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美术史大纲
中国美术史大纲,《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教材,对于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于2023-12-13 13:45:06中国美术简史
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
1. 史前玉器(新石器时代早期)
碧玉龙(华夏银行logo)
2. 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简述
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陕西西安)
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
马家窑文化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场类型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仰韶、半坡) 鹳鱼石斧彩陶盆:河南(仰韶、庙底沟) 舞蹈纹形彩陶盆:青海(马家窑)
先秦(夏商周)
周:西周(春秋战国)
青铜器(9)
商代
后(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虎食人卤(湖南安化,宁乡交界)、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神面像)
西周
武王征商簋(利簋)、毛公鼎
春秋
莲鹤方壶
战国
采桑宴乐攻战纹壶、曾候乙墓、蟠虺纹铜樽盘、编钟
帛画(2)
陪葬品
最早的独幅画:战国帛画(湖南长沙楚墓)
“人物御龙帛画”:中年男子、华盖、龙鹤、鲤鱼(弹苦楚墓)
人物龙凤帛画(陈家大山)
最早风俗画
《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
书法
商代
甲骨文(1899年王懿荣,河南安阳)
西周
金文(钟鼎文)
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小篆前身)
石鼓文
正式的石刻文字始见商代妇好墓所出石盘刻文,而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
秦汉美术
兵马俑(秦)
汉代雕塑(说唱俑)
汉代工艺:长信宫灯(西汉河北)、铜奔马、马踏飞燕(东汉甘肃)
画像石:(河南、山东最多)
1. 减地平雕加阴刻线 2. 凹陷平面阴刻线 3. 平面阴刻
《荆轲刺秦王》《武梁祠石刻画像》
画像砖:河南、四川最多,空心砖实心砖两种
墓室壁画:西汉前期、西汉后期、新莽时期、东汉时期、东汉后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画家
东吴曹不兴
第一位有记载的画家(无作品流传)
西晋卫协
东晋顾恺之
最早的职业画家,提高了画家的地位,东晋最伟大的画家、理论家,密体,重神韵
《女士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形写神”“迁得妙想”
南朝陆探微
“秀骨清像”
萧梁时期张僧繇
“疏体”“张家样”
南朝梁元帝萧绎
《职贡图》
北朝(北齐曹国)曹仲达
画梵像,“曹家样”“曹衣出水”
北朝(北齐)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石窟(四大石窟、新疆)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麦积山石窟
河南龙门石窟
山西云冈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理论
最早的山水理论文章
宗炳《画山水序》“神思”
最早论书法与画的关系
王微《叙画》
最早的对绘画作品、作者进形品评的理论文章
谢赫《画品》“六法”
最早的传记体画著作
孙畅之《述画》
书法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隋唐美术
绘画
人物
初唐-道释人物画家
阎立本
1.劲健的线描 2.深沉的染色 3.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4.人物动态拘谨而重面部特征刻画 5.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美藏)
尉迟乙僧
善画佛像,外国人物,西域画风,凹凸晕染法
吴道子
1.画圣 2.道释人物画最有成就,宗教绘画,独特样式“吴家样”。 3.“梳体”(张僧繇)以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 4.“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圆转飘逸。 5.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张萱
1.善人物,尤工仕女 2.着意描写深宫妇女被遗弃的冷落寂寞生活 3.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山水
青绿
隋,山水画独立成科
展子虔:最早山水画《游春图》,开创青绿山水,“咫尺千里”透视法
唐,“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大《江帆楼阁图》小《明皇幸蜀图》,创斧劈皴。
水墨(破墨)
盛唐
王维
水墨简淡的山水,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创“雨点皴”
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花鸟
唐,独立成画科
牛,韩滉《五牛图》,最早的纸本作品。 马,曹霸《凌烟阁功臣图》,韩干(韩幹)《牧马图》《照夜白》
花鸟名家:薛稷:鹤; 边鸾:折枝花
绘画理论
最早的绘画著录(初唐)
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
最早的绘画断代史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也称《唐画断》
最早的绘画通史
张彦远《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体例完整,史论结合,内容完整
1.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知识。 2.绘画有关的资料收藏。 3.画家传记及作品。 4.绘画功能的论述。 5.书画同源。 6.“疏体”“密体”的区分
书法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筋柳骨”(盛唐)
颜真卿
1.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健 2.结构宽博大度,字字严谨,千年书学典范 3.代表作《颜家庙碑》
柳公权
1.偏重骨力 2.顿挫折拆明确,遒劲有力 3.代表作《玄秘塔碑》
小知识点集合
1.佛教四样式
“张家样”
张僧繇
“曹家样”
曹仲达
“周家样”
周昉
“吴家样”
吴道子
2.各种创始人
王维
雨点皴
王恰
泼墨
吴道子
兰叶描
李思训父子
斧劈皴
尉迟乙僧
凹凸晕染法
张璪
指画,增强笔墨表现力
工艺
唐《鎏金舞马御杯纹银壶》
建筑
赵州桥,小雁塔,嵩岳塔
五代宋元美术
绘画
人物
五代
南唐
周文炬《重屏会棋图》 李璟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界画家卫贤《高士图》
西蜀
贯休“胡貌梵像”《十六罗汉图》
契丹(辽)
胡環《卓歇图》
两宋
宗教人物画家
高益,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吴道子继承者,88个神仙见原始天尊。
白描人物画家
李公麟:助白描形成和提高,道释画中赋予文人情调。 《五马图》、《维摩诘图》
减笔人物画家
梁楷《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
风俗画家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嵩《货郎图》《骷髅幻戏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货郎图》《婴戏图》
历史故事画家
李唐《采薇图》,商遗民,周粟,叔齐,伯夷,首阳山
山水
五代(南董巨北荆关)
南派
董源
1.创披麻皴,点苔法, 2.郁茂秀润,虚实相生,山头多点苔, 3.江南江湖纵横,烟雾溟濛,抒情秀美的意趣, 4.《潇湘图》
巨然
1.董源追随者, 2.笔墨秀润,善烟岚气象, 3.田园景致,山川高旷, 4.《万壑松风图》
北派
荆浩
1.隐居太行山,崇山峻岭,气势恢宏。 2.《匡庐图》:全景式构图;《笔法记》: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关仝
1.荆浩的追随者,景少意长,秋山,寒林,野渡,村居; 2.全景式构图,山峰险峻,气势宏伟; 3.杂木茂,有干无枝,北方阔叶特有的粗犷。
北宋
北宋前期北派独胜:李成,范宽继承五代北派全景式构图和雄伟画风,表现关陕,齐鲁山水。
李成
1.李成荆浩的全景式构图;(齐鲁) 2.开创“平远寒林”,寒芜冷落,笔法简练; 3.《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范宽
1.峰峦深厚,势壮雄强,行笔短促均匀,有力度; 2.表现北方山水雄伟气势,及大自然穿发出的震撼人心; 3.《溪山行旅图》
北宋时期的集大成者
郭熙,山水的理论成熟的标志
1.强调山水要有诗意; 2.对积累法的发展; 3.理论《林泉高致》山水构图,“三远”高平、平、深远; 4.代表作《早春图》
北宋晚期
米芾(米友人,米家山水)
1.开水墨写意山水之先河,改山水画线条刻画传统,弱化线行,代以渲染水墨渲染; 2.有诗意和文人情趣表现江南烟雨空濛之景,一切都笼罩在烟雨中; 3.《潇湘奇观图》
王希孟: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 赵伯驹(赵伯骕:作品有争议) 燕家景致:燕文贵
南宋
江南秀丽景象,空灵秀雅,边角之景代替全景式大川大水,以局部写整体。
“南宋四家”
李唐《万壑松风图》《采薇图》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 夏圭《山水十二段》《山水四段图》《溪山清远图》
“马一角夏半边”
南宋马远,夏圭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构图而画边角, 马远用笔清劲外露(大斧劈皴)《踏歌图》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拖泥带水皴)《溪山清远图》
花鸟(唐朝独立成科)
五代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风格迥异(生活情趣,思想情怀,笔墨技巧,身世背景)
西蜀黄崟
宫廷画像,奇花珍禽,极细线勾勒配以柔丽赋色,几不见墨迹,逼真,艳丽富贵之像。
南唐徐熙
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闲适生活,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以墨线为主,赋色为辅,野趣盎然。
北宋
北宋初期-设“翰林图画院”,黄体独胜
黄居寀
画院中举足轻重,表现宁静平和,细腻艳丽的“黄家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突破这种成规的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崔白
1.工画花竹翎毛,野情野趣的败荷凫岛雁驰名,佛道人物及山水; 2.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相互关联; 3.工而不拘,为宫廷花鸟输入新血液,并将之推向新水平; 4.《双喜图》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鹊和被惊扰的野免, 《寒雀图》严寒气候中依缩枯枝的麻雀。
宋徽宗(赵佶)
1.赵佶为代表的院体画,强调“高洁为工”; 2.重视“形似”与“法度”,精工富丽,设色浓重,工写实,精妙入微; 3.代表作《芙蓉锦鸡图》编《宣和画谱》《宣和睿览图》“瘦金书”。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墨梅,兰,竹,菊)
文同:《墨竹》主张“胸有成竹” 杨无咎《墨梅图》 苏轼:墨竹,创湖州竹派,“梅兰竹菊”“四君子画”状物言志。
南宋
赵孟坚
善画梅兰竹石,白描水仙为人称誉。 《岁寒三友》《白描水仙图卷》
法常
号牧溪,擅长写意花鸟《写生蔬果图》
绘画理论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郭熙《林泉高致》三远法 邓椿《画继》:文化修养与绘画修养“画者之极也”
书法
“苏黄米蔡”
小知识点集合
李公麟
创白描新高度
董源
创披麻皴,占苔法
苏轼文人画
1.抬“士人画”,贬画工,藐画院, 2.强调诗画一律, 3.重娱乐,略思想, 4.重有感而发, 5.强调神似,忽略形似, 6.表现方法不受束缚,因人而异, 7.强调精神,重画外意。
元代
元代文人画成主流
早期:赵孟頫
1.尚意,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成熟,与宋精密对比,重神韵。 2.尚古,借古创新,提倡古意,借古开新; 3.元代画坛中心人物,全才,功力深厚; 4.“书画本来同”《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
中晚期:“元四家”
1.强调“写胸中逸气”、“自娱”; 2.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突出趣味,诗书画印达到和谐; 3.笔墨各有创新,使画面效果符合文人画的理想,从而开创了一代新风,是以文人画为重的山水画派。 4.伤感,孤寂无可奈何的情绪。
“元四家”:倪、黄、吴、王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浅绛,笔意简远,浑厚,全真教道士;
倪瓒
《渔庄秋霁图》冷淡,简约
吴镇
《渔父图》草书题款,奇险
王蒙
《青卞隐居图》,贵繁(3人皆简,此君贵繁) 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
元代的水墨梅竹与花鸟画
善画竹:高克恭,赵孟頫及其妻管道升; 善画梅:王冕
山西晋城彩塑 圣母像
“阿尼哥”尼泊尔雕塑家,从尼泊尔带来“精细”的佛教样式。
明清美术
绘画
明前期(院体)
“浙派”
戴进《钟馗夜游图轴》 吴伟《长江万里图》
“江夏派”
明中期(文人画)
“吴门四家”:“士气”、“逸品”的文人画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徵明《江南春图》 唐寅《秋风执扇图》 仇英《剑阁图》
明后期(花鸟、人物画)
陈淳与徐渭,“白阳青藤”白阳山人,青藤道士
“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
波臣派
曾鲸
明末松江派
华亭派,松江派,董其昌(南北宗论)
清初期
清初六家
“四王”,吴历,恽寿平(创没骨画法)
“四僧”
朱耷
个性最鲜明,大写意花鸟空前
石涛
思想影响最大,“借古开今”《苦瓜和尚录》,“笔墨当随当代”、“搜尽奇峰打草稿”。
髡残
弘仁
(新安画派,黄山画派)
清中期
扬州八怪
界画
界画即界划,中国画技法名
清后期
金石书画家:黄易 京江派:张崟 仕女肖像图:改琦,费丹旭
明清年画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木板年画),河南朱仙镇
近代美术
海上画派
创始“赵之谦”
中坚“三任”:任颐(伯年),任熏,任熊
鼎盛:吴昌硕
岭南画派
“二高一陈”
陈树人,高剑父,高奇峰
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
中国画的革新思潮
西学东渐
传统中创新,折中,中西融合。
京津画派
李可染,傅抱石,潘夭寿,齐白石,张大千,关山月,吴冠中,黄宾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