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俱舍
俱舍学派是中国佛教学派,亦称俱舍宗。以研习、弘传《俱舍论》而得名。其学者称俱舍师。
编辑于2023-12-25 19:02:08俱舍
界品
序分
甲一、正明序分、第一首颂
乙一、归敬序(前三句) 颂: 诸一切种诸泯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礼敬如是如理师
丙一、明佛三德(前二句)
丁一、明所归敬——“诸”
丁二、正明佛三德
戊一、明自利德
戊二、明利他德
丙二、指德归敬(第三句)
乙二、发起序(第四句) 颂:对法藏论我当说
甲二、随难别解
乙一、出对法体
丙一、明胜义对法-真对法
颂:净慧随行名对法
丙二、明世俗对法-非真对法
颂:及能得此诸慧论
乙二、释藏名
颂:摄彼胜义依彼故 此立对法俱舍名
乙三、明说意说人
颂:若离择法定无余 能灭诸惑胜方便 由惑世间漂有海 因此传佛说对法
第二章 正宗分
一、总标纲要
1、总标(第一句)
颂:有漏无漏法
2、別释
1、別释有漏法(前三句)
甲一、明有漏体
颂:除道余有为
甲二、释有漏义
颂:于彼漏随増
甲三、结
颂:故说名有漏
2、別释无漏法(后八句)
颂: 无漏谓道谛 及三种无为 谓虚空二灭 此中空无碍 择灭谓离系 随系事各别 毕竟碍当生 别得非择灭
甲一、明无漏体
颂: 无漏谓道谛 及三种无为
甲二、列三无为
乙一、释虚空无为体
此中空无碍
乙二、明择灭无为
丙一、出择灭无为体
择灭谓离系
丙二、名择灭数量
随系事各别
乙三、释非择灭无为
毕竟碍当生 别得非择灭
二、別释诸法体
甲一、辨诸法异名
乙一、有为异名
丙一、明有为体
颂:又诸有为法 谓色等五蕴
丙二、正辨异名
颂: 亦世路言依 有离有事等
乙二、有漏异名
颂: 有漏名取蕴 亦说为有诤 及苦集世间 见处三有等
甲二、正明诸法体性
乙一、总辨体性
丙一、正出体
丁一、明色蕴
戊一、正立蕴
己一、开章
颂:色者唯五根 五境及无表
己二、別释色蕴
庚一、释五根
颂:彼识依净色 名眼等五根
庚二、释五境
颂:色二或二十 声唯有八种 味六香四种 触十一为性
庚三、释无表
辛一、正明无表
壬一、无表位
颂:乱心无心等
壬二、无表相
颂:随流
壬三、无表体
颂:净不净
壬四、简法
颂:大种所造性
壬五、结名
颂:由此说无表
辛二、明能造大种
壬一、实四大种
颂: 大种谓四界 即地水火风 能成持等业 坚湿暖动性
壬二、假四大种
颂: 地谓显形色 随世想立名 水火亦复然 风即界亦尔
戊二、立处界
颂:此中根与境 许即十处界
丁二、释受想行三蕴立处界
戊一、释受想行三蕴
己一、释受蕴
颂:受领纳随处
己二、释想蕴
颂:想取相为体
己三、释行蕴
颂:四余名行蕴
戊二 、立处界
颂:如是受等三 及无表无为 名法处法界
丁三、释识蕴立处界
戊一、明识蕴
颂:识谓各了别 此即名意处 及七界应知 六识转为意
戊二、释妨难
己一、别立意界难
颂:由即六识身 无间灭为意
己二、十八界不成妨
颂:成第六依故 十八界应知
丙二、明总摄
丁一、正明相摄
颂:总摄一切法 由一蕴处界
丁二、明摄分齐
颂:摄自性非余 以离他性故
丙三、开合
丁一、明数合
颂:类境识同故 虽二界体一
丁二、明数开
颂:然为令端严 眼等各生二
乙二、別释名义
丙一、释三法名
颂:聚生门种族 是蕴处界义
丙二、明教起因
颂: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丙三、明蕴废立
丁一、正明蕴废立
颂: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诸心所法 受想别为蕴
丁二、明无为非蕴
颂:蕴不摄无为 义不相应故
丙四、明名次第
丁一、蕴次第
颂:随粗染器等 界别次第立
丁二、处界次第
戊一、约境明次第
颂: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戊二、约处明次第
颂:或随处次第
丙五、明名废立
颂: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丙六、明摄异名
丁一、略摄法蕴
戊一、摄法蕴
颂: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戊二、明法蕴量
颂:有言诸法蕴 量如彼论说 或随蕴等言 如实行对治
丁二、类摄余蕴等
颂:如是余蕴等 各随其所应 摄在前说中 应审观自相
丁三、别明六界
颂:空界谓窍隙 传说是明闇 识界有漏识 有情生所依
己三、诸门分别
丙一、有见无见等三门
颂:一有见谓色 十有色有对 此除色声八 无记余三种
丙二、界系门
颂:欲界系十八 色界系十四 除香味二识 无色系后三
丙三、有漏无漏门
颂:意法意识通 所余唯有漏
丙四、有寻有伺门
丁一、正分别
颂: 五识唯寻伺 后三三余无
丁二、释妨难
颂:说五无分别 由计度随念 以意地散慧 意诸念为体
丙五、有所缘无所缘等二门
颂: 七心法界半 有所缘余无 前八界及身 无执受余二
丙六、大种所造等二门
颂: 触界中有二 余九色所造 法一分亦然 十色可积聚
丙七、能斫所斫等三门
颂:谓唯外四界 能斫及所斫 亦所烧能称 能烧所称诤
丙八、五类分别
颂:内五有熟养 声无异熟生 八无碍等流 亦异熟生性 余三实唯法 刹那唯后三
丙九、得成就门
颂:眼与眼识界 独俱得非等
丙十、内外门
颂:内十二眼等 色等六为外
丙十一、同分彼同分门
颂:法同分余二 作不作自业
丙十二、三断门
颂:十五唯修断 后三界通三 不染非六生 色定非见断
丙十三、是见非见门
丁一、正明 先说十八界的能见非见义
颂:眼法界一分 八种说名见 五识俱生慧 非见不度故 眼见色同分 非彼能依识 传说不能观 被障诸色故
丁二、傍论 讨论:两眼见色是前后交替还是一时俱见 即附带旁论根见家与识见家的辩论。
戊一、两眼见先后
颂:或二眼俱时 见色分明故
戊二、六根境离合
颂:眼耳意根境 不至三相违
戊三、根境量大小
颂:应知鼻等三 唯取等量境
戊四、六识依世摄
颂:后依唯过去 五识依或俱
戊五、眼等得依名
颂:随根变识异 故眼等名依
戊六、识随根受称
颂:彼及不共因 故随根说识
戊七、依地同异别 (论根境识身四法是否在一地)
颂:眼不下于身 色识非上眼 色于识一切 二于身亦然 如眼耳依然 次三皆自地 身识自下地 意不定应知
丙十四、识所识等三门
颂:五外二所识 常法界无为 法一分是根 并内界十二
分别根品
甲一、明二十二根
乙一、释根义
丙一、述萨婆多宗
颂:传说五于四 四根于二种 五八染净中 各别为增上
丙二、述异部 (识见家 认为 根 不起作用,只有 识在了别)
颂:了自境增上 总立与六根 从身立二根 女男性增上 于同住杂染 清净增上故 应知命五受 信等立为根 未当知已知 具知根亦尔 于得后后道 涅槃等增上
乙二、明根废立
丙一、述萨婆多宗 (此是以有部自宗男女根, 说明根的废立问题。)
颂:心所依此别 此住此杂染 此资粮此净 由此量立根
丙二、叙异说
颂:或流转所以 及生住受用 建立前十四 还灭后亦然
乙三、明根体
颂:身不悦名苦 即此悦名乐 及三定心悦 余处此名喜 心不悦名忧 中舍二无别 见修无学道 依九立三根
乙四、辨诸门
丙一、有漏无漏门
颂:唯无漏后三 有色命忧苦 当知唯有漏 通二余九根
丙二、是异熟非异熟门
颂:命唯是异熟 忧及后八非 色意余四受 一一皆通二
丙三、有异熟无异熟门
颂:忧定有异熟 前八后三无 意余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丙四、三性门
颂:唯善后八根 忧通善不善 意余受三种 前八唯无记
丙五、界系门
颂:欲色无色界 如次除后三 兼女男忧苦 并余色喜乐
丙六、三断门
颂:意三受通三 忧见修所断 九唯修所断 五修非三非
已五、杂分别
丙一、受生得异熟门
颂:欲胎卵湿生,初得二异熟者 化生六七八 色六上唯命:
丙二、约死位灭根多少门
颂:正死灭诸根 无色三色八 欲顿十九八 渐四善增五
丙三、得果用根多少门
颂:九得边二果 七八九中二 十一阿罗汉 依一容有说
丙四、成就诸根定量门
P42正-43 颂:成就命意舍 各定成就三 若成就乐身 各定成就四 成眼等及喜 各定成五根 若成就苦根 彼定成就七 若成女男忧 信等各成八 二无漏十一 初无漏十三
丙五、成根极少门
P43 颂:极少八无善 成受身命意 愚生无色界 成善命意舍
丙六、成就极多门
P43 颂 :极多成十九 二形除三净 圣者未离欲 除二净一形
甲二、明俱生诸法
乙一、正明俱起
丙一、明色法俱生
P43反 颂:欲微聚无声 无根有八事 有身根九事 十事有余根
丙二、明四品同起
P43反 颂:心心所必俱 诸行相或得
乙二、广辨差别
丙一、明心所有法
丁一、明五地
戊一、总标名数
P44 颂:心所且有五 大地法等异
戊二、別释名体
已一、大地法
P44 颂:受想思触欲 慧念与作意 胜解三摩地 遍于一切心
已二、大善地法
P44反 颂:信及不放逸 轻安舍惭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已三、大烦恼地法
P45 颂:痴逸怠不信 昏掉恒唯染
己四、大不善地法
P45 颂: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己五、小烦恼地法
P45 颂: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憍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丁二、明定俱生
戊一、明欲界俱生
P45反 -46 颂: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赠一
戊二、明上界俱生
P46 颂: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丁三、明相似殊
戊一、明无惭等
P46 反 重点 颂:无惭愧不重 于罪不见怖 爱敬谓信惭 唯于欲色有
戊二、寻伺等
P46反 颂:寻伺心粗细 慢对他心举 憍由染自法 心高无所顾
丁四、明众名别
P47 颂:心意识体一 心心所有依 有缘有行相 相应义有五
丙二、明不相应行
丁一、总标名数
P47 下 颂: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
丁二、別牒解释
戊一、明得非得
己一、明自性
P47 反-48 颂:得谓获成就 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于 自相续二灭
己二、明差别
庚一、明得差别
辛一、正辨差别
P49-50反 颂: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辛二、随难别解
P50反 颂: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庚二、明非得差别
P51 颂:非得净无记 去来世各三 三界不系三 许圣道非得 说名异生性 得法易地舍
戊二、明同分
P53 颂:同分有情等
戊三、明无想果
P53 颂:无想无想中 心心所法灭 异熟居广果
戊四、明二定
己一、明无想定
P53反 颂:如是无想定 后静虑求脱 善唯顺生受 非圣得一世
己二、明灭尽定
P54 颂:灭尽定亦然 为静住有顶 善二受不定 圣由加行得 成佛得非前 三十四念故
己三、明二定所依身
二定依欲色 灭定初人中
戊五、明命根
P55反 颂:命根体即寿 能持暖及识
戊六、明四相
P56 颂:相谓诸有为 生住异灭性 此有生生等 于八一有能 生能生所生 非离因缘合
己一、正明四相
庚一、明四本相
颂:相谓诸有为 生住异灭性
庚二、明四随想
此有生生等 于八一有能
己二、释难
P57 颂:生能生所生 非离因缘合
戊七、明名身等
P57 颂: 名身等所谓 想章子总说
丁三、诸门分别
戊一、辨名等
P57反 颂:欲色有情摄 等流无记性
戊二、明同分等
P57反 颂:同分亦如是 并无色异熟 得相通三类 非得定等流
甲三、明六因四缘
乙一、明六因
丙一、正明因体
丁一、总标名
P58反 颂:能作及俱有 同类与相应 遍行并异熟 许因唯六种
丁二、别显体
戊一、能作因
P58反 颂:除自余能作
戊二、俱有因
己一、正明俱有因
P59 颂:俱有互为果 如大相所相 心于心随转
己二、明随转
庚一、明随转体
P59 颂:心所二律仪 彼及心诸相 是心随转法
庚二、明随转义
P59反 颂:由时果善等
戊三、同类因
P60 颂:同类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转九地 唯等胜为果 加行生亦然 闻思所成等
戊四、相应因
P61 颂:相应因决定 心心所同依
戊五、明遍行因
P61 颂:遍行谓前遍 为同地染因
戊六、明异熟因
P61 颂:异熟因不善 及善唯有漏
丁三、三世分别
P61反 颂:遍行与同类 二世三世三
丙二、明因得果
丁一、总标果体
P61反 颂:果有为离系 无为无因果
丁二、对因配果
P62 颂:后因果异熟 前因增上果 同类遍等流 俱相应士用
丁三、别显果相
P62 颂:异熟无记法 有情有记生 等流似自因 离系由慧尽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为法 有为增上果
丁四、因取与时
P63 颂:五取果唯现 二与果亦然 过现与二因 一与唯过去
丙三、明法丛因生
P63反 颂:染污异熟生 余初圣如次 除异熟遍二 及同类余生 此谓心心所 余及除相应
乙二、明四缘
丙一、明四缘
丁一、明四缘体
P64 颂:说有四种缘 因缘五因性 等无间非后 心心所已生 所缘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丁二、明缘中作用
P65 颂:二因于正灭 三因于正生 余二缘相违 而兴于作用
丁三、明法从缘生
戊一、总明诸法
P65反 颂: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余由二缘生 非天次等故
戊二、随难别解
P66 颂:大为大二因 为所造五种 造为造三种 为大唯一因
丙二、别明等无间
丁一、明诸心相生
戊一、明十二心
己一、列十二心
P66反 颂:欲界有四心 善恶覆无覆 色无色除恶 无漏有二心
己二、正辨相生
P67-68 颂:欲界善生九 此复从八生 染从十生四 余从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复从九生 有覆从八生 此复生于六 无覆从三生 此复能生六 无色善生九 此复从六生 有覆生从七 无覆如色辨 学从四生五 余从五生四
戊二、明二十心
颂: P69 十二为二十 谓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无覆分四 异熟威仪路 工巧处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数如前说
丁二、明得心多少
颂:三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种 色善三学四 余皆自可得
分别世间品第三
甲一、明有情世间
乙一、总辨有情
丙一、明有情生
丁一、明三界 P1
颂:地狱旁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欲洲异 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三静虑各三 第四静虑八 无色界无处 由生有四种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续
丁二、明五趣 P2反
颂: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
丁三、明七识住 P3
颂: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 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
丁四、明九有情居 P3反
颂:应知兼有顶 及无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余非不乐住
丁五、明四识住 P3反
颂:四识住当知 四蕴唯自地 说独识非住 有漏四句摄
丁六、明四生P4反
颂:于中有四生 有情谓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狱及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丁七、明中有
戊一、正明中有
己一、正明中有P5
颂:死生二有中 五蕴名中有 未至应至处 故中有非生
己二、证有中有
庚一、依理证P5
颂:如谷等相续 处无间续生 像实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处无二并 非相续二生
庚二、依教证P5反
颂:说有健达缚 及五七经故
己三、诸门分别
庚一、明中有形状 P6
颂:此一业引故,如当本有形:
颂:本有谓死前,居生刹那后:
庚二、明眼等九门 P6反
同净天眼见 业通疾具根 无对不可转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湿化染香处 天首上三横 地狱头归下
庚三、明入胎门
颂: 三P8 一于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无知 前三种入胎 谓轮王二佛 业智俱胜故 如次四余生
戊二、正破外道
颂: 三P8 无我唯诸蕴 烦恼业所爲 由中有相续 入胎如灯焰:明无我 如引次第增 相续由惑业 更趣于余世 故有轮无初:明生转
丁八、明缘起
戊一、广明十二缘起
己一、总辨
庚一、总判支位
颂: 三P9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
庚二、别显体性
颂: 三P9反 宿惑位无明 宿诸业名行 识正结生藴 六处前名色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 在姓爱前受 贪资具淫爱 爲得诸境界 遍驰求名取
庚三、明本说意
辛一、正明说意
颂: 三P10反 传许约位说 从胜立支名
辛二、遣他愚惑
颂: 三P10 反 于前后中际,为遣他愚惑
庚四、以略摄广
颂: 三P11 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庚五、遣通疑难
颂: 三P11反 从惑生惑业 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庚六:会释经文
颂: 三P12 此中意正说 因起果已生
己二:别明
庚一:别明四法
辛一、名无明
壬一、命释义
明所治无明 如非亲实等
壬二、引证
三P13颂: 说为结等故 非恶慧见故 与见相应故 说能染慧故
辛二:明名色
P13反颂: 名无色四蕴
辛三、明触
壬一、明六触
P14颂:触六三和生
壬二、明二触
P14颂:五相应有对 第六俱增语
壬三、明八触
P14颂: 明无明非二 无漏染污余 爱恚二相应 乐等顺三受
辛四、明受
壬一、总明
P14反颂:从此生六受 五属身余心
壬二、别明
癸一、开定数
P14反颂:此复成十八 由意近行异
癸二、义分别
子一、系缘分别
三P15颂: 欲缘欲十八 色十二上三 二缘欲十二 八自二无色 后二缘欲六 四自一上缘 初无色近分 缘色四自一 四本及三边 唯一缘自境
子二、有漏无漏分别
颂:十八唯有漏
庚二、别指余文
P16颂:余已说当说
戊二、略摄喻显
三P16颂: 此中说烦恼 如种复如龙 如草根树茎 及如糠裹米 业如有糠米 如草药如华 诸异熟果事 如成熟饮食
丁九、明四有
P16反颂: 于四种有中 生有唯染污 由自地烦恼 余三无色三
丙二、明有情住
三P16反颂: 有情由食住 段欲体唯三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脱故 触思识三食 有漏通三界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后二于当有 引及起如次
丙三、明有情没
三P17反颂: 断善根与续 离染退死生 许唯意识中 死生唯舍受 非定无心二 二无记涅槃 渐死足脐心 最后意识灭 下人天不生 断末摩水等
乙二、判聚差别
三P19颂:正邪不定聚 圣造无间余
甲二、明器世间
乙一、明所居器
丙一、别明小器
丁一、明三轮
三P19 颂: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
丁二、明九山
P20颂: 苏迷卢处中 次逾健达罗 伊沙驮罗山 竭地洛迦 蕴达黎舍那 頞湿缚羯拏 毗那怛迦山 尼民达罗山 于大洲等外 有铁轮围山 前七金所成 苏迷卢四宝 入水皆八万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广皆等高量
丁三、明八海 P20反
山间有八海 前七名为内 最初广八万 四边各三倍 余六半半狭 第八名为外 三洛叉二万 二千逾缮那
丁四、明四大洲
颂:P20反 于中大洲相 南赡部如车 三边各二千 南边有三半 东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三边如赡部 东边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圆无缺 径二千五百 周围此三倍 北俱卢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复有八 四洲边各二
丁五、明黑山等
颂P21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内 无热池纵广 五十逾缮那
丁六、明地狱
P21 颂: 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谓煻煨屎粪 锋刃列河增 各住彼四方 余八寒地狱
丁七、明日月等
P22颂: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洲等 雨际第二月 后九夜渐增 寒第四亦然 夜减昼翻此 昼夜增腊缚 行南北路时 近日自影覆 故见月轮缺
丁八、明天器
戊一、明天所居器
已一、正明天器
庚一、明四天王天器
颂:P23 妙高层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坚手及持鬘 恒憍大王众 如次居四级 亦住余七山
庚二、明三十三天器
颂:P23反 妙高顶八万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刚手所住 中宫名善见 周万逾缮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逾缮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粗杂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庚三、明空居天器
颂:P23反 此上有色天,住依空宫殿:
已二、便显余义
庚一、明六天行婬
颂:P24 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姓:
庚二、明诸天初生
初如五至十 色圆满有衣:
庚三、明欲生乐生
颂:P24 欲生三人天 乐生三九处
戊二、明天器近远
已一、明天器近远
颂:如彼去下量 去上数亦然:
已二、明下见天上
·颂:离通力依他 下无升见上:
丙二、总明大千
颂: 四大洲日月 苏迷卢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说名一中干 此千倍大干 皆同一成坏
乙二、明能居量
丙一、明身量
瞻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东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此 欲天俱卢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踰缮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无云减三
丙二、 明寿量
丁一、明善趣寿量 P25
北洲定千年 西东半半减 此洲寿不定 后十初叵量
人间五十年 下天一昼夜 乘斯寿五百 上五倍倍增
3、色无昼夜殊,劫数等身量
4、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增
5、少光上下天,大全半为劫:
丁二、明恶趣寿量 P25反
1、等活等上六,如次以欲天,寿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
2、极热半中劫,无间中劫全:
3、旁生极一中,鬼月日五百:
4、頞部陀寿量,如一婆诃麻,百年除一尽,后后倍二十:
丁三、明中夭不中夭 P25反
颂:诸处有中夭 除北俱卢洲:
乙三、明三分齐
丙一、明三极少P26
颂:极微字刹那 色名时极少
丙二、明二量
丁一、明踰缮那等 P26
极微微金水 兔羊牛隙尘 虮虱麦指节 后后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为弓量 五百俱卢舍 此八逾缮那
丁二、明年等
戊一、明刹那至年
颂: 百二十刹那 为怛刹那量 腊缚此六十 此三十须臾 此三十昼夜 三十昼夜月 十二月为年 于中半减夜
戊二、明诸劫数
己一、明劫数
颂: 应知有四劫 谓坏成中大 坏从狱不生 至外器都尽 成劫从风起 至地狱初生 中劫从无量 减至寿唯十 次增减十八 后增至八万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坏坏已空 时皆等住劫 八十中大劫 大劫三无数
己二、明劫中人
庚一、明佛独觉
颂: 减八万至百 诸佛现世间 独觉增减时 麟角喻百劫
庚二、明轮王出现
P28 颂: 轮王八万上 金银铜铁轮 一二三四洲 逆次独如佛 他迎自往伏 诤阵胜无害 相不正明圆 故与佛非等
庚三、明劫初有王
颂:P28反 劫初如色天 后渐增贪味 由堕贮贼起 为防雇守田
己三、明小三灾
庚一、明小三灾
颂:P29 业道增寿减 至十三灾现 刀疾饥如次 七日月年止
庚二、明大三灾
颂:P30 三灾火水风 上三定为顶 如次内灾等 四无不动故 然后器非常 情俱生灭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后风
分别业品第四
甲一、明业体性
乙一、正明业体
丙一、明所造业
丁一、明二三业
颂:P1 世别由业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业 所作谓身语
丁二、明五种业
戊一、明表无表
此身语二业 俱表无表性
戊二、明身语表 P1反
颂:身表许别形 非行动为体 以诸有为法 有刹那尽故 应无无因故 生因应能灭 形亦非实有 应二根取故 无别极微故 语表许言声
戊三、证有无表 P4反
颂:说三无漏色 增非作等故
丙二、明能造大种 P6反
丁一、明表无表大种异
颂:此能造大种 异于表所依
丁二、明能造时同异
颂:欲后念无表 依过大种生
丁三、明大种依地异
颂:有漏自地依 无漏随生处
乙二、诸门分别
丙一、约类以明 P7
颂:无表无执受 亦等流情数 散依等流性 有受异大生 定生依长养 无受无异大 表唯等流性 属身有执受
丙二、约性界地 P8
丁一、明性界地
颂:无表记余三 不善唯在欲 无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无有覆表 以无等起故
丁二、明三性
戊一、明三性所由 P8反
颂:胜义善解脱 自性惭愧根 相应彼相应 等起色业等 翻此名不善 胜无记二常
戊二、明二种等起 P9反
颂: 等起有二种 因及彼刹那 如次第应知 名转名随转 见断识唯转 唯随转五识 修断意通二 无漏异熟非 于转善等性 随转各容三 牟尼善必同 无记随或善
乙三、广明表无表
丙一、明三无表 P10反
颂:无表三律仪 不律仪非二
丙二、依三别解
丁一、别解律仪
戊一、明三善律仪
P10反颂: 律仪别解脱 静虑及道生
戊二、明别初律仪
己一、明初律仪
P10反颂: 初律仪八种 实体唯有四 形转名异故 各别不相违
己二、安立四戒
P11颂: 受离五八十 一切所应离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刍
己三、别解异名
颂:P12 俱得名尸罗 妙行业律仪 唯初表无表 名别解业道
丁二、总明成就
戊一、正明总成就
己一、明成三戒 P12反
颂: 八成别解脱 得静虑圣者 成静虑道生 后二随心转
己二、明断律仪
颂:P13 未至九无间 俱生二名断
己三、会经二律仪
颂:P13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仪
戊二、约世明成就
己一、成就无表
庚一、约世明成就
颂:P13反 住别解无表 未舍恒成现 刹那后成过 不律仪亦然 得静虑律仪 恒成就过未 圣初除过去 住定道成中
庚二、约世成处中
颂:P14 住中有无表 初成中后二
庚三、住善恶成中
颂:P14 住律不律仪 起染净无表 初成中后二 至染净势终
己二、成就表业
颂:P15 表正作成中 后成过非未 有覆及无覆 唯成就现在
己三、明不律仪
颂:P15 恶行恶戒业 业道不律仪
己四、成表无表
颂:P15反 成表非无表 住中劣思作 舍未生表圣 成无表非表
丁三、明得戒因缘
戊一、明得三律仪
颂:P15 定生得定地 彼圣得道生 别解脱律仪 得由他教等
戊二、明戒时分齐
己一、明别解脱戒
颂:P16反 别解脱律仪 尽寿或昼夜
己二、明不律仪
颂:P16反 恶戒无昼夜 谓非如善受
戊三、明近住戒
己一、明受方法
颂:P17 近住于晨旦 下座从师受 随教说具支 离严饰昼夜
己二、明具八支
颂:P17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为防诸性罪 失念及憍逸
己三、明不受近事得近住
颂:P17反 近住余亦有 不受三归无
戊四、明近事戒
己一、明发戒时
颂:P18 称近事发戒 说如苾刍等
己二、会经文
颂:P18 若皆具律仪 何言一分等 谓约能持说
己三、明三品戒
颂:P18反 下中上随心
己四、明三归体
颂:P18反 归依成佛僧 无学二种法 及涅槃择灭 是说具三归
己五、明离邪行
颂:P19 邪行最可呵 易离得不作
己六、明娶妻不犯
颂:P19 得律仪如誓 非总于相续
己七、明离虚诳语
颂:P19反 以开虚诳语 便越诸学处
己八、明遮饮酒
颂:P19反 遮中唯离酒 为护余律仪
戊五、明得三律仪别
己一、明得处时同异
颂:P19反 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 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
己二、明有情支因
颂:P20 律从诸有情 支因说不定 不律从一切 有情支非因
己三、明得恶处中
颂:P21 诸得不律仪 由作及誓受 得所余无表 由田受重行
丁四、明舍差别
戊一、舍别解脱
颂:P22 舍别解调伏 由故舍命终 及二形俱生 断善根夜尽 有说由犯重 余说由法灭 迦湿弥罗说 犯二如负财
戊二、舍定道戒
颂:P23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练根及退失
戊三、舍不律仪
颂:P23 舍恶戒由死 得戒二形生
戊四、舍处中
颂:P24 舍中由受势 作事寿根断
戊五、舍诸非色
颂:P24 舍欲非色善 由根断上生 由对治道生 舍诸非色染
丁五、约处明成就
颂:P24反 恶戒人除北 二黄门二形 律仪亦在天 唯人具三种 生欲天色界 有静虑律仪 无漏并无色 除中定无想
甲二、释诸业名
乙一、明三性业
颂:P25 安不安非业 名善恶无记
乙二、明福等三业
颂:P25反 福非福不动 欲善业名福 不善名非福 上界善不动 约自地处所 业果无动故
乙三、明三受业
颂:P25反 顺乐苦非二 善至三顺乐 诸不善顺苦 上善顺非二 余说下亦有 由中招异熟 又许此三业 非前后熟故 顺受总有五 谓自性相应 及所缘异熟 现前差别故
乙四、明三时业
丙一、明四业
颂:P26 此有定不定 定三顺现等 或说业有五 余师说四句
丙二、明差别
颂:P27 四善容俱作 引同分唯三 诸处造四种 地狱善除现 坚于离染地 异生不造生 圣不造生后 并欲有顶退
丙三、明中有业
颂:P28 欲中有能造 二十二种业 皆顺现受摄 类同分一故
丙四、明定业相
颂:P28 由重惑净心 及是恒所造 于功德田起 害父母业定
丙五、明现法果业
颂:P28反 由田意殊胜 及定招异熟 得永离地业 定招现法果
丙六、明业即受果
颂:P28反 于佛上首僧 及灭定无诤 慈见修道出 损益业即受
乙五、明身心受
丙一、明二受
颂:P29 诸善无寻业 许唯感心受 恶唯感身受 是感受业异
丙二、明心狂等
颂:P29 反 心狂唯意识 由业异熟生 及怖害违忧 除北洲在欲
乙六、明曲秽浊业
颂:P29 说曲秽浊业 依谄嗔贪生
乙七、明黑黑等
丙一、明四业
颂:P30 依黑黑等殊 所说四种业 恶色欲界善 能尽彼无漏 应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丙二、明无漏断
颂:P30反 四法忍离欲 前八无间俱 十二无漏思 唯尽纯黑业 离欲四静虑 第九无间思 一尽杂纯黑 四令纯白尽
丙三、明异说
颂:P31 有说地狱受 余欲业黑杂
乙八、明三牟尼等
颂:P31 无学身语业 即意三牟尼 三清净应知 即诸三妙行
乙九、明三恶行等
颂:P31 恶身语意业 说名三恶行 及贪嗔邪见 三妙行翻此
乙十、明十业道
丙一、明业道性
丁一、正明业道体
颂:P31 所说十业道 摄恶妙行中 粗品为其性 如应成善恶
丁二、明业道差别
戊一、明表无表
己一、约根本明
颂:P32 恶六定无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无表
己二、约前后辨
颂:P33 加行定有表 无表或有无 后起此相违
戊二、明三根
己一、明恶加行
颂:P33 加行三根起 彼无间生故 贪等三根生
己二、明生善三位
颂:P34 善于三位中 皆三善根起
己三、明究竞业道
颂:P34 杀粗语嗔恚 究竟皆由嗔 盗邪行及贪 皆由贪究竟 邪见痴究竟 许所余由三
戊三、明业道依处
颂:P34反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处起
戊四、问答分别
己一、杀己非道业
颂:P34反 俱死及前死 无根依别故
己二、他杀成业道
颂:P35 军等若同事 皆成如作者
戊五、明业道杀
己一、明杀
颂:P35 杀生由故思 他想不误杀
己二、明盗
颂:P35反 不与取他物 力窃取属己
己三、明欲邪行
颂:P35反 欲邪行四种 行所不应行
己四、明诳语
庚一、明诳语
颂:P35反 染异想发言 解义虚诳语
庚二、明见闻等
颂:P36 由眼耳意识 并余三所证 如次第名为 所见闻知觉
己五、明离间语等
颂:P36 染心坏他语 说名离间语 非爱粗恶语 诸染杂秽语 余说异三染 佞歌邪论等
己六、明意业道
颂:P36 反 恶欲他财贪 憎有情嗔恚 拨善恶等见 名邪见业道
丙二、明业道名义
颂:P37 此中三唯道 七业亦道故
丙三、义便明断善
颂:P37 唯邪见断善 所断欲生得 拨因果一切 渐断二俱舍 人三洲男女 见行断非得 续善疑有见 顿现除逆者
丙四、明业道俱转
颂:P39 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
丙五、明约处成业道
颂:P40 不善地狱中 粗杂嗔通二 贪邪见成就 北洲成后三 杂语通现成 余欲十通二 善于一切处 后三通现成 无色无想天 前七唯成就 余处通成现 除地狱北洲
丙六、明业道果
颂:P41 皆能招异熟 等流增上果 此令他受苦 断命坏威故
乙十一、明三邪行
颂:P42 贪生身语业 邪命难除故 执命资贪生 违经故非理
甲三、杂明诸业
乙一、明业得果
丙一、总明诸业果
颂:P42反 断道有漏业 具足有五果 无漏业有四 谓唯除异熟 余有漏善恶 亦四除离系 余无漏无记 三除前所除
丙二、三性相对果
颂:P43 善等于善等 初有四二三 中有二三四 后二三三果
丙三、三世相对果
颂:P43反 过于三各四 现于未亦尔 现于现二果 未于未果三
丙四、诸地相对果
颂:P44 同地有四果 异地二或三
丙五、明三学相对果
颂:P44反 学于三各三 无学一三二 非学非无学 有二三五果
丙六、三断相对果
颂:P45 见所断业等 一一各于三 初有三四一 中二四三果 后有一二四 皆如次应知
乙二、明本论业
颂:P47 染业不应作 有说亦坏轨 应作业翻此 俱相违第三
乙三、明引满因
丙一、明业感多少
颂:P47 一业引一生 多业能圆满
丙二、明引满因体
颂:P47 反 二无心定得 不能引余通
乙四、明三重障
丙一、正明三障
丁一、明障体
颂:47反 三障无间业 及数行烦恼 并一切恶趣 北洲无想天
丁二、约处辨
颂:P48 三洲有无间 非余扇搋等 少恩少羞耻 余障通五趣
丙二、别明业障
丁一、明业障体
颂:P48反 此五无间中 四身一语业 三杀一诳语 一杀生加行
丁二、明破僧
戊一、明僧破体及成
颂:P48反 僧破不和合 心不相应行 无覆无记性 所破僧所成
戊二、明能破成时处
颂:P49 能破者唯成 此虚诳语罪 无间一劫熟 随罪增苦增
戊三、明具缘成破僧
颂:P49 苾刍见净行 破异处愚夫 忍异师道时 名破不经宿
戊四、明破二僧别
颂:P50反 赡部洲九等 方破法轮僧 唯破羯磨僧 通三洲八等
戊五、明无破法论时
颂:P50反 初后疱双前 佛灭未结界 于如是六位 无破法轮僧
丁三、明成逆缘
颂:P50 弃坏恩德田 转形亦成逆 母谓因彼血 误等无或有 打心出佛血 害后无学无
丁四、明加行定
颂:P51 造逆定加行 无离染得果
丁五、明罪重大果
颂:P51反 破僧虚诳语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丁六、明无间同类
颂:P51反 污母无学尼 杀住定菩萨 及有学圣者 夺僧和合缘 破坏率堵婆 是无间同类
乙五、明三时障
颂:P52 将得忍不还 无学业为障
乙六、明菩萨相
丙一、明住定位
颂:P52 从修妙相业 菩萨得定名 生善趣贵家 具男念坚固
丙二、明修相业
颂:P52反 赡部男对佛 佛思思所成 余百劫方修 各百福严饰
丙三、明供养佛
丁一、明佛教
颂:P53 于三无数劫 各供养七万 又如次供养 五六七千佛
丁二、明所逢佛
颂:P53 三无数劫满 逆次逢胜观 燃灯宝髻佛 初释迦牟尼
丙四、明六度圆
颂:P53 但由悲普施 被折身无忿 赞叹底沙佛 次无上菩提 六波罗蜜多 于如是四位 一二又一二 如次修圆满
乙七、明施戒修
丙一、略明施戒修
颂:P54 施戒修三类 各随其所应 受福业事名 差别如业道
丙二、广明施戒修
丁一、明布施
戊一、明布施
颂:P54反 由此舍名施 谓为供为益 身语及能发 此招大富果
戊二、明施益差别
颂:P55 为益自他俱 不为二行施
戊三、明施果别因
己一、明主等异
颂:P55反 由主财田异 故施果差别
己二、明主财田
庚一、明主
颂:P55 主异由信等 行敬重等施 得尊重广爱 应时难夺果
庚二、明财
颂:P55反 财异由色等 得妙色好名 众爱柔软身 有随时乐触
庚三、明田
颂:P56 田异由趣苦 恩德有差别
戊四、明施福最胜
颂:P56 脱于脱菩萨 第八施最胜
戊五、明施果无量
颂:P56反 父母病法师 最后身菩萨 设非证圣者 施果亦无量
戊六、明业轻重相
颂:P56反 后起由根本 加行思意乐 由此下上故 业成下上品
戊七、明造作增长
颂:P57 由审思圆满 无恶作对治 有伴异熟故 此业名增长
戊八、明施制多福
颂:P57 制多舍类福 如慈等无受
戊九、明果由心
颂:P57 恶田有爱果 种果无倒故
丁二、明戒修
戊一、明戒
颂:P57反 离犯戒及遮 名戒各有二 非犯戒因坏 依治灭净等
戊二、明修
颂:P58 等引善名修 极能熏心故
戊三、明戒修果
己一、明戒修果
颂:P58 戒修胜如次 感生天解脱
己二、明梵福量
颂:P58 感劫生天等 为一梵福量
丁三、明法施
颂:P58 法施谓如实 无染辨经等
乙八、明顺三分业
颂:P58反 顺福顺解脱 顺决择分三 感爱果涅槃 圣道善如次
乙九、明书等体
颂:P58 反 诸如理所起 三业并能发 如次为书印 算文数自体
乙十、明诸法异名
颂:P59 善无漏名妙 染有罪覆劣 善有为应习 解脱名无上
分别随眠品第五
甲一、明惑体
乙一、明根本惑
丙一、明增数
丁一、明六随眠
颂:随眠诸有本 此差别有六 谓贪嗔亦慢 无明见及疑
丁二、明七随眠
颂:六由贪异七 有贪上二界 于内门转故 为遮解脱想
丁三、明十随眠
颂:六由见异十 异谓有身见 边执见邪见 见取戒禁取
丁四、明九十八随眠
颂:六行部界异 故成九十八 欲见苦等断 十七七八四 谓如次具离 三二见见疑 色无色除嗔 余等如欲说
丙二、明见修断
颂:忍所害随眠 有顶唯见断 余通见修断 智所害唯修
丙三、明五见
丁一、正明五见
颂:我我所断常 拨无劣谓胜 非因道妄谓 是五见自体
丁二、别释戒禁取
颂:于大自在等 非因妄执因 从常我倒生 故唯见苦断
丙四、明四倒
颂:四颠倒自体 谓从于三见 唯倒推增故 想心随见力
丙五、明七九慢
丁一、正明七九慢
颂:慢七九从三 皆通见修断 圣如杀缠等 有修断不行
丁二、明未断不起 P6
颂:慢类等我慢 恶作中不善 圣有而不起 见疑所增故
乙二、诸门分别 P6--P13反
丙一、明遍行非遍行
颂:见苦急所断 诸见疑相应 及不共无明 遍行自界地 于中除二见 余九能上缘 除得余随行 亦是遍行摄
丙二、明漏无漏
颂:见灭道所断 邪见疑相应 及不共无明 六能缘无漏 于中缘灭者 唯缘自地灭 缘道六九地 由别治相因 贪嗔慢二取 并非无漏缘 应离境非怨 静净胜性故
丙三、明二种随增
颂:非断遍随眠 于自地一切 非遍于自部 所缘故随赠 非无漏上缘 无摄有违故 随于相应法 相应故随赠
丙四、明二性分别
颂:上二界随眠 及欲身边见 彼俱痴无记 此余皆不善
丙五、明根非根
丁一、明不善根
颂:不善根欲界 贪嗔不善痴
丁二、明无记根
戊一、明无记根
颂:无记根有三 无记爱痴慧 非余二高故 外方立四种 中爱见慢疑 三定皆痴故
戊二、因便明四记
颂:应一向分别 反诘舍置记 如死生殊胜 我蕴一异等
丙六、明惑能系
丁一、约世明能系
戊一、正约世明能系
颂:若于此事中 未断贪嗔痴 过现若已起 未来意遍行 五可生自世 不生亦遍行 余过未遍行 现正缘能系
戊二、明三世有无
己一、述宗
庚一、教理证
颂:三世有由说 二有境果故 说三世有故 许说一切有
庚二、叙说定宗
颂:此中有四种 类相位待异 第三约作用 立世最为善
己二、正破
颂:何碍用云何 无异世便坏 有谁未生灭 此法性甚深
丁二、约断明能系
颂:于见苦已断 余遍行随眠 及前品已断 余缘此犹系
丙七、明惑随增
丁一、正明惑随增
颂:见苦集修断 若欲界所系 自界三色一 无漏识所行 色自下各三 上一净识境 无色通三界 各三净识境 见灭道所断 皆增自识行 无漏三界中 后三净识境
丁二、明有随眠心
颂:有随眠心二 谓有染无染 有染心通二 无染局随增
丙八、明次第起
丁一、正明次第
颂:无明疑邪身 边见戒见取 贪慢嗔如次 由前引后生
丁二、明起惑因
颂:由未断随眠 及随应境现 非理作意起 说惑具因缘
乙三、杂明诸烦恼
丙一、明漏等四门
丁一、出体
颂:欲烦恼并缠 除痴名欲漏 有漏上二界 唯烦恼除痴 同无记内门 定地故合一 无明诸有本 故别为一漏 瀑流轭亦然 别立见利故 见不顺住故 非于漏独立 欲有轭并痴 见分二名取 无明不别立 以非能取故
丁二、释名
颂:微细二随增 随逐与随缚 住流漂合执 是随眠等义
丙二、明结等六门
丁一、正明结等
戊一、明结等五门
己一、标章
庚一、释结
辛一、明九结
颂:结九物取等 立见取二结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缠中唯嫉悭 建立为二结 或二数行故 为贱贫因故 遍显随惑故 恼乱二部故
子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