管费用增长不 高于区域销管费用增长。就是说,公司资源要向一线倾斜。
效率要求:应收账款余额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存货余额增长 低于成本增长。就是说,公司要提高运营资产周转率。运营资产 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和存货。
建立TUP的约束机制:TUP对公司财务报表冲击很大,公司要 探讨建立TUP的约束机制,确保财务报表健康稳健,还要探讨并 建立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的分配机制。所谓资本所得,就是指分 红。
销管费用预算:集团平台组织、BG机关费用增长不高于区域 费用增长。为加强销售与管理费用的过程管理,集团上半年从严 授予了费用预算,集团将根据EMT的决议处罚超弹性授予。由于 公司业务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公司要求受领域基线约束的组 织,比如财经、法务、内审,要完成领域基线的合理性回顾和审 视。对于公司专项费用的评审,所有申请费用的组织需将各专项 的业务计划和费用开支标准统一报财委会审议。
全面预算执行
由董事会财委会领导的,以客户为起点、自内向外看机会与自外向内看效率、各部门全方位参与的资源配置行为。
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并对准战略。华为 的全面预算覆盖了从战略制定到执行的全过程
全面 需要实现战略执行、资源配置、动态监控、组织沟通、绩效管理等功能,否则就不“全面”
战略执行:分解公司战略目标,全面分析市场、客户、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识别影响,做出预案,使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可预见、可把握;分解年度经营计划,使各业务单元根据年度预算目标进行自约束、自管理,识别差距、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方向 并推动落地。
资源配置:财经的“宏观调控”功能。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通过全面预算转换为财务数据,经营者根据可获取的预算额度,主动开展资源配置活动,尽可能地使有限的资源投入最有价值的经营活动中,产生最高的回报。
动态监控:通过预算制定、评审、授予、追加、调整等活 动,及时了解经营活动的状况;通过同比、环比、预算偏差、预 测偏差等分析方法,有效识别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动态监控经 营状况。
组织沟通:在预算制定、评审的过程中,各业务单元、各部门之间产生了大量的沟通与协调。这种沟通基于一个共同的预算蓝本和目标,将企业内部各方有效协同,建立各方的“委托代理契约”,实现内部治理的有机平衡及自调节。
绩效管理:全面预算是各业务单元绩效评价的依据和参考。年度预算完成情况、战略预算实施情况,都可以被量化成显性数据。这些数据对各业务单元所承担的经营责任、管理责任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这是实施激励的基础。
向上:承接公司战略
向下:支撑经营目标
子主题
对外:倾斜优质客户
子主题
对内:自我约束机制
项目为中心
滚动预测
思考与启示
华为在管理变革中,有哪些好的思路可供中国的企业 借鉴呢?华为完成了组织行为的流程化建设,以及这些流程的运 作电子化。 第一,华为集中精力将系统级的流程框架打通、融合,建立 相应的管理运作体系,实现公司业务层的端到端的打通。比如, 实现IPD、ISC和财务变革项目连接,实现IPD与市场管理、产品 生命周期管理的初步连接。 第二,华为成立跨部门的管理领导小组,赋予这个小组行政 权力——拆掉不适合流程运作的部门墙,打通全流程,打破行政 壁垒,解决部门配合中的矛盾问题、流程高效运作问题。这个小 组要依据全流程业务绩效来考核部门的绩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 最大化和流程运作的高效率。 第三,华为建立变革推行和持续优化的机制和能力。比如, IPD将通过融合主要功能部门的流程来增强自我吸收和优化能 力,使变革更切合业务实际需要,让公司逐步减少对咨询公司的 依赖。 第四,华为建立公司级KPI和流程衡量指标之间的联系,并 把测评体系推行下去,保证公司组织变革和流程变革相一致;将 变革进展指标纳入中高层干部的考核,加强中高层干部对变革工 作的支持。 第五,华为培育一支由中层干部组成的战略预备队,即选拔 一些对公司忠诚、能吃苦耐劳的干部,并将他们放到战略预备队 和资源池中。通过艰苦的培训与锻炼,当出现新的市场机会和新 的增长点时,这支战略预备队可以随时响应公司的号召,抓住机 会,承担重要的岗位责任。 第六,对于积极参与变革推行工作、绩效明显的优秀员工, 华为要及时给予激励;对于抵制、拒绝变革的员工,华为应采取 降职、降薪甚至末位淘汰的管理方法。同时,公司应加强跨部门 之间的人力调配,以保障公司的战略重点——进行适当组织整 合,多一些角色、少一些部门,疏通瓶颈,提高流程运作效率。 在管理变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担负起在管理 变革中的责任。 受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的观点的启发,任正非认为,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高级干部就越要在黑暗中发出生命的 微光,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舞起队伍必胜的信心,引导队伍走向 胜利。任正非的这个观点也适用于企业的管理变革。变革的成功 来自领导干部的推动,变革的失败也一定来自领导干部的怀疑和 阻力。实现管理变革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坚持就是 胜利。变革的理念影响着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员工的工作态度。而 变革必然会要求企业的组织和员工走出自己以前的“舒适区”, 按照流程和规范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 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甚至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不顾自己短 期的利益得失。企业的各级主官首先要成为变革执行的坚定拥 趸,明确变革的紧迫感、使命感,树立必胜的信心,然后再用自 己的表率行为感染、引导自己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领导干部不能 做变革的旁观者,对变革的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仅仅要 求下属,而应该从自己做起,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支持和领导 公司的各项变革,把变革的要求切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变革要从领导干部开始变起。领导干部只有从自身做起,投身变 革、拥抱变革,其管理变革才会成功。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 的就是变化。所以,企业要坚定不移地把变革进行到底,充分激 发组织活力。
滚动预测:“3个GAP,3个List”促业务闭环
面向客户:差异化资源配置,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 倾斜
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资源要向客户倾斜,尤 其是向优质客户倾斜。结论就是对准战略、面向客户、面向未 来。资源配置要对准战略,聚焦主航道、主战场。优质资源要向 价值客户、价值产品、价值区域倾斜。
聚焦主航道
2013年起,华为提出对非主航道业务要“课以重税”,比如 华为要求一些非核心业务保证最低利润率,否则就不能与之签 约。
向客户倾斜资源
增加对客户界面的投入。比如,公司拿出超额利润的一定比例,回馈那些贡献 利润的战略客户、TOP(最高级)客户。常见形式是华为与客户 共建联合实验室,但华为负担所有费用。这样一来,客户就得到 了优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领先技术的测试,就有可能在下一波新 技术的商用过程中抢占先机。当然,公司也可以直接给客户优惠 券。客户可以凭这个优惠券在今后的订货中抵扣相应的金额。这 个方法被很多公司,尤其是电商公司采用。
做好前端“锁喉”管理
华为在资源匹配目标和机会点方面的经验做法有4点。 第一,在客户份额高但增长趋缓的领域,华为将其视为“粮仓”和“金牛”业务,资源要优先配置到价值客户、价值国家和主流产品上,持续保持规模优势,获得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 第二,华为将客户份额高且高增长的领域视为未来的“粮仓”和当前的“明星”业务。华为在资源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而是把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在战略生长点上,不断扩大优势,在高端领域树品牌,在低端领域建规模。 第三,在客户份额低和高增长的领域,华为有一些非主航道业务,这一块的资源占用必须落实到经营目标和考核闭环管理上。这并不意味着不是主航道就不做,但也不要指望公司在这个领域投入很多钱。如果这个领域有了规模,利润可观,公司还是允许它继续做。 第四,华为将客户份额低且低增长的领域视为“瘦狗”业务,公司会用差异化价值评价与分配杠杆牵引资源重新配置,把人员撤出来后,将他们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中。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要谨防过度“拧毛巾”现象。因为用成本思维管预算,就会想方设法拧干毛巾里的“水分”,但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耗散结构里要有一些冗余设计,就像人身体上的软组织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一样,它们可以为业务稳健经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储备投入。所以,毛巾里适当藏一些“水分”是必需的,如果毛巾拧得太干,万一哪天需要再拧的时候就没有水了。这和华为“深淘滩,低作堰”商业模式的另一层意思是相符的,即要节制自己的贪欲,不要过分节流,“深淘滩”只要淘到滩头下的卧铁就好,否则会伤害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
一次预算和二次预算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
华为的一级预算是顺着自然的业务流的逻辑,即从客户价值到市场单元、产品单元、其他业务单元等,这种生成方式遵循的是价值链逻辑,不随某个组织的意志变化而变化,这就从主流程上保证了预算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而且预算的宏结构稳定。华为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客户和客户价值作为预算生成的起点,钱只能从客户那里来,不能自娱自乐。 第二,市场、产品、各业务单元预算时从机会点到订货都要讲清楚,大家力出一孔,如果有争吵也是为了更多地围绕客户挖掘机会点和量化目标,而不是争抢资源。 第三,市场、产品、各业务单元在经营目标上要统一思想,经营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利润只是经营的结果。
华为的二级预算采用分灶吃饭、弹性管控的方式,既要保证机会点和目标的实现,又要确保资源配置高效。华为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各行政组织资源与目标要有效匹配,目标要有牵引,资源配置要合理和现实,执行控制要有弹性。 第二,产出可以按100%来定,牵引目标要实现甚至达到超越,但资源要按90%来匹配,确保经营的稳健。 第三,执行中如果看到完成100%的可能性,就要大胆追加资源,如果看到90%都完不成,就要控制资源投放。 第四,落实经营责任,即计划预算最终要落实到各行政组织,并以组织绩效和激励等方式来承载,实现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