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典贸易理论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古典贸易理论的思维导图,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06-15 11:06:53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英)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理论基础
基本假设
(1)2x2x1模型
(2)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3)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劳动力在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4)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
(5)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完全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6)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成本与绝对优势
绝对成本
绝对成本说
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这就是所谓“绝对成本说”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该国生产该商品的产业就具有绝对优势
因此绝对优势理论又被称为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
自然优势
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衡量办法
劳动生产率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生产成本
某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
绝对优势理论举例
英国和葡萄牙,生产同质量的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生产成本绝对差别的存在是绝对优势理论下的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简评
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
比较优势理论
(英)大卫·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为了解决斯密的困境:同种商品都处在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假设前提
(1)2x2x1模型
(2)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与绝对优势理论基础唯一的差异
(3)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同且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4)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
(5)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国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各国商品的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6)没有运输费和其他交易费用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比较优势与比较成本
比较优势理论内容
各国间商品的价格差异完全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决定。国际贸易中各方的利益完全取决于国际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即相对价格水平
哈勃勒: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理论替代劳动价值论,成为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举例
英国和葡萄牙同时生产酒和呢绒,英国的比较成本为英国的呢绒除以葡萄牙的呢绒,英国的酒除葡萄牙的酒;葡萄牙的比较成本为葡萄牙的呢绒除英国的呢绒,葡萄牙的酒除英国的酒,两个国家选取低的那个产品进行生产
比较优势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
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贸易分工,能够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相互需求理论
贸易条件
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简称“交换比价”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式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一个国家应该用多少出口商品换回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取决于两国相互进口的需求量正好等于他们各自出口供给量时的交换比例,也即供求一致时的交换比例。
提出原因:李嘉图没有解决交易商品按什么样的实际比例进行交换,以及何种机制决定了这一比例
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构成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贸易条件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
在双方分配贸易利益时,各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分的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在双方分配贸易利益时,各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的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国际需求方程式
相互需求原理
一国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正好等于其贸易伙伴国在同一贸易条件下所愿意购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时,两国的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两两相等,国际贸易处于均衡状态。
对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
贡献
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
双方得利的范围在于超出双方国内交换比率这个上下限之间
也就是说,对双方有利的交换比率的变动有一个客观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国际贸易便不会发生
所谓贸易利益,是指超过本国国内交换比例的部分
这个超出的部分是由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比国内生产和交换多出的产品量
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
贸易条件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例,其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少
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的,其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还需要注意:
穆勒:比较优势
成本固定,比较产出
这种把成本固定来比较某国生产某种产品利益大小的方式,被称为比较优势论或比较利益论
李嘉图:比较成本
产量固定,比较成本
不足
在逻辑上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有很大的缺陷
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市场的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
(英)马歇尔的提供曲线
理论基础
供求决定论
将贸易中各国的比较优势作为前提,强调供给需求同等重要
基本假定
以物易物“2x2"贸易模型
2个国家
2个由一系列商品形成的商品组合
该国不同素质的各种资本和劳动相同的投入量
提供曲线
也称相互需求曲线,表示一国在不同的商品价格下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的推导
国际相对价格的确定与贸易均衡
两国的提供曲线位于两国国内商品相对价格之间,提供曲线的交点是国际贸易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