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书笔记
《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编辑于2021-07-05 14:44:20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这本书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作者艾伦范恩在书中提供了帮助企业员工提升表现的教练方法——GROW模型。此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了GROW这个词:目标(Goal):我们想做的事;现状(Reality):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方案(Options):我们如何从现状到目标;行动(WayForward):我们想采取的行动。作为管理者,想要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首先需要确立目标,然后反观现状,为员工消除干扰,创造能够让他们专注的环境,只有这样,员工的绩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人虽然多年坚持学习,却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读书 、记忆、写作······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本书层层深入,把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及脑科学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高效的学习理论分享给我们,配合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建议,帮助我们成为更有 章法、更有智慧、真正的学习者!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书笔记
感悟
大世界与小问题
探讨“附近”和时间感的变化对我们情绪和行为造成的连锁反应
什么是“把自己作为方法”
将个人经验问题化
回到实践,从个体开始做,理性以“做”为主导
建立小共同体:作为态度或立场的乡绅
关于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当下需要的一类作品,它有刺激公共讨论的活力,打开了一种亲近普通读者的知识对话的可能
在公共讨论日渐边缘化的年代,《把自己作为方法》重新唤起了人们公共辩论的欲望,也使得沉寂已久的知识分子圈层,稍微有了一丝活力
不要怕边缘,或者知识不够,把自己的不够、天真真实地体现出来,就会很可爱,不要装腔作势
如果说理解有难度,其实是一个位置问题,看你愿不愿意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
因为好奇而去思考,因为思考而减少愤怒,这就是“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体现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关键词:反思
乡绅是一种个人的气质,一种思考的方式。是先愤怒还是先好奇?是尽量温和甚至用淡淡的幽默感把事情描述清楚还是直接去判断
知识分子是一种特质
反思性是这个特质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
知识分子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法,就是一种分析性的反思
就是提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温州访谈2018.12
访谈之前
真实和诚实里面有三层东西,一个是“真”,一个是“诚”,一个是“实”
他们自己敢于诚实地表达,对于自己经验的感受也非常直接,不会轻易地抹杀掉,又一个诚实的自我在那里
咬文嚼字有时候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一些东西
人的再生产
流动,加速的流动,不一定使生活变得更开放,反而可能加固了原本的不平等关系和这种意识形态、社会规范
流动是中国社会变化当中很重要的一条线,原来整个中国的社会组织是靠不流动、不换工作、不换居住地,所有物质资源都是通过计划指标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职业,作为一个群体,可能哪一天不存在了,知识分子被泛化到任何群体当中,人人都是知识分子
白岩松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方式
余英时先生认为俄国“知识阶层”有五个特征:
深切地关怀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
对于国家及一切公益之事,知识分子都视之为他们个人的责任
倾向于把政治、社会问题视为道德问题
有一种义务感,要不顾一切代价追求终极的逻辑结论
深信事物不合理,须努力加以改正
前言——自我是一种方法
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的交流与对话,是如此欠缺和迫
以赛亚·伯林:语言和思想是相携而行的
雷蒙·阿隆:对话的社会是人类的关键所在
有些沉默只是思想在拧紧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谈话录,访谈的主要对象是著名人类学家项飙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
这不是一部高高在上的学者讲章,而是朋友之间的对谈,他们围绕公共议题,展开一场场真诚的讨论
这是我渴望的那种对话,提问朴素却精确,回答高度个人化又极富延展性,它既镶嵌进具体历史情境又随时会通向一个意外的方向
北京访谈2018.03
访谈之前
用中文整理思路/更重要的价值是互动
理解世界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
童年图景
理论其实不是给出判断,而是给世界一个精确的图景,同时在背后透出未来可能的图景
精确,真正的精确就是你把握它内在的未来方向。机械和精确的差别是很大的,机械就是拍照,但精确是不仅抓住现在是什么,而且抓住它将会是什么,内在的矛盾是什么
图景的两重意思
现在的概括
未来可能的走向
80年代
北大青年的焦虑
在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体系下,人格的扭曲
功利算计取向
很多东西不经意地、偶然的发生,但那种偶然经过一年的升华之后,到后面就很难摆脱。即使你想摆脱也不能,能摆脱的人要经过剧烈的挣扎
研究“浙江村”
关键不在于你有没有冲动,而在于你是不是让冲动推着你走
“回心”是彻底粉碎,彻底反思自己为什么跟人家不一样,不是简单地问差距在哪里,而是问差别在哪里,把这个差别看作一种既定事实,同时也是思考和创造的来源,这是革命性的
“转向”是所谓的日本的方式
理论不在于新不新,深不深,更不在于正确不正确,而是能不能形成沟通性
年轻人之丧
我们读书,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都一定要和自己这个人发生关系
重要的是一定要回到人本身
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人文精神,而是来自人和人的关系怎么构造
边缘与中心
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乡绅。地方的声音就是强调它的多元
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定得不清楚,位置不清楚,还是需要被主流认可,觉得这是个人物,就造成了焦虑
你可以把自己定位得非常边缘,在地球的一角,但你要知道这是地球的一角,而不是中心,把这一角讲清楚,其实就是全世界的话语
个人危机
我们在国内写报告,好像就是要高于生活,要写得很拽很正式,脱离生活,如果那吃喝拉撒睡都写进去,好像很不正常
不要怕边缘,或者只是不够,把自己的不够、天真真实地体现出来,就会很可爱,不要装腔作势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距离感其实就是历史感。有的事件发生了,不要把它在象征意义上做太多诠释,这是我反对的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有机就是有限的,跟社会是以一种特定方式联系在一起,不可能是总体性的思想概括
那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从很强的原则出发,觉得现实应该超越,应该改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
什么是批判
她提到她第一次放弃了与年轻人沟通,因为她发现这当中出现了巨大的裂痕,现在的年轻人的个体性太强了,以至于他们的世界容不下对他人的感知,他人只能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工具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种语言,帮助他们把握他们生活的复杂性,看清楚主要矛盾在哪里,就能介入他们的世界观,也许对他们有用
柏拉图 爱使你回归原来的人性。柏拉图的爱情概念也是说人自己把本来是不完备的,一定要跟别的主体结合
阿兰·巴迪欧:爱就是把一个随机的事件变成一种可持续性的事实,所以爱是每天的工作,一开始是一见钟情,这个火花要保护好,那是很真诚的,但关键是怎么把这个火继续烧下去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相爱容易相守难
问题不在于它误解了女性主义,而是如果要是抽象地去站队批判,那么就很成问题
理解的学问
主要就是位置的问题。把他在这个社会的位置讲清楚,把它所处的关系、所处的小世界描述清楚,大家自然就理解了
学术的 任务就是在了解基础是的理解,通过理解,再做出解释,理解了之后,就知道更大的世界怎么构造出来,才能够解释一些问题
你看到一个人很狭隘,很凶残,甚至犯罪杀人,你怎么认为,他是坏人?生来如此?还是 环境所致?还是别的原因......
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要考虑如何沟通,否则对罪犯就只有放纵和消灭两种态度了
“深刻”是精确地把握住现实,同时对别的见解形成批判性的再认识
深刻是从网状知识结构中来的,比如买完菜、做完饭,其他什么都不管,生命也可以维持下去,但就停止思考了。那就把生命的活的网变成一个死的点
牛津访谈2018.08
访谈之前
雷蒙德·威廉斯《政治与文学》
社会科学要给普通人提供观察世界、为人处世的办法,不是通过简单的道德教化,而是通过分析。这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功能
社会科学告诉你,其实没有什么很强的规律,都在于自己怎么样去理解这个世界,怎么样主动地采取措施
年轻人要有这样的态度,不要把社会科学当作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的一个路程,它确实给你工具,但这个工具怎样用、怎样用好,完全在于你
象征就是牢笼,奔向象征是奔向了文明,同时也奔向了牢笼。背后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关系
牛津记忆
距离感与直接性
自发和自觉
避开理论语言是为了更直接的表达,直接说事儿而不是通过理论来说事儿
我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我看到了什么,哪怕我的看大不对,但是应该把自己怎么想的搞清楚
如何直接
要有内容
要有碰撞,有冲击力
要写的直白
一定要从内往外的喷发,把内在的感觉明快地表达出来
人类学的圈子
非虚构写作
所谓权数,就不再是八个个体,而是把它讲成八个位置,有一个位置更接近事情的核心,一个作为外在参与,一个比较宏观,每一个位置给它一个立体的值
这种硬邦邦,让你不悦的东西,要去热爱它
知识分子能做的有限的事就是社会动员
它的假设是说能量、希望、未来都已经在生活里存在,但你要把它挖掘出来,你要去找这些力量
没有人生来就是妇女,是你在社会进程当中变成了妇女
学术不是天职
民族与民粹
民族主义情绪被调动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这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是好事,要看你是从世界格局、权力关系出发来考虑,还是从种族认同上来思考
大家都在世界格局里寻找位置,民族这条线划在哪里,是非常动态的过程,不是天然给予的范畴
新加坡启蒙
大有大的难处,而因为小,能看到的东西就多
“盘根”式共同体
爱德华·萨义德:“他虽然反战,反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行为,但他说他非常喜欢军队的生活,日常生活都被照料的好好的,吃饭什么的都不用发愁,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建设小世界,是要投入的,不是整天喝喝酒、说说话就可以,需要有细致的行动计划、目标、资源,又不能太多
真正的纽带
共同的研究兴趣
个人关系
异质性
学术机构的体制化一定会带来限制,我们需要大量的“盘根”,通过个人自由地去发展自己的伙伴,形成自己学术的思想生命
盘根这个隐喻很好,是横向的、开放的、盘错的,每个方向都可以生长,到最后互补,互相汲取营养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韦伯:理性化可能是一种牢笼,所以我们都渴求通过一种有机的个人性的盘根式的小世界地址这个体制
小世界不是安乐窝
边界的意思不是要定义我和他的不同,而是指我们一定要有内核,有内核就比较容易聚焦在一起,形成共同性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个人经验问题化
保罗·威利斯《学做工》
盘根式的思考当时都是连接性、互通性的。个人经历就是开始把握实践的起点
新研究
共同理想
乡绅作为方法
公共知识分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原则,提出理论、知识、到的、行为上的规范,做一个批判者
乡绅是一种个人的气质,一种思考的方式
书籍信息
作 者
项飙
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吴琦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相关书籍推荐
《了不起的我》
《精进1: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正确给自己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