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与基本理论思维导图
管理与基本理论的知识点,应对期末考试的,包含了一般管理研究、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特征、管理的四大职能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车队管理
创业者10条创业经
创业十大思维误区
管培生课程作业
商业模型
管理与基本理论
管理的定义
指管理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人为中心来协调各种资源,以便有效率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四大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的人员类型
1、高层管理者(该不该做、能不能做):对组织的管理负全责,侧重于制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联系等。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组织的成败。
2、中层管理者(做什么):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并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基层管理者(具体怎么做):通常称为监工。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工作人员,保证上级下达的任务和计划的完成。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职工是社会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度
霍桑研究:照明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科层组织研究
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明确分工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遵守规章制度
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
职业管理人员的导向
(二)权利的类型
1.传统型权利
2。个人魅力型权利
3.法理型权利
一般管理研究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一)经营和管理
(二)管理的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利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三)管理要素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协调
5.控制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根本目的:提高生产效率
(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 挑选和培训工人
1、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功效、合理利用工人
2、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
3、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1、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部门分开
2、实行职能工长制
3、进行例外管理
管理者技能要求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决策与计划
决策的概念:
组织为达到某一目的、目标或企图,而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决策要素(有形and无形)
决策主体
决策制度
决策方案
组织目标
不确定性情况
决策特点
针对、现实、优化、优选性
决策的过程
识别→确定→开发→评定→选择→实施→评价
识别问题、诊断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评价选择方案、实施和监督
决策类型
根据环境可控程度的分类
1、确定型决策
备选方案结构已知
2、风险型决策
能估计结果可能性
3、不确定型决策
不可预测的外部条件或缺少所需信息而对备选方案或其结果难以估计
根据决策问题的分类
程序化决策(低级别管理层来做)
在问题重复发生的情况下,决策者通过限制或排除行动方案,按照书面的或不成文的政策、程序或规则所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高级别管理层)
不常发生的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
战略决策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根本性)
战术决策
解决如何做、怎么做(执行性)
根据决策主体的分类
个人决策
决策速度快、责任清楚
群体决策
速度、效率低下
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西蒙提出满意型决策最优型方案
PCDA循环
P——计划
D——实施
C——检查
A——改进
目标管理的过程
1、目标制定与展开(第一阶段)
调查研究、目标展开、定责授权
2、目标实施(第二阶段)
咨询指导、跟踪检查、协调平衡
3、成果评价(第三阶段)
评价工作、实施奖惩、总结经验教训
目标管理的内涵
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
决策活动方案的生成方法
组织环境的层次类型
子主题
(一)一般或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利率、通货膨胀、可支配收入变化、股市变动)
2、技术环境(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生活技术、服务技术等内容)
3、社会环境(人口、家庭、消费行为、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4、政治法律环境(约束企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5、自然环境(技术环境:主要指变革性的技术进步正在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二)具体或微观环境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管制机制
5、战略同盟伙伴
(三)组织内部环境
1、物质环境
2、文化环境
管理者一般将大量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的具体环境和内部环境
决策的特征
(一)目标性
(二)可行性
(三)动态性
(四)整体性
(五)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