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总需求等。
编辑于2021-06-13 18:07:36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的 宏观经济模型
国民 收入 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生产概念
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三种形态
价值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产品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非固定资产价值的差额
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产品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国民总收入GNI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即国民生产总值GNP
收入概念
=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GDP计算方法★
收入法
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GDP
收入法GDP=所有常住单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
工资、福利、实物形式报酬,农户、个体纯收益
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生产补贴
营业盈余(要含政府补贴)
=总产出—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营业利润—工资—福利
支出法
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GDP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C+I+G+(X-M)
C居民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计算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的全部货物/服务
政府消费
公共服务支出
免费或低价向居民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净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
存货变动
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期初价值的差额
净出口
出口总值—进口总值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三种方法理论上应相等,但实际上会有误差
→统计误差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支出法
GDP=Y=C+I
总需求
收入法
GDP=Y=C+S
S储蓄
总供给
C+I=C+S
恒等式 I=S
含义:消费者未用于购买消费品门那部分收入(储蓄S)=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值(投资I)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消费者、企业、政府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
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
政府给予居民的转移支付
支出法
GDP=Y=C+I+G
G政府购买
收入法
GDP=Y=C+S+T
T政府净收入=To-Tr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
I=S+(T-G)
S=家庭储蓄+企业储蓄
私人储蓄
(T-G)政府部门储蓄,可正可负
表示整个社会储蓄与整个社会投资恒等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境外部门
国外部门
对外贸易(仅考虑)
资本流动(不考虑)
支出法
GDP=C+I+G+(X-M)
收入法
GDP=Y=C+S+T
I=S+(T-G)+(M-X)
(M-X)外国在本国的储蓄,可正可负
这里是进口,支出法公式中是出口
总需求★
一个国家/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总需求↑
政府购买
购买↑→总需求↑
预期
企业对未来利润预期↑→扩大投资
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消费↑
→总需求↑
利率
利率↑→购买耐用消费品↓→总需求↓
税收
税收↑→企业和居民收入↓→总需求↓
价格总水平
P↑→总需求↓
曲线
纵轴P为价格总水平,横轴Y为总需求
曲线向 右下方倾斜 的原因
消费
价格总水平↓→居氏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消费需求↑
财富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反向变动的现象
投资
投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利率水平决定
价格总水平↑→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利率↑→企业投资成本↑→企业投资↓→居民购买耐用消费品借款成本↑→这类商品的需求↓
利率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利率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向变化的现象被称为利率效应
出口
出口需求与汇率变化关系密切,而汇率很大程度上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下
价格总水平↑→国内产品价格↑,进口产品相对便宜→消费者和企业购买进口产品↑,购买国内产品↓→进口↑,出口↓
浮动汇率制度下
价格总水平↑→利率↑→外国资本流入↑给本国货币带来升值压力→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出口需求↓
出口效应
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向变化的现象
总供求模型★
长期
a图价格总水平为P*
b图由于货币供给量↓→总需求曲线由AD1向下移动到AD2,价格总水平从P1下降到P2
说明从长期看,影响 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短期
Y*为均衡总产出/潜在的总产出
P*为均衡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为0时的价格总水平
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总水平↑
价格总水平从P1上涨到P2
需求拉动型通 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总供给★
一个国家/地区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
价格
成本
包含外部冲击因素
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动
企业的预期
未来利润预期↓→生产↓→总供给↓
曲线
长期LRAS
工资具有灵活性
垂直线
长期总供给占价格总水平无关,只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等因素
短期SRAS
工资具有粘性或缺乏弹性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消费、 储蓄 和投资
消费理论
凯恩斯 消费理论
3个假设基础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收入↑,消费随之↑,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占比却不断↓
ΔC消费增量ΔY收入增量
0<MPC<1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C消费总量,Y收入总量
APC可>=<1
MPC<APC
消费函数
a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
收入为0时用借蓄或借债进行的基本消费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
一生三个阶段
青年
消费可能>收入
买车、房
消费倾向高
中年
消费<收入
消费倾向低
老年
消费>收入
消费倾向高
消费函数
a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WR财产收入,c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劳动收入
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实际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持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
函数
Ct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
YPt现期持久收入
该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储蓄函数
储蓄
收入-消费
S=Y-C
凯恩斯
随着收入↑,消费增加会↓,而储蓄增加会↑
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MPS=ΔS/ΔY
0<MPS<1
APS=S/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MPC+MPS=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个确定另一个也随之确定
投资函数
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的活动,即形成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物质资本:例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
从全社会角度看,个人投资仅仅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而全社会的资本并没有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
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通货膨胀率,折旧等
凯恩斯
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利率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贷款投资
支付利息是直接成本
自有资本投资
所放弃贷款给其他企业的利息收益是机会成本
投资函数
I投资,r利率
e自主投资
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即使利率为零也会存在
-dr引致投资
随利率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化
d表利率每↑/↓一个百分点,投资会↓/↑的数量
投资乘数
乘数
也叫倍数,即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
增加一笔投资ΔI,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时,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初始投资量,而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
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s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根据收入恒等于支出的原理
把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就可得均衡时国民收入
这里假定投资为常数
2020年考试大纲: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