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猪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 本图总结了相关的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血吸虫的思维导图,包括吸血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防治、流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猪带绦虫
形态
虫卵
卵壳无色透明,很薄,棕黄色,胚膜较厚,胚膜内为六钩蚴,有三对小钩
幼虫
即猪囊尾蚴,为乳白色半透明的卵圆形囊状体,内含头节,具有吸盘和小钩
成虫
背腹扁平,呈带状,乳白色,略薄,半透明。有四个吸盘、顶突和小钩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小肠,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节片受挤压破裂,虫卵溢出,被中间宿主猪或人食用,在体内发育为六钩蚴,六钩蚴寄生于肌肉组织中发育为囊尾蚴。食用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发育为成虫。
致病
成虫致病
主要是夺取营养、对肠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幼虫致病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最为常见,囊尾蚴寄生于皮下、黏膜、肌肉中形成结节
脑囊尾蚴病
危害最为严重,三大主要症状包括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
眼囊尾蚴病
猪囊尾蚴可寄生于眼的任何部位,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囊尾蚴死亡后易导致失明
防治
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治疗患者
猪带绦虫病患者
槟榔-南瓜子合剂驱虫
猪囊尾蚴病患者
手术摘除
吡喹酮、阿苯达唑
管理好厕所、猪圈
加强肉类检疫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预防
诊断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用米猪肉史及排片史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有新鲜节片时直接压片观察
粪便检查
未查到虫卵时,应连续粪检数天或采用集卵法检查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
手术取出结节做活检
眼底镜检查或眼睑处结节活检
头颅CT、MRI、脑电图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症状做出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