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
一图理解“医学免疫学”,从抗原、抗体、免疫系统分层概述,脉络清晰,方便理解与记忆,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6-20 22:52:09中药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中药学你知道多少呢?本图总结了中药学的起源发展、材质加工、药性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酶促反应(Enzyme catalysis)又称酶催化或酵素催化作用,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酶促反应。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一个化学反应时,既具有一般的催化剂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殊性。
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核酸是一类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是所有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而核苷酸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组成。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药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中药学你知道多少呢?本图总结了中药学的起源发展、材质加工、药性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酶促反应(Enzyme catalysis)又称酶催化或酵素催化作用,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酶促反应。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一个化学反应时,既具有一般的催化剂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殊性。
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核酸是一类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是所有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而核苷酸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组成。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
医学免疫学
免疫
概念
机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
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
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功能
免疫防御
异常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
异常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异常
恶性肿瘤
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
T细胞
B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作用时相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特异性作用
抗原识别专一
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
细胞组成
粘膜和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NK1
1+T细胞
伽马T细胞
B-1B细胞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内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
抗原识别谱较广
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
即可发挥免疫效应
作用时间
无免疫记忆
作用时间短
抗原
概念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
抗体
效应淋巴细胞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
又称不完全抗原
单独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二硝基酚、青霉素
完全抗原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数蛋白质分子
抗原决定簇
又称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
抗原分子与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部位
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医学上的重要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
细菌
病毒
螺旋体
细菌的代谢产物
外毒素
类毒素
动物免疫血清
异嗜性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
自身抗原
肿瘤抗原
超抗原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
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
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
识别抗原的结构
TCR
主要表面分子
CD2
CD3
CD4
CD8
亚群
根据活化阶段
初始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T细胞
B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
识别抗原的结构
BCR
主要表面分子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B细胞共受体
协同刺激分子
其他表面分子
亚群
B1细胞
B2细胞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
概念
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基本结构
四肽链结构
两条相同的重链
两条相同的轻链
两个端
氨基端(N端)
羧基端(C端)
两个区
可变区(V区)
恒定区(C区)
生物学活性
特异性结合抗原
激活补体
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通过胎盘和粘膜
ADCC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五类免疫球蛋白
可通过胎盘:IgG
与局部免疫有关:分泌型IgA(SIgA)
感染后最早出现:IgM
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IgE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胃蛋白酶裂解IgG
补体系统
补体
概念
存在于……的一组
人
动物血清
组织液
细胞膜表面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激活途径
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凝集素途径
经典与替代之别
激活物
补体固有成分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
主要生物学作用
细胞毒作用
免疫调理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
清除免疫复合物
细胞因子
概念
由……经诱导合成核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小分子蛋白
MHC
概念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HLA
概念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
I类抗原
分布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功能
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与辅助受体CD8结合
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II类抗原
分布
免疫细胞表面
功能
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与辅助受体CD4结合
对T细胞(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主要功能
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参与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生理屏障
皮肤和黏膜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类型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
基本过程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潜伏期长
产生的抗体滴度低
在体内持续时间短
抗体抗原亲和力低
再次应答
潜伏期短
产生的抗体低度高
在体内持续时间长
抗体亲和力高
超敏反应
概念
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
产生以组织损伤和(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
分类
I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参与成分:IgE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释放过敏介质
临床疾病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
荨麻疹
II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
细胞毒型
临床疾病
溶血性贫血
输血反应
Graves病
III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
血管炎型
临床疾病
肾小球肾炎
血清病
类风关
SLE
IV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临床疾病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异
传染性变态反应
特点
I、II和III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补体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III型超敏反应
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应
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免疫学预防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被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通过胎盘、初乳获得
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抗体或细胞因子
自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疫
传染病或隐形感染后
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抗原如疫苗、类毒素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免疫材料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免疫出现时间
晚(1-4周)
早(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较短(2周-数月)
用途
预防
治疗和紧急预防
常用的生物制品
人工自动免疫
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
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蛋白
特异性抗病毒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