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收入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中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等。
编辑于2021-06-13 18:25:23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简称分税制,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内容
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财政支出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包括:国防、武警经费,外交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支出
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地方安排的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及以及其他支出
收入责任划分
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并调整、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中央收入
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出口退税,船舶吨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源税为地方收入
地方收入
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主要成效
①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②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财政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促进权力与责任、办事与花钱相统一,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效率
内容
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总体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坚持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坚持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法治化规范化道路;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划分原则
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适应
主要内容
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
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建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
中央的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地方的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区分情况划分支出责任
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省级政府要参照中央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原则合理确定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省级政府要根据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财政体制及基层政府财力状况,合理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财产转移支付制度
指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它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特点
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我国现行的财产转移支付制度
财产转移支付具体形式分类
均衡拨款
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专项拨款
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一般性转移支付
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政府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专项转移支付
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税收返还制度
包括分税制体制改革后的增值税定额返还,消费税定额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享改革后的基数返还)和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形成以均衡地区间财力基本财力、由地方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财政管理体制
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内容
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我国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遵循的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这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遵循的原则
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
财政联邦制模式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利划分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即在宪法中未指明或者未列举的联邦权属之外的事务,州有权立法和实施
财政单一制模式
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
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作用
①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②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③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2020年考试大纲:理解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