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思维导图
资产评估是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估计的行为或过程。 具体地讲,资产评估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适用的评估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估算的过程。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本图讲述了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的相关内容,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二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
劳动价值论
理论发展过程
威廉配第
自然价格(价值)、 政治价格(市场价格)
亚当斯密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
主要内容
商品的两因素原理
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
价值
社会属性
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创造价值,是价值唯一源泉
是同一劳动过程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的 两个方面,时间空间上不可分割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高赚的多
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原因
货币因素、供求关系
作用
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效用=欲望+能力,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消费者均衡与效用最大化原则
选择最优商品组合, 使得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商品价值怎样在效用价值理论中被决定
价值分类
主观价值
有用性和稀缺性
客观价值
价值量的确定
人们对最后单位物品的主观评价
意义
局限
需求理论
需求含义
愿意买能够买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价格变高
商品需求量变高 同向
消费者收入水平变高
正常商品
同向
劣等商品
反向
相关商品的价格高
替代品需求量高
同
互补品
反
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对商品价格变动的预期
其他:人口数量、结构年龄、消费政策、社会文化习俗
需求函数
需求数量与各因素的关系
Q=f(a,b,c,d,p,......)
需求曲线
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Q=f(p)
右下方倾斜
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需求量严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的变动
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需求数量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需求关系的特殊情形
替代效应
产品价格上升,替代效应会减少其需求量
价格下降,替代效应会增加需求量
收入效应
产品价格上升,收入效应会减少其需求量
价格下降,收入效应会增加其需求量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下,价格涨,需求量少
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收入效应下,价格涨,需求量少
低档商品
收入效应下,价格涨,需求量多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土豆 (特殊低档商品)
替代效应下,价格涨,需求量变少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凡勃伦效应
炫耀性、彰显身份的消费
价格高,需求多
供给理论
供给含义
愿意且能够生产销售某种产品
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
商品自身价格
量供给-同向
与其相关的额其他商品的价格
某种商品价格未变,与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供给量变化
生产商数量
生产的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供给函数
供给数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
价格与供给量关系
右上方倾斜
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变动,商品供给量会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求均衡
市场均衡
市场供求的力量达到平衡
均衡点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价格大于均衡价格
价格回落
市场价格小于均衡价格
价格上升至均衡
供求定理 (学会画图判断)
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变化不一定
市场结构划分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
农产品
大量买卖者
同质产品
资源能自由流动
信息畅通、完全
垄断竞争
轻工业产品、零售业、服务业
大量厂商
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有替代性
厂商规模小,无进出障碍
寡头垄断
钢铁、汽车、石油
少数卖方主导
完全垄断
自然垄断、特许专营行业
唯一供给厂商、众多需求者,没有替代品
现实几乎不存在
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假说前提
市场投资者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
投资相关信息随机进入,发布独立
市场对信息反应迅速,股价反应全部市场信息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大量投资者
有效市场形态
弱势有效市场
股票市场价格反映历史价格信息
技术分析不再有效,基本分析可能有帮助
半强式有效市场
反映全部已公开信息
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超额收益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不再有效
掌握内幕信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
股票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已知的信息获超额收益
任何手段无效
垄断、利用内幕也无法获得超出风险水平之上的收益