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管理学第一二章
公共管理学徐双敏第二版第一二章知识总结,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思维导图,公共管理学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学科产生的原因,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程。
编辑于2021-07-08 22:30:58公共管理学
绪论
名词解释
目标+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解释性后缀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概念及体征
公共管理主体是指在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运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和个人。
特征
公共性
公共组织权力来自整个社会或者多数人组成的团体
非营利性
公共组织必须具备各种正式要素
合法性
组织性
服务性
主体类型
公共组织
政府
非政府公共组织
概念
主要类型
个人
领导者
影响力
素质
领导方式
管理者
主要类型
职责
被管理者
公共组织成员
社会公众
公共管理的对象
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
公共物品及其分类
公共物品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货物,在消费中具有不可分割性
特点
包括有形物品、无形物品、公共服务
规模巨大,投资收回缓慢
可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只是中间必需品
分类
消费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纯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
收益范围不同
全国性
地方性
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
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公共组织构成复杂多样,管理主体自身状况直接影响管理目标实现
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
目标多元性和多重性
单一,利益最大化
管理手段不同
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主体不同
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
政府组织
管理理念/对象/事务不同
政府管理绩效
内部管理效率
管理方法不同
行政、法律、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
行政方式、法律方式
管理目的不同
实现公共利益,注重结果
强调行政的过程、程序以及顺序
与外部的环境关系不同
注重外部政治环境的影响
注重内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P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
特指高层次的政策管理
注重个案研究,推动不同人员层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B途径
企业管理途径
运用工商政策和企业战略的管理
根本是非政治化和企业化
重视组织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强调组织过程问题
从研究功能视角
管理途径
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
政治途径
追求代表多元性、公众监督、程序规范
法律途径
突出主权、机构、制度的重要性,关注个体权利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背景
传统范式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形成时期-科学管理时期
成长时期-行为科学时期
发展时期-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各时期代表人物及理论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方法又称理想方法,着眼于建立一般理论和一般原则,偏重价值考虑;三段论结构:(前言)现状、问题及原因、对策及建议
实证方法又称经验方法,专注于发现事实
案例分析法
对特定行政管理事件
比较分析法
实践抽象法
实体分析法
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
公共管理职能的含义
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实施者
公共管理系统
政府
公共企业单位
公共事业单位
非营利民间组织
职能的实施依据
国家授予的某些特定权力和社会赋予的权威
公共管理职能的特性
公共性
社会性
多样性
法定性
适应性
(强制性、复杂性)
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职能体系
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性职能)
政治职能
民主建设
社会治安
国家安全
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
微观管理
社会职能
提供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体系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社会救济体系
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
克服机会不均等
调节收入分配
改进分配政策
文化职能
生态文明职能
公共管理的运行职能(程序性职能)
决策职能
管理者为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特定目标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
组织职能
授权分工,分配资源,确定职责关系
协调职能
化解矛盾,建立和谐分工
控制职能
建立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机制,纠偏
公共权力与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权力及其作用
公共权力的主体与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
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含义
现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趋势
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沿革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公共管理职能(放任自由主义阶段)
政治职能占中心地位
守夜人角色
提供某类型公共商品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干预主义阶段)
政府道德人
行政国家
政治职能进一步加强
积极干预
当代资本主义(新古典主义阶段)
政府经济人
民主建设职能加强
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成为核心
公共管理职能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相关职能强化趋势并存
转变趋势
管理主体扩大:政府组织的某些职能被非政府组织承担
职能重心转变:经济社会职能扩大,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职能方式转变:宏观调控职能强化,政治职能地位下降
职能关系转变: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
新中国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趋势
新中国的公共管理职能沿革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政府全能人
阶级斗争为公共管理部门工作重心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包揽社会文化等管理职能
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强制手段的运用
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趋势
管理主体:由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
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到经济建设再到社会服务
职能方式:由单一的行政方式到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
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经济职能运转方式
转向宏观、间接管理方式
管理手段
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职能关系:从政府高度集权到适度放权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
政企关系
党政关系及各国权利机关关系
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
公共管理职能体系转变
国内统治职能日益次要化
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培育职能地位日益突出
教科文等发展职能不断重视与加强
对外交往职能急剧扩张
国家防卫职能适当增强
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公共管理职能主体和方式转变的必要与可能
“政府失灵”现象的出现
社会问题丛生
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政府遇到信任危机
公共管理职能方式多样化的必要
单一的行政方式存在弊端
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政府自身能力有限
公共管理职能方式多样化的可能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促进社会沟通
增加社会公共物品(服务)的供给
促进政府职能转移
促进就业
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定义
政府调整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范围和履行职能的行为方式,将一部分公共职能交给社会承担并由此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有效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
目的
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
我国公共组织构成
形式
委托
授权合作式委托
合同项目式委托
公开招标
其他委托方式
替代
撤资
作用/现实成效
政府职能社会化的目的
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增加公众选择机会
吸收民间资本,整合国家资源
公共管理职能的市场化
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
PPP
使用者付费
补贴制度
补助
eg.生均经费
凭单
政府把财政拨款给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的一种制度安排
“内部市场”
撤资
出售
无偿赠与
清算
政府采购制度的优点
政府是最大消费者
降低成本
扶持民族产业
透明化,避免腐败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专题: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市场机制的缺陷
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市场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国防外交、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科学技术
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效率与公平是衡量市场成败的两个标准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公平和效率辩证统一
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调节的滞后性和盲目性
合成谬误
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
提供公共物品
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调控宏观经济
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
投票决策
利益集团妥协决策
精英决策
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
政策实施需要消耗资源
政策实施具有时滞性
政策实施的效果有很大不确定性
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缺乏竞争
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
监督信息不完备
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